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和社會、女人和男人、左派和右派
文章來源: 不合群2020-08-22 01:37:37

男人和女人看待世界的眼光是不太一樣的,女人側重於家庭,男人則更著眼於社會。所以女人比較少關心我們一般人眼中的政治,而男人則不管嘴裏是否承認心裏對政治都是比較關注的。當然這些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認識到社會政策對家庭的巨大影響,很多女人也會變得關心政治,而認為涉及政治什麽也改變不了或風險太大,很多男人也會變得隻專注於建設自己的小家庭。

家庭和社會有一點根本的不同:家庭內是一個不能隻講理而需要更多強調愛的地方,而社會則是更需要強調公平公義的地方。家庭內經常是按需分配,有家庭成員有了困難,其他人力所能及在財力物力和精力上對其進行關懷和幫助,這樣才是一個溫暖的家庭;但一個大麵積實行按需分配的社會就必然成為名義上共產主義,而實質上官僚專權腐敗的變相奴隸社會。人類在這方麵已有大量的實踐經驗,共產主義行不通。

因為男女看待世界眼光的不同,有些男人容易在家庭內部過分強調講理而忽略了愛,或者說用看待社會的眼光看待家庭,造成家庭的不和諧甚至破裂;而女人關注政治時則有用家庭的眼光看待社會問題的傾向,所以女人在政治上遠比男人偏左,往往因為強調愛而忘記了公義,被懶人壞人充分利用,造成很多社會問題。
The gender gap in presidential voting A closer look  Pew Research Center - Google Chrome 8172020 115724 AM.bmp.jpg
如果說女人政治上容易偏左,那女人獲得投票權是否應該是美國社會大幅度向左轉的起點呢?答案是否定的。從美國婦女1920年獲得投票權到60年代初的約40年的時間裏,婦女在總統大選中的投票記錄不但不比男人偏左,有時還比男人更偏右一點,更偏向共和黨候選人,但60年代中期開始婦女的投票記錄就幾乎都比男人的更偏左了,而且有越來越比男人偏左的趨勢,2016年的大選更是達到了比男人偏左11%的曆史記錄。為何六十年代以前和之後有如此大的差別呢?

主要原因我認為和美國人宗教傳統的丟失有關,自從對教會施加極大限製的Johnson Amendment於50年代通過,教會的社會角色開始淡化,美國人開始憑自己的感覺判斷是非對錯,而60年代正是各種解放運動走向極端的時代,女人容易偏左的本性就表現出來了。還有一個重要因數就是家庭,2016年的大選未婚婦女偏左31%
(63% for Clinton vs. 32% for Trump),而已婚婦女隻偏左2%(49% to 47%),女人對於自己相對不太關心的政治話題,很多還是願意聽取其先生的意見的,所以婚後快速向中間靠攏,這也是左左幕後勢力不願見到的,所以他們以男女平等為招牌極力挑撥男女關係,把本來互補和諧的關係變成挑戰對抗的關係,女人對政治本不是特別關心,但投票率卻比男人還略高,社會大幅度向左轉變得幾乎不可避免。

前麵說的隻是一般情況,但我發現在美國的華人婦女並不比男人偏左,各個挺川群都是以華人女性居多,反倒是曇花一現的挺楊群聚集了大量華男,為何反差這麽大呢?華人圈裏男人不會普遍比女人更感情用事吧?這個話題既敏感又複雜,不小心會傷很多玻璃心,需要另寫一文小心謹慎地論述,嗬嗬,這裏先起個頭,大家幫我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