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兩語話回國
文章來源: Backcountry2017-02-06 07:35:18

春節回故鄉探望我父母,坐井觀天來談談我在那裏的見聞和體會。

 

最大的改觀是開車習慣。讓我驚訝地是,政府能在短短幾年,神奇地讓大眾各各遵守交通規則。以前的雜亂無章變成了井然有序,雖然大家開車還是很搶,但我開車已經沒有了以前的心驚膽戰,更沒有再次發生棄車逃跑的一幕。這要歸功於現在處處裝有的攝像頭,頻繁在車前劃過的閃光燈,時時刻刻地在告誡駕駛員您被密切關注著。據說安裝攝像頭的另一個附帶好處是現在的偷竊搶劫很少,而且警察往往能快速破案。

 

百姓經濟實力的普遍提高。春節遊成為百姓消費的一個部分。幾乎我接觸的家家都有外遊,遠的歐洲東南亞雲南海南,近的也是周邊各省,農家樂成為時尚。很多家庭現在都裝有地暖,江南的冬天已沒有了過去的陰冷潮濕感。

 

無錫清明橋整個被拆遷重建,點綴著從黃土高坡嫁接來的大紅燈籠,散發出江南水鄉委婉的商業味,可惜再沒了小時候小橋流水人家的古樸和沉靜。

 

馬路上到處五星紅旗飄揚,特別象美國的Fourth of July, 愛國主義情結油然而生。而春晚是全民主動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一個盛況。就象成龍演唱的“國家”,明顯是為了討好中共政府。歌曲宣揚有國才有家的集權思想與倡導民權的有人才有家,家榮國才強的西方普世理念背道而馳。

 

消費場所包廂盛行,有消費過度之嫌。飯店,卡拉OK, 電影甚至洗浴都有包廂。被帶去吃飯的兩家酒店用金碧輝煌來描述不為過。大廳和包廂的裝潢,重彩塗金,感覺用力過猛,有抄襲Las Vegas 五星級賭場的嫌疑。特別驚歎國內能把洗浴變成一種休閑文化,而且可以按照單子點人和服務,讓我起一身雞皮疙瘩。明顯我這個鄉巴佬跟不上時代,消費不了那種曖昧的氛圍。

 

文化我認為是一落千丈,這個從電視電影和流行歌曲可見一斑。電視裏到處是賺人眼淚過度宣揚愛情親情的節目。除了幾個關於時事政治的訪談節目,基本上沒有任何深度和積極意義。電影電視歌曲,對白都是那種市井通俗文化,以及信手拈來的廣告商業用語。如果說八九十年代的歌曲還能恰到好處地體現中國語言文化精髓的話,那麽今天的作品,早已失去了那種底蘊。就如徐克導演周星弛製片的賀歲片“西遊”,除了看看特技效果,情節支離破碎,對白蒼白無力。那些嘩眾取寵極盡醜化的屏幕百姓形象,不知是因為想象力過於豐富還是過於貧乏所致。

 

道路是曲折的,而前途我相信一定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