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隨詩吟:《雨中花慢 · 牡丹亭》by 星如雨
文章來源: 星如雨862020-09-05 12:12:57

詞牌名 《雨中花慢 · 牡丹亭》

文/星如雨

杜塚梅觀,芍藥圃間,行腔驚夢遊園。
 折子戲、花魂夢葬,謫落黃泉
 公子多情折柳,牡丹亭下梅仙。
 念幽姿絕代,婉轉嬌憨,二八華年。

情不知起,一往而深,空閨半闕姻緣。
 奈何天、柳梅度曲,此恨綿綿。
 天若有情應妒,鬼門蓮盞紅箋。
 死而生者,情真癡遣,夢筆成全。

(劉褒體,詞林正韻,平仄符合要求)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這句話出自湯顯祖的《牡丹亭》的題記:

【原文】“天下女子有情,寧有如杜麗娘者乎!夢其人即病,病即彌連,至手畫形容傳於世而後死。死三年矣,複能溟莫中求得其所夢者而生。如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複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夢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豈少夢中之人耶?必因薦枕而成親,待掛冠而為密者,皆形骸之論也。”

【翻譯】

天下女子的多情,難道還有像杜麗娘那樣的嗎?夢見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親手描繪自己的畫像傳於世以後就死了。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尋求到所夢的人而複生。像杜麗娘這樣,才可以稱得上是多情的人了。

她的情在不知不覺中激發起來,而且越來越深,活著時可以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為情而生。活著不願為情而死,死而不能複生的,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極點啊。

夢中產生的情,為什麽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難道還缺少這樣的夢中之人嗎?一定要挨到男女同席了才算是成親,等到掛冠辭官後才感覺安全的,都是隻看事情表麵的說法啊。

 

擴展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

萬曆二十八年(1598年),湯顯祖辭官,回到家鄉江西臨川縣的鄉村閑居。這一年他49歲。他在生活中耳聞目儲了一些青年男女的愛情遭遇,這些經曆激起了他的創作感情。回鄉不久,他就開始了《牡丹亭還魂記》的寫作。《牡丹亭還魂記》據明人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改編而成。

在明朝初期,由於各地方語言、風俗以及傳統音樂的差異,傳奇劇可以說是諸腔競作,包括了大量風格各異的地方聲腔。到了明朝中期,南曲中最為盛行的四大聲腔為:“海鹽腔”、“餘姚腔”、“弋陽腔”、“昆山腔”。

嘉靖、隆慶年間,以魏良輔為代表的一批戲曲音樂家,對昆山腔進行了全麵改進。在唱曲的板眼、宮調等方麵,伴奏方麵,氣韻和平仄的使用方麵,將昆山腔進行重新的規劃整理,創立了一種清新典雅的聲腔風格,時稱“水磨調”、“冷板曲”。 《牡丹亭還魂記》就采取了由海鹽腔衍化而來的宜黃腔為基礎寫作。

該劇描寫了官家千金杜麗娘對夢中書生柳夢梅傾心相愛,竟傷情而死,化為魂魄尋找現實中的愛人,人鬼相戀,最後起死回生,終於與柳夢梅永結同心的故事。該劇文辭典雅,語言秀麗。

該劇標誌著明代傳奇發展的最高峰。《牡丹亭還魂記》的高度思想性和藝術性,使其成為中國戲劇文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的裏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