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黛玉和牡丹寶釵的花簽的驚人大秘密
文章來源: xibeifenglai2016-07-12 06:26:51

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中黛玉寶釵抽到的花簽

 

寶釵便笑道:「我先抓,不知抓出個什麼來。」說著,將筒搖了一搖,伸手掣出一根,大家一看,隻見簽上畫著一支牡丹,題著「艷冠群芳」四字,下麵又有鐫的小字一句唐詩,道是:任是無情也動人。又注著:「在席共賀一杯,此為群芳之冠,隨意命人」。。。。。。

  寶玉卻隻管拿著那簽,口內顛來倒去念「任是無情也動人」。。。。。。


  該黛玉掣。黛玉默默的想道:「不知還有什麼好的被我掣著方好。」一麵伸手取了一根,隻見上麵畫著一枝芙蓉,題著「風露清愁」四字,那麵一句舊詩,道是:莫怨東風當自嗟。注雲:「自飲一杯,牡丹陪飲一杯。」


  紅樓夢中美女多,雖然說:蘿卜花白菜花,各花入各眼,但比較之下,還是有差距的。就著這段抽花簽的描寫我們來看看作者筆下究竟哪一個才是紅樓之中最美的女子呢?

  林黛玉掣的花簽是芙蓉花(即荷花),上書讖語“莫怨東風當自嗟”一句出自宋代歐陽修《明妃曲.再和王介甫》詩:“。。。絕色天下無,一失難再得。。。明妃去時淚,灑向枝上花;狂風日暮起,漂泊落誰家?紅顏勝人多薄命,莫怨東風當自嗟。” 正是暗指出黛玉就是“紅顏勝人”“絕色天下無”的明妃(也正是應和田妃是明朝妃子的身份)。正是對應著作者所寫的“這林黛玉秉絕代姿容,具希世俊美。”


  雖然寶釵抽到的是牡丹,“任是無情也動人”,似乎是“艷冠群芳”。但要注意作者安排了寶玉兩度用醜女孟光形容寶釵。看文中兩度引用:

  

----第五回中《終身誤》曲中說:“歎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 寶釵如孟光一樣對寶玉舉案齊眉,但寶玉卻意難平,為何?因為在寶玉心中矮胖的薛寶釵長得就像梁鴻的妻子孟光那樣又胖又醜。

 

----第四十九回裏“寶玉方知緣故,因笑道:“我說呢,正納悶‘是幾時孟光接了梁鴻案’,原來是從‘小孩兒口沒遮攔’就接了案了。”寶玉將黛玉比作高潔的賢士梁鴻而將寶釵比作覬覦謀求梁鴻的矮胖醜婦孟光

 

  《後漢書。梁鴻傳》說:“梁鴻字伯鸞,扶風平陵人。勢家慕其高節,多欲女之,鴻並絕不娶。孟氏有女,狀肥醜而黑,力舉石臼,擇對不嫁,至年三十。父母問其故,女曰:‘欲得賢如梁伯鸞者’。鴻聞而聘之。女求作布衣、麻屨,織作筐緝績之具。及嫁,始以裝飾入門,七日而鴻不答。妻乃跪床下,請曰:“竊聞夫子高義,簡斥數婦。妾亦偃蹇數夫矣,今而見擇,敢不請罪。”鴻曰:“吾欲裘褐之人,可與俱隱深山者爾,今乃衣綺縞,傅粉墨,豈鴻所願哉!”妻曰:“以觀夫子之誌耳。妾亦有隱居之服。”乃更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鴻大喜曰:“此真梁鴻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耀,名孟光。......遂至吳,依大家皋伯通,居廡下,為人賃舂。每歸,妻為具食,不敢於鴻前仰視,舉案齊眉。”         因為欽慕梁鴻的高尚節操,有勢力的人家都想把女兒嫁給他,可是梁鴻都謝絕不娶。有個姓孟形狀肥胖醜陋黝黑的醜女,力氣很大,能舉起石臼,挑挑揀揀的都三十歲了還是不想婚嫁。父母問她什麽原因,孟光說:“我要得到梁伯鸞那樣賢能的才嫁。”梁鴻聽說後就下禮聘了她。不久,孟光嫁了過去,精心打扮自己,梁鴻卻一連七天不理她。於是孟光跪在床下請求梁鴻原因,然後依從梁鴻的要求不再打扮,粗衣操作,而且每次給梁鴻端飯時,都一定要舉案齊眉,連仰視一下都不敢。

 

       朱慈炤用梁鴻比寶玉和黛玉,而用“德耀”孟光比“停機德”寶釵,不僅是為了表達黛玉品行高潔而寶釵矮胖醜陋,也是為了暗示了寶釵對黛玉和寶玉的誌在必得的機心謀算,寶釵偽造金鎖散布金玉良緣的謊言,用輿論造勢以謀求婚配寶玉正是如同孟光宣傳自己隻嫁賢士梁鴻一樣都是覬覦良久處心積慮,正是為了影射周後對田妃、滿清對朱明的真曆史!!

 

       寶釵抽到牡丹一是作者借花王之名點明寶釵的皇後身份;

       二是要大家注意簽上的“無情”二字!你看:“寶玉卻隻管拿著那簽,口內顛來倒去念「任是無情也動人」”作者是在強調暗示寶釵其實是個麵熱心冷虛情假意的無情之人!



  但這花簽之義僅限於此麽?



  不!這其中還藏著寶黛之間險惡的交鋒。

  黛玉抽到的芙蓉簽上題的四個字「風露清愁」,正是作者用“風”“露”和“清”暗示滿清,用“愁”暗指滿清對明朝江山的覬覦和威脅。黛玉花簽上的注雲:「自飲一杯,牡丹陪飲一杯。」正是明示讀者:黛玉的愁苦根源就是牡丹寶釵。

  而寶釵抽到的花簽上的讖語“任是無情也動人”出自唐代羅隱的《 牡丹花》: “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亦動人。芍藥與君為近侍,芙蓉何處避芳塵?”。詩中的“ 芙蓉何處避芳塵”暗示芙蓉花遭受牡丹花的欺淩壓迫而無奈退避的結局,正是影射周後欺淩田妃和滿清取代朱明的真曆史。

 

首度破解,持續更新,敬請關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紅樓隱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