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事件與莫言的故事
文章來源: 蘭芯2018-09-17 12:50:50

      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瑞典遊客事件,令中國網民一邊倒地認為這就是典型的丟人丟到國外了國人中有這麽一類,出了問題,不是檢討自己,而是首先歸罪於他人,若是跟洋人有了摩擦,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人家有種族歧視,到人家家裏做客,又不想遵守人家的規矩,這種人就不該出門。但也有少數人為曾家三口打抱不平:我們的同胞在有預定房間的酒店大堂裏坐著卻遭到大家的唾罵,為什麽他們不可以在大堂裏坐著等?中國人的不團結在此事上可見一斑一個大媽半夜三更,人生地不熟,受到粗暴的對待……,大哭了,你關心的不是她的處境,而是覺得丟臉了

 

          這讓我想起莫言的一個小故事:莫言小時候家窮,窮得沒飯吃,過中秋時家裏難得包了一頓餃子,每個人隻分到一碗,正要吃,來了個要飯的老人……莫言說,他當時端出半碗紅薯幹,給乞討老人。不料想,老乞丐頓時發飆了,罵道:我是一個老人,你們吃餃子,卻讓我吃紅薯幹,你們的心,是怎麽長的。好端端在家吃頓餃子,就被罵心是怎麽長的,莫言氣得半死。可這老乞丐的話,卻是義正辭言,擲地有聲,但聽起來總感覺什麽地方不對……老乞丐最終贏得了道義的勝利,吃掉了莫言家的半碗餃子。

 

          看來用道義綁架善良、甚至法律,是中國人的傳統習慣。

 

          人的罪性在母腹中就存在。絕大多數父母不會教育孩子去發怒、仇恨、驕傲、撒謊、自私、貪婪與嫉妒等等,這些罪性是人類鼻祖偷吃禁果所結出的惡果。罪性會引誘人們去犯罪,所以人類社會才不得不製定法律規範人們的行為,以確保老百姓的太平生活。

 

          在西方,人與人之間彬彬有禮,即使是家人和朋友,也要保持私人的空間,他們信奉獨立、自由與遵紀守法,否則法律無情。相形之下,國人更習慣於親密無間的關係,隻要有人脈,萬事迎刃而解。法律和規章製度不得不在人脈、親情和道義麵前低頭讓步。問題是,人都是有罪性的,失去法律的桎梏,罪行泛濫。

 

          曾家父母與兒子理直氣壯地譴責瑞典旅館工作人員按旅館規矩辦事,並且大吵大鬧,甚至膽敢與響應報警而來的警方對抗,為什麽?因為他們有一個支撐他們犯混的法寶,中國的傳統美德尊老愛幼。隻要是年老體衰,就可以利用中國人尊老的美德而任意違法亂紀。看看國內令人厭惡的老人碰瓷,不顧噪音影響孩子們學習的大媽廣場舞,就因為他們年老,法律在他們麵前俯首稱臣。可是,善良的中國人,你們想過對他們遷就的惡果嗎?他們的身邊站著我們的子子孫孫,孩子們會有樣學樣,就像曾家的兒子那樣,學著母親倒地撒潑。

 

        

       老祖宗說要入鄉隨俗。進了別人家,就得按別人家製定的規矩辦事。別人願意打破陳規陋習幫助弱者,那是他們的慈悲,咱們應感恩不盡。他們堅持鐵麵無私按規矩辦事,那也是他們的權利,咱們無權指責。咱們仗著自己是弱者就強迫對方行慈悲,對方不從便呼天喊地,噪音擾民,是不是有侵犯他人人權之嫌?

 

   

        中國向來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自從某個特殊時期之後,這一稱謂已經名不符實。曾家三口如此令人尷尬的行為,我們在在國內並不陌生。民不教,誰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