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國際歌》歌詞中文譯者和最早譯者?
文章來源: 毛囡2021-02-22 12:39:39

誰是《國際歌》歌詞中文譯者和最早譯者?

   1983年蕭三病逝後,作協為他寫的悼詞說《國際歌》的歌詞是蕭三和陳喬年譯成中文的,胡橋木在審查悼詞時提出了意見:

    蕭三,1922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政務院文化部對外文化聯絡事務局局長,52年定行政7級。

 

後來作協的正式悼詞改成了:蕭三"是《國際歌》歌詞的主要中文譯者之一":

     既然是"主要譯者之一",就應該有好多人翻譯過了。那麽誰是"歌詞"的中文譯者和最早的譯者呢?
    確實是有不少文章作過考證。下麵是考證結果:
    綠原的《尋芳草集》中收了《<國際歌>幾種文本的比較》一文。那是 綠原先生寫於1999年的文章,文中說:“中國傳唱的中文歌詞是1923年從俄譯文本轉譯的,譯者不詳。”
    可能譯者多,不能確定誰是主要或最早譯的,所以綠原說"譯者不詳"。

    陳鐵健著的《瞿秋白傳》中說,瞿秋白“是最早將它翻譯成中文並附上簡譜的”。
----這是說瞿秋白“是最早";


      但周永祥著的《瞿秋白年譜新編》中說明是“當時,《國際歌》已有三個中文譯詞,但是都不合乎唱的要求。他懂樂譜,會彈琴。一邊翻譯,一邊彈唱,苦心斟酌,幾經修改,始將《國際歌》歌詞成功地譯出來。"
    該說明是在瞿譯之前已有三個中文譯詞,瞿譯為能唱的歌詞。

    《中國翻譯詞典》說:“1923年夏,在莫斯科東方勞動大學學習的蕭三根據俄文的《國際歌》歌詞轉譯成中文(陳喬年配歌),隨後在中國廣為傳唱的。"-------按此說法,綠原說的譯者應該就是蕭三(和陳喬年了)。
     但《中國翻譯詞典》又說:“1939年,蕭三在呂驥、冼星海的幫助下,又按照原文對譯詞進行了修改。其後,他又多次修改,沿唱至今。”
       還是《中國翻譯詞典》,說"1919年“五四”運動以後,《國際歌》開始傳入我國。最早的譯文刊登在廣東共產主義小組主編的、於1920年10月、11月出版的《勞動者》周刊上(6段詩歌,分4次刊完),題目為《勞動歌》,譯者署名“列悲”;幾乎與此同時,1920年11月,留法勤工儉學會主辦的《華工旬刊》刊出了題為《勞動國際歌》的譯文,譯者張逃獄。"

     所以,那三個中文譯詞中的兩個應該出自列悲和張逃獄之手。

    1997年7月鄭振鐸兒子鄭爾康發表的《<兒童世界>和鄭振鐸》一文附錄中介紹的父鄭振鐸“小資料”,說,1920年,鄭振鐸曾經和“耿濟之一起最早翻譯了《國際歌》歌詞”。
    鄭爾康在《石榴又紅了———回憶我的父親鄭振鐸》一書有比較詳細的敘述:“1920年七八月間,我父親鄭振鐸還是北京鐵路管理學校的學生。一天,他和好友———北京俄文專修館的學生耿濟之偶然得到了一本俄文版的題名《赤色的詩歌》的詩集。父親和耿濟之把其中的25首詩都讀了一遍,一首首充滿革命激情的詩,深深地打動了他們的心弦。於是,他倆商量著要把這些詩都翻譯出來,並準備發表在他們編輯的《人道》月刊上。其中《第三國際黨的頌歌》就是《國際歌》最早的中文譯文。”
    陳福康在《我國最早的<國際歌>譯詞》一文中說:“鄭振鐸等人的這一譯作,實是我國最早翻譯、而且流傳較廣的《國際歌》譯詞”。又說“鄭振鐸等人是迄今所知我國最早翻譯《國際歌》的人。”
    
     不過按發表時間來看,署名“列悲”的是在1920年10月,而鄭譯的首發是在1921年5月27日的《民國日報覺悟》,所以最早翻譯的應該是列悲(1920年10月),其後張逃獄(1920年11月)、鄭振鐸(192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