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門一腳科密助川,神秘影子浮出水麵
文章來源: cng2018-04-14 08:57:31

(十四)

所以,當科密拿起電話的時候,他的聯絡人謝爾蓋正躺在英國醫院接受急救呢。科密一聽,冒險用如此非常規方式接通的卻是個陌生人,哪有不變色的道理,正抓耳撓腮,那邊卻開口了:

“你的上線剛剛被捕,現在由我負責和你的聯絡”。

科密一驚,但是多年的地下工作經曆,已經讓他練就了個人感情深藏不露的功力,一開口問的就是安全條例:“為什麽不使用衛星加密通訊”?

“事出緊急,英國那邊已經被抄家了,誰也不敢保證他們是不是掌握了我們的加密方式。長話短說,上麵要問你在希老太的電郵上為何按兵不動”?原來科密這幾個禮拜以來早就把最新情報反饋給了莫斯科,上麵猴急猴急等了半天要看華盛頓的熱鬧,怎能沉得住氣?

科密隻好按下急躁,把美國的競選周期向上級解釋一遍。

和布萊南一樣,科密非常熟悉在美國政治詞典中這個所謂“十月的意外”的切口兒,說的是在十一月八號的總統大選之前,候選人的重大醜聞在十月份被揭露,讓被黑者措手不及沒有回應的時間。這一招,對俄羅斯“大選”也許不靈,但是在美國的政治生態中,卻是屢見不鮮的花招。

你如果簡單搜尋一下“十月意外”的維基網頁,你會發現這樣一句話:“十月底發生的事件,對選民的決定有更大的影響”(…events that take place in late October have greater potential to influence the decisions of prospective voters…)。

老川的敵人,那些在十月七號散布“抓貓門”錄像的人,看到他的狼狽相兒,現在一定是樂不可支。科密雖然還還不大了解這些人的背景,但是有一點卻可以相信,他們已經犯了一個常識性的錯誤而不自知,政治和時間上的錯誤。

十月七號,並不是十月底。他們放料太早了。

有的時候,一個國家的命運,竟取決於操作它的人看不看維基百科。

電話那邊的人勉強接受了這個解釋,隨後拋出了他在本次緊急談話中的第三個議題:

“我們有可靠的信息,骨刺陣營裏有資深人物很可能有民主黨奧巴馬的臥底,代號“影子”,找到他,曝光他”。通話結束。

合上電話,科密的心情極其沉重。合作了一年之久的上線,就這樣無聲無息地淡出了視野,而自己卻多一句都不能問。

2015年11月24日,土耳其軍方擊落一架俄羅斯蘇凱-24軍用飛機,造成機組人員一死一傷。大家都以為立場強硬的普京必然不能善罷甘休。可出乎意料的是,俄羅斯政府僅僅是譴責了幾句,然後就派外長和土耳其政府草草發聲明說本次事件不會升級,好像生怕世界輿論繼續深究這件事情。

科密當然知道,自己的上級當時就坐在這架飛機上。他和自己的即時衛星通訊信號被美國截獲,中情局雖然無法破譯信息,但是為了防止重大情報的泄露,立即通過北約盟友土耳其擊落了飛機。好在這位勇敢的上線,在犧牲之前啟動了自毀裝置,讓事後美國和北約的“援救”人員所獲甚少。不過,即使是他們從飛機殘骸中拿到的蛛絲馬跡,也足以讓俄羅斯有吃人嘴短被動挨打的感受,隻好低調處理,北約方麵也正好樂得借坡下驢,此事就不了了之了。

上線犧牲後,謝爾蓋施貴寶取而代之,可惜,他也才堅持了短短一年。

這就是美俄殘酷的情報戰,深入敵後的科密,並不是麵臨危險最大的人。

經過短暫悲痛之後,他才有時間去消化上級給他的最新任務。這個影子,到底是何許人?如今大選進入衝刺階段,川普麵臨的反對勢力盤根錯節,有民主黨,共和黨內部的建製派勢力,更可怕的是占據華盛頓幾十年固若金湯水潑不進針插不入的國家機器,這些由司法情報部門形成的”深州”(deep state)勢力,他們對川普這個庸俗大亨兼政治素人的敵意,更加有致命的威懾。

科密懷著滿腹的疑雲,回到了辦公室。

(十五)

日曆象蝸牛爬動一般緩慢翻動,終於到了10月24日,10月份的最後一周的禮拜一。科密一大早給朱力亞尼市長打電話:到時候了!

朱市長馬上聯係狐狸新聞,第二天早上26號就排上了節目,主持人是狐狸新聞著名的美女主播Ainsley Earhardt,麵對美女的棉聲細語,朱市長故弄玄虛欲擒故縱眉飛色舞

“未來幾天我們川普陣營會有利好大消息。希拉裏的那些囧事就要有報應了”。(I think [Trump’s] got a surprise or two that you’re going to hear about in the next few days. I’m talking about some pretty big surprises. . . . And I do think that all of these revelations about Hillary Clinton finally are beginning to have an impact)。

老朱知道自己無須把話挑明,因為根據他和科密製定的計劃,FBI正副局長馬上就要有一場決定國家前途的談話。

就在莫開被老板科密緊急叫到一個會議室之前,他正沉浸在一種難得的輕鬆心情之中。一個月之前,因為不想看到司法調查幹擾選舉,莫開毅然決定把希拉裏電郵重見天日的消息給壓了下來。此舉是冒了多大的風險,承受了多大的壓力,隻有他心裏冷暖自知。不過,蹊蹺的是,一晃整整一個月過去了,居然沒有人過問這件事,莫開心裏那根原本緊繃的弦,終於也慢慢鬆懈下來。如今已經進入了十月的最後一個禮拜,進了11月後,隻要再堅持一個多星期到11月8號的晚上,大夥就可以開香檳慶祝了。

莫開走進會議室,隻見老板表情冷峻,見他進來,把麵前的電腦大屏幕向他一斜。當莫開看到油管上朱市長的晃動的大肉腦袋和訪談結束時近乎邪惡的“哈哈哈”笑聲,心中不禁一凜。科密的目光如刺,直刺莫開內心的秘密,問道:“朱裏亞尼好像知道很多秘密。希拉裏電郵的事,你有沒有什麽事情瞞著我”?

莫開頓時感到喉嚨發幹。其實在他最初決心雪埋線索的時候,內心已經想好了一百種說辭,就象一隻渾身硬刺豎起的刺蝟,時刻準備聚集膽氣回擊任何的質疑。不過一個月來的相安無事,反而讓他的戒備癱軟成一塊柔軟而多孔的海綿。朱市長在電視上的半遮半掩,老板科密的突然詰問,讓他瞬間仿佛浸入冰水。

“哦,大概一個月前紐約辦公室在維納電腦上有新發現,我們,呃, 正在查,正在查”,莫開囁嚅道。

令他有點意外的是,老板好像並沒有對這個明顯的時間差深究的意思,僅僅是擺出一副既往不咎同心協力向前看的姿態。

“我需要立即和助手開會,起草備忘錄通知國會“, 科密煞有介事把各種文件塞入公文包起身離開房間,在走過莫開身邊的時候,在他耳邊說道: “立即申請搜查許可證,加快調查,沒有問題的話,盡快還希拉裏一個清白”。然後輕輕拍拍他的肩,言外之意是“全交給你了”。

莫開現在仿佛是個落在水中的人抓到一截浮木,哪還有精力和膽量追問科密給國會發信的細節。現在唯一安全的選擇,就是老老實實緊跟老板,吩咐啥就幹啥,畢竟,隻要安全捱到2018年的3月,他就可以拿滿養老金光榮退休,再也不用過提心吊膽的日子了。

科密看到莫開唯唯諾諾的表情,暗暗鬆了口氣。他最初的擔憂是副手質疑自己把線索捅到國會的決定。要知道,在距離大選僅僅11天宣布FBI重啟對一個熱門候選人的調查,會被人看成執法機關試圖操縱大選,在聯邦調查局的規條裏屬於違紀行為,作為副局長的莫開,是有權幹涉的。隻是,這家夥先是因為隱瞞被抓包而心虛,然後又對上級的高舉輕放心存感激,根本無法形成有威脅的反擊了。

(莫開對科密的撒謊事件,一年半之後,在司法部對他的調查報告上有所提及。這個報告發表於2018年4月13號。諷刺的是,這個謊言被改寫成莫開違規對媒體泄露了對克林頓基金會的調查:McCabe lacked candor when he told Comey, or made statements that led Comey to believe, that McCabe had not authorized the disclosure and did not know who did。也最終導致了莫開被提前開除,離他光榮退休拿到全額養老金,隻有24小時)。

當然,即使莫開反擊,科密依然有後手應對。因為就在9月28號,朱市長向他通報希拉裏新證據之後的第二天,他再次出席了國會的聽證會。就在這個會上,他給國會的共和黨人做了一個承諾。

會上,對民主黨候選人恨入骨髓的拉馬史密斯議員問他,如果發現新線索,FBI是否會重啟對希拉裏的調查。這是一個讓科密期待已久的問題,但是他的答案卻突顯不出絲毫的急切和興奮,相反,他給出一個極其常規官僚的近乎標準答案,但卻又充滿了自保的技巧和投機的玄妙:

“很難抽象地說,不過,如果有重要的新證據,我們肯定是會看一看的“(It’s hard for me to answer in the abstract,” said Comey, who was under oath. “We would certainly look at any new and substantial information)。

科密不能向國會擔保,一旦有新線索必然重啟調查。真那樣的話,FBI就得事無巨細向國會匯報,屬於沒事找事給自個找個婆婆。但是,他在答案中的這個”看”,可是大有學問。因為這屬於對國會的承諾,而憲法規定立法機關對FBI這樣的執法機構有監督權。如此一來,科密把希拉裏調查新線索上報國會,雖屬反常,也能在法律上找到借口,副局長莫開就算有膽子攔,他攔得下來嗎?目前國會兩院都是共和黨控製,他們受到信之後會怎麽做,就是科密職責之外的事了。

當然,科密如果知道,在半年之後,這封給國會的信恰恰會成為自己被川普總統開除的官方理由,那他就隻有苦笑的份了。

10月28號是星期五,10月份最後一個工作日,科密的重啟對希拉裏犯罪調查的信件發到國會八個委員會的主席手裏,這八個人全部是共和黨員。他對時機的掌握,達到了衛星製導的精度,如果再晚一天,那就不是“十月拍案驚奇”了。

這個消息馬上傳到媒體,形成了狂風暴雨般的地毯式報道。

民主黨加州參議員範仕丹驚呼:科密的通知正好給川普助選(Director Comey's announcement played right into the political campaign of Donald Trump)!

就連共和黨的Ron Johnson參議員,也無法相信,科密居然會打破一個FBI貫徹了40年之久的的慣例,那就是在大選前60天內不得發表影響選舉的導向性評論。他隻好發表聲明敦促FBI盡快完成調查,而不是用一個含混不清的線索把全國人民都懸吊在空氣中。

10月31日的傍晚,希拉裏重新陷入FBI調查的消息已經發酵了一個周末。科密端坐在辦公桌前,他的桌子上放著一張紙,上麵密密麻麻寫滿了地名和數字,這是上周五,也就是他給國會發信之前總統大選民調的匯總。如果有人仔細看這張紙的話,他能夠看到在全國民調中希拉裏以5.9%領先。 如果再細看分州的數據,佛羅裏達,密歇根,俄亥俄,賓西法尼亞這些左右大選戰場州,希拉裏的領先幅度從5%到7%之間不等。也就是說,如果沒有特別的意外,川普可以回家抱孫子去了。

但是科密在耐心地等候秘書給自己拿來今天最新的民調,初檢戰果的時候到了。

門一開,他的秘書瑞必基(James Rybicki)抱著一大堆資料走了進來,倆人快速翻動頁碼,翻到了分州的數據,佛羅裏達,密歇根,俄亥俄,賓西法尼亞等等,局長和秘書頓時大眼瞪小眼,希拉裏的領先已從正5-7%縮水為負0.7%。

“這,這怎麽可能”? 年輕的秘書瑞必基喃喃地自言自語。

科密在驚喜之餘還不忘給秘書上課,“投票民調不可信。要看印象民調“。

投票民調指的是,提問者問被調查人在大選中投哪一個候選人。在今年大選的特殊氣氛中,很多民眾對媒體和民調機關的政治傾向不滿,有時會故意給提問人以誤導信息。這就是科密說“民調不可靠”的理由。

而印象民調,是問“你對候選人的印象是負麵還是正麵“?有心理學的研究發現,民意測驗的參加者就算是對自己的投票保密,卻絕少在這個問題上扯謊。也就是說,一個對希拉裏持負麵印象的川粉,盡管未必告訴民調機關自己給川普投票的意願,卻不大可能謊稱自己對希拉裏有好感。

在10月28日,科密的信件發出之前,民眾對川普的好感反感比例是1:3, 也就是說,每一個對老川有好感的人,就對應著三個人對他印象不良。希拉裏的這個比例是1:1。

而在瑞必基拿來的新數據中,老川的比例保持恒定,希拉裏的比例卻變成了1:2, 也就是說,高達30%以上的原本對希持正麵印象的人,在短短的一個周末中,在消化了FBI重啟對希拉裏的犯罪調查之後,對她的印象變成了負麵。

局長和秘書四目相視無言。瑞必基畢竟年輕沉不住氣,打破了沉默:“看來川普真有可能當選? 就他那個醜聞纏身的曆史,就算真選上,能挺過一年嗎“?

不知道為什麽,平時麵對下屬謹言慎行的科密,此時卻有了敞開心扉的衝動,繼續給秘書上課:“記住,總統是三軍總司令,有動武權。任憑你什麽樣的醜聞,新聞價值會超過戰爭?真打起來,人民能不跟著最高司令走?所以你說他能撐幾年”?

隻是,說到這,本來胸有成竹的科密,心裏卻產生了一絲不祥的預感。

一個禮拜之後,當莫開通報老板新線索並沒有找到任何犯罪證據的時候,科照章辦事地再次通知國會。但是,這一次,他的內心卻沒有任何波瀾,因為他知道,一場暴風雨已經不可阻擋。

11月8日大選當日,川普拿下佛羅裏達,密歇根,俄孩俄,威斯康星,賓西法尼亞,收獲332選舉人票,擊敗希拉裏,創造了曆史。佛羅裏達出口民調顯示,在最後一個星期才下定最後決心的選民中,65%的人登上了川普列車。

(十六)

2017年1月22日,新科總統老川親切接見聯邦執法人員,這也是科密和總統在選後的首次會麵。但是不知為什麽,見過大風大浪的FBI局長感到惴惴不安。他那天穿了一身藍色西服,而見麵大廳的落地窗簾也是藍色的。科密就靠著窗簾站著,很不得渾身每一根骨頭都縮成一根細針,悄沒聲兒地插到窗簾布裏。

可是他超過兩米的身材還是讓他暴露,總統在人群和窗簾之間發現了他,向他張開雙臂,“吉姆,過來”。

科密萬般無奈硬著頭皮迎著總統走上去。對麵的這個小個子老頭 —— 一米九的總統站在兩米的FBI局長麵前也隻能算小個子,他的臉呈現出淡淡的橙色,眼睛下麵是一層半月形的白圈,顯然是常年帶墨鏡曬太陽所致。頭發梳理精致,明亮的金發,近距離看居然都是真的。總統把手伸過來,科密下意識快速掃了一眼,手比他小,但是並不是特別的小。

老川回頭對大夥兒說:“他現在比我都更出名了”,人群發出一陣善意但略現尷尬的笑聲。

雖然老川和科密都在普京大帝的領導之下,但是他們是兩條線,科密對川普鼎力相助,而川對科密的身份卻並不知情,他的這句評語,是對科密力挽狂瀾作用的真心肯定。

科密拚命擠出笑容,但這笑得比哭還難看,同時心頭一萬匹草泥馬呼嘯而過:你這特麽是嫌我暴露的不夠快嗎?

總統橙色腦袋的旁邊,在記者哢嚓哢嚓閃光燈的映照下,是一頭銀發散發出幽幽的暗光,銀發之下,是副總統那洞悉一切,無處不在的目光。

當晚,這段影像在CNN FOX播出,在華盛頓郊區的一個旅館豪華套房裏,一個人正舒舒服服陷在沙發裏看著大屏幕,看到這段英雄科密接受總統檢閱的畫麵,他仿佛不屑地“哼“了一聲。隨後起身來到過道的一麵大鏡子前。背對鏡子,他嗤拉一聲扯掉白襯衫。房間裏昏暗的燈光照出一頭銀發,原來這個人已不年輕,但是背部的肌肉依然隆起有形,緊密的皮膚上竟然紋著一個人的頭像:寬額頭鷹鉤鼻,發出富有感染裏的笑容。

鏡子前的人努力擰著腦袋,凝視著鏡子裏自己身體上的紋身麵像,好像在說:

“20年了,您吩咐我的,我還是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