鉛筆畫般地“活著”,還是水彩畫般地“生活著”?
文章來源: 紫嫣淡染2017-02-20 19:25:26

      對於“活著”還是“生活著”,一千個人有一千種詮釋。我個人認為這兩個概念是有些區別的,“活著”是解決基本溫飽,是鉛筆畫的生活,有點兒消極;“生活著”是一種品質,一種心態,需要創造,是水彩畫的生活,有點兒積極。

      前幾天和一位好友在微信聊天中談到了這個話題。我試著把人們過日子分為三種狀態:活著,生活著,和介於中間。

      我曾經有段時間,每天和醫院僅有的兩個中國女同事一起吃午飯:林虹和婷。所以,我們有著聊不完的家常話。

     林虹,五十幾歲,清湯掛麵的短發,蒼白消瘦的臉上,是幹枯無血色的薄唇和習慣性緊鎖的眉頭,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樣,笑起來也很苦。她工作利索灑脫。午休時,常看到她打電話處理家務事。也常聽到她撂下電話後的牢騷:“兒子是小兒子,老公是大兒子,我就是這個家的保姆!”。

      賢惠又能幹的林虹很會過日子,一副“艱苦樸素”的打扮:腳上是三十多年前從中國帶來的尼龍絲襪子,一身舊衣服,看上去就知道也是過去中國的老款式。她對旅遊,時裝,化妝,餐館等任何話題都不感興趣。用她的話說“那有什麽好的?能吃飽,穿暖,有地方住就行了”。她的家庭從來就沒有旅遊這個活動,她的休假日都換成了錢,塞進了腰包。

   林虹也有感興趣的事兒:不錯過每一個加班機會,嘴上說,掙錢給兒子。但兒子不領情,有一天午飯時她說,這個沒良心的小祖宗,竟然抱怨:“我們家的日子真是無聊又無趣,沒有生日禮物,沒有節日裝飾,感恩節買個烤雞,聖誕節吃個餐館,老媽是個財迷,就知道加班!”。實際上,我知道她家不差錢。

 “這日子過得真沒勁!”這是林虹每天為她那個家,辛辛苦苦,忙忙碌碌後換來的感歎。

    婷,四十幾歲,齊肩長發帶著精心卷燙的優雅弧線。唇邊總是有著一抹淡如菊的微笑,一副漂亮的耳環和眼中甜美的眼神,把臉上的幸福,舒展的淋漓盡致。這是一個精致的小女人。她說,她的樂趣是把家裏柴米油鹽的單調,變成詩情畫意的多彩。

   於是,周末,婷和LG不是參加拉丁舞班,就是帶著孩子,在天氣好的時候,到美國東部各州的州立公園爬山去。他們在旅館住一夜,晚上自己煮麵條,白天玩兒。幾年下來,拍了大量的照片,玩兒遍了附近州所有的公園,博客上發了很多遊記。

     我比較喜歡婷的生活方式,和她聊起來有勁頭。我們有太多女人們喜歡的話題聊:哪兒的裙子大減價;節日和生日該給家人什麽樣的驚喜;怎樣裝飾聖誕或生日的桌麵,最近又想參加什麽興趣班,學了什麽舞蹈或菜肴,哪個景點值得去。。。越聊生活越美好,心情越愉快,隻覺得時間不夠用。。。

      很難把過日子中的“活著”和“生活著”來定義。但我感覺,我的舊同事林虹過的日子好像是“活著”,單調得像一碗清湯麵條,吃飽了而已;婷的過的日子好像是“生活著”,豐富多彩得像一碗龍蝦麵,裏麵還有碎花生,香菜和蔥花。。。而我,是介於她們中間的,忙的時候就是活著,閑的時候,就想起了“儀式感”,過的是“生活著”。

    我想,也許會有人不屑地說,“生活著”是矯情,但矯情也需要物質和花心思呀。所以,我說,“生活著”高於“活著”,是一種吃著麵包讀著詩的精神享受。我希望每天的日子都是豐富多彩地,快快樂樂地“生活著”,並把這份心情和對生活的態度,帶給身邊的每一位朋友,不枉來到這個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