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如此性開放,差點和泰姬陵失之交臂
文章來源: 邊走邊看662024-01-13 16:01:21

從Varanasi 去 Khajuraho(以下簡稱 K城 )我們是飛過去的。 去之前就聽說在印度坐火車晚點的幾率非常大的,經常一晚就晚個好幾個小時,所以這次我們能坐飛機就坐飛機,距離短一點的就開車去。隻是在印度坐飛機也不是一件輕鬆的事,看別人說印度的飛機準點率還是挺高的,但我們在印度坐的幾次飛機隻有一次是準點,其它都晚點一個小時左右,好在轉機的時候每次都留了三個小時,還能趕得上下一班。 印度機場安檢是我見過最讓人有焦慮感的,人實在太多了,亂糟糟的沒個秩序,大家都要提早找個盒子把自己的東西裝進去,行李台又不夠長,隻好捧著盒子站著等很長時間。檢查速度很慢了,考驗人的耐心。我一個按照航空標準帶的很小的剪刀也被沒收了,它跟著我跑遍世界,唯獨在印度被截了。男女還要分開過掃描,常常我們要離開自己的行李到較遠的另一側女性通道去檢查,包裏的東西丟了怎麽辦?  

K城是一座安靜的小城,以其世界著名的寺廟群而聞名,是聯合國世界遺產,相信99%的遊客是奔著它的性愛雕塑來的。

寫印度的古跡咱先簡單捋一下印度的曆史:

公元前2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現了燦爛輝煌的城市文明——哈拉帕文明,但在自然災害和外族入侵的雙重打擊下,哈拉帕文明逐步消亡

約公元前14世紀:來自中亞的遊牧民族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地區,婆羅門教和種姓製度形成

公元前6世紀之後:波斯、希臘人相繼攻入印度

公元前4世紀 :孔雀王朝統一了北印度,阿育王皈依佛教並大力推廣佛教

公元前2世紀 :孔雀王滅亡,印度進入列國時代

公元4世紀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笈多王朝興起,從婆羅門教演化出的印度教逐漸占據主導地位。古代印度文化達到了顛峰。

公元8世紀開始:阿拉伯人侵入,伊斯蘭教傳入,並和印度教成為古代印度的兩大宗教,佛教日漸式微。

公元16世紀:信仰伊斯蘭教的蒙古-突厥貴族建立了莫臥兒帝國 (泰姬陵建於此時期)

16世紀末到20世紀初:葡萄牙、荷蘭和英國殖民時期

1947年:印度獨立

 

K城的寺廟建於10至12世紀之間,正處於伊斯蘭教在印度擴展的早期階段,但由於它的位置遠離當時伊斯蘭統治中心,使得其寺廟在建造中得以保存印度教和耆那教(Jainism)藝術和雕塑傳統。

寺廟的雕塑主要使用當地產的砂岩進行雕刻,顏色溫暖又柔和,遠看起來像木雕一樣。 這些雕塑工藝精湛,十分細致精美,讓人讚歎。寺廟的雕塑描繪了神話、宗教、藝術和日常生活,但它性愛部分使其豔名遠播,其中的大膽誇張的性愛歡騰是我在其它地方沒有看到過的,就連龐貝的妓院的壁畫跟它比起來也是小巫見大巫。 性愛雕塑中夾雜著瑜伽特技的姿勢,甚至還有獸交,印度人真夠開放的了!

他們如此沉湎於肉欲,連一旁的大象都在偷笑。 

看過這些雕像感到印度這方麵有一股子邪性,還有羅馬末日狂歡的感覺。羅馬的狂歡是放縱,也隻在私家宅院公共浴室/妓院裏亂搞,但絕不會上升到宗教的高度。他們知道自己的罪孽,善於用另一種崇高來掩蓋人性的低劣。印度如此肆無忌憚,著實讓人吃驚。一方水土一方人,咱的鄰居日本因為生存環境局促,也是各種邪性。中國人這方麵的把握比他們都強。

有意思的是離這些香豔雕塑不遠處就是提倡禁欲的耆那教寺廟。 耆那教是源自古代印度的宗教,強調對非暴力、真實、禁欲的尊崇。耆那其中一個派別的教徒認為禁欲的真正含義是完全擺脫一切物質束縛,包括穿著衣物,它的修行者可能選擇裸體生活,被稱為"裸體派"。

看完寺廟旅行社又問想不想去看野生動物園,有老虎啥的。 去過非洲大草原了,對這些興趣不大,何況價錢不菲,要上百美金,印度旅遊業宰起外國遊客來是毫不手軟的。

第二天五點鍾我就醒了,今天要坐車先去參觀一個古城,然後坐火車到Agra,第二天去看泰姬陵。 女兒還在睡,我閑了就去看網上對泰姬陵的介紹,突然發現星期五不開門。 一想明天不就是星期五嗎? 不開門我們怎麽看? 趕緊發信息給旅行社,那邊快九點才回我說今天的行程取消,直接去Agra看泰姬陵。 一問去Agra要開個七個小時時間,泰姬陵下午4:45就不讓進了,如果路上順利的話我們四點才能到。這讓我有些不快,該有的行程被打亂,但隻好如此了。旅行社老板還狡辯說他們給客人的行程上都標注了星期五關門,這下我可不幹了,不客氣地懟了句:就算你們標注了也是你們的責任確保不在關門那天安排參觀。 他這才道歉,安排失誤說聲道歉就那麽難嗎? 我們要是來趟印度沒看成泰姬陵就太窩心了,幸虧我自己及時發現,感謝老天保佑。 

司機一路緊趕慢趕,我們一路看著表提著心,終於在三點半到達Agra。把行李放好後就匆匆和導遊往泰姬陵去。 進了泰姬陵要先坐公園的車,下了車導遊讓我們給司機錢,可看到其它遊客都走了,沒人給。 女兒問導遊為什麽隻有我們要給錢,她看到告示上說外國遊客買的VIP票是不需要給車錢的,導遊支吾著說不清楚。這印度人還真是心齊,坑外國遊客的錢都那麽互相幫忙。

第一眼看到泰姬陵很驚豔,有一種仙氣撲麵而來,真是太美了,那麽聖潔,怪不得被認為是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泰姬陵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了,是莫臥兒皇帝沙賈汗為了紀念他已故的波斯皇後穆塔齊·瑪哈爾而興建。泰姬陵從皇後去世那年開始建造,曆時21年,於1653年完工,是一座浪漫的愛情紀念物。它采用了白色大理石,建築風格融合了印度、伊斯蘭和波斯的元素。

一路上被導遊帶著節奏走,對於自由慣了的我們很不適應,沒有更多的時間來好好欣賞拍照,挺不爽的,那時真覺得導遊礙事,印度英語也讓人聽得累。 其實這種地方根本不需要導遊,那點曆史自己看看就得了。

皇後死去後沙賈汗海準備在河對麵用黑色大理石給自己建一個和泰姬陵一模一樣的陵墓,中間用銀色“鵲橋”相連,以表和愛妻生死不分。但事與願違,他的兒子們們趁他老子萎靡不振梳理朝政之時打起了內戰,三兒子勝出把老子廢掉並關起來,自己當了皇帝。 老皇帝隻有每天從塔樓裏望著遠處的泰姬陵孤寂度日,死後才得以和愛妻合葬在泰姬陵。

 

沙賈汗被關在Agra Fort的一座塔樓裏,第二天清晨我們前往參觀這座紅色的城堡,從外麵看十分壯觀。

對角處的宮殿就是沙賈汗被他兒子關禁閉的地方,他常站在柱廊陽台上遠眺泰姬陵,驍勇善戰的蒙古人也有如此深情的一麵。

 

印度恒河邊,生與死在光影中交替

印度啊,一言難盡 - 那些傳說都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