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加拿大式棗泥方糕
文章來源: 林子丹2013-10-20 09:36:51

我一直恪守著一條原則,那就是不在家裏做西點。原因也是不言而喻的:本來控製體重就讓我傷透了腦筋,再批量生產高糖高脂高熱量的甜點,那不是老壽星找砒霜吃嘛。

但這不妨礙我買一點點心來點綴一下我嗜甜的心,多年的習慣是我的櫃子裏總存著糖果餅幹巧克力的零食,餐桌上偶爾會擺著蛋糕果餡餅之類的點心。

十幾年前,我住在加拿大大西洋之濱的海島S城。那兒的超市裏賣一種西點叫棗泥方糕(date squares), 兩層黃油油酥麵屑之間,夾著甜潤的伊拉克椰棗泥,特別合我的口味。一盒有八小塊,$2.49如果去Costco買大包裝的話就更便宜點,即使當窮學生的時候也負擔得起,早餐和牛奶一起吃,或者下午煮點咖啡做茶點,都很相宜,一來二去的,就像稻香村的點心一樣,吃習慣了。

故鄉,其實就是以前長久住過的地方吧,那S城算是我的故鄉之一,因為我在那裏前後住了五年,這棗泥方糕也伴隨了我五年。

後來搬家到了渥太華,比起天涯海角的S城,交通,購物,文化活動等都豐富了很多,可是,除了吃海鮮不那麽方便,還有就是棗泥糕也不那麽地道 --油酥不香不甜,幹巴巴的,好像那種減肥配方,用的是代黃油和代糖。很反感各種代用品,難吃不說,越人造越危險,人造黃油已經被證明比真黃油對人體更有害,有些代糖從煤之類的東西裏提取,也許會致癌。我覺得要麽忍著不吃,吃的話就吃真東西,好多著呢。

再後來,來到中西部這座中型城市,生活的改變更大,雞蛋牛奶什麽的比加拿大要便宜不少,但是甜食卻貴得要命。就說這棗泥糕吧,很難找得到,好容易找到了,發現它論塊賣,$1.49一塊。難怪有個笑話說美國人去飯館吃飯有時會跳過甜食,不是為了減肥,而是為了省錢。

有一天在超市買了兩塊糕,一聞有一股冰箱味道,顯然它的銷路不太好。以後再去,貨還就斷檔了。問一個年輕售貨員,居然回答說,從來沒有見過這種糕,推薦我試試其他方糕,檸檬,木莓,櫻桃,胡蘿卜,巧克力等等。黃油,棕糖和溫潤的椰棗是絕配,感覺其他的都不那麽對勁兒,我隻好失望地離開了。

那以後有好久沒吃過棗泥方糕,幾乎把它都忘掉了,直到女兒揚揚去溫哥華探朋友,回來的時候千裏迢迢給我帶了一塊 ――按女兒的話是,這東西好吃但是不能多吃。吃那塊糕給我帶來了很多欣喜,故鄉久違的美味,和女兒的細心,那簡直就是塊幸福的糕點。

又過了很久,一個女友代表報社約我寫稿,請我在一家咖啡廳吃了一頓早飯。驚訝地發現菜單上居然有棗泥糕,並沒看到價錢就點了兩塊,並跟女友推薦這種點心。餐畢,走到櫃台想再買兩塊帶回家,一眼看見那糕的標價,$2.49一塊!不是買得起買不起的問題,感覺這簡直是公開搶劫,就跟新疆切糕一樣。那天的糕吃下去,嘴裏一直有一股錢味。

從此,我放棄了吃棗泥糕的念頭。天下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S城雖然美麗又有這種糕,但是一年有七個月的冬天,白毛風刮起來,動不動就達到每小時120公裏,風能把長得苗條的人吹著跑。就象嚴歌苓說的那樣,她繼承了她父親的創作才能,同時也患上了她父親也有的嚴重的失眠症,每個人得到的都是一個package,連灣區這種象天堂的地方,也懸著地震這樣一把劍,你,隻能全盤接受。

接著又過了好幾年,就到了今年春節。我突然患感冒以後,引發了背痛的舊疾,在床上躺了好幾天,不僅去不了健身房跳ZUMBA,連班都沒法上,學了多半年的膠州秧歌演出也給耽誤了。背痛好了以後,不知怎麽突然想吃這種棗泥糕。既然美國賣糕的也跟中國賣切糕的一樣不講理,我自己做總行了吧?什麽沒個例外啊,原則也有個靈活性,難道我就不能象“失戀33天”裏那個說著嗲兮兮台灣腔的河南女孩李可那樣,“treat myself一下下”?

上網,查配方, 突然福至心靈,既然棗泥糕在這裏很少有人吃,那也許是加拿大式的,一搜索Canadian date squares, 還真有這個名字,food.com上的那個配方廣獲好評,30個評論清一色的五顆星,人們毫不吝嗇地寫下了美味啊天堂啊之類的溢美之詞,還有人激動地感歎:Thanks for reminding me of one more thing I miss from Canada. 更為可貴的是配料很普通,因而造價低廉,而做法更簡單,不費什麽事。又一次證明了美的簡潔性。

加拿大式棗泥方糕配方(Canadian date squares recipe)
1. 一磅去核椰棗(pitted dates,原配方為半磅,根據評論者的建議增加至一磅)
2. 二匙(table spoon)棕色糖
3. 一杯水
4. 一杯中筋麵粉(all-purpose)
5. 1/2茶匙小蘇打(baking soda)
6. 1/8茶匙鹽
7. 3/4杯黃油(butter, 不可用人造黃油代替,否則風味盡失)
8. 一杯棕色糖(packed brown sugar)
9. 兩杯麥片(非即食型)

做法:
1.將前三項放入鍋中,用小火煮至椰棗軟糯,用叉子或鏟子搗成泥
2.將其他成份放入攪拌盆中,揉搓成油酥屑
3.將一半的油酥屑放入烤盤壓實,形成棗泥糕的底部
4.將棗泥鋪在上邊
5.將剩下的油酥屑撒到棗泥上

6.350度烤25分鍾

7.待涼透後切成方塊


簡潔的配料(小蘇打和鹽未在其中)


半成品油酥屑和棗泥。用手攪合和揉搓那麽多的黃油和糖及麵和麥片,有一種快樂的犯罪感覺。  

我的西點處女作,棗泥方糕的姿色。小貼士:下次可以做得更厚一點,現在的嫌薄了,不夠亭亭玉立。另外等徹底涼透了再切會更整齊,我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切早了。

 
麵屑裏油酥的口感,棗泥中溫潤的甜蜜,加了愛爾蘭奶油的咖啡飄來馥鬱的香氣,再放上一首當地流行的愛爾蘭風格的漁歌,足以讓時光倒流,又回到那個讓我魂牽夢繞的海島,至於那些熱量,連世界末日都闖過來了,管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