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那身為農民的公公、婆婆的樸實愛情生活 。
文章來源: 山裏人家1682016-09-10 18:09:03

樹上的鳥兒成雙對,

綠水青山帶笑顏。

從此不再受那奴役苦,

夫妻雙雙把家還。

你耕田來我織布,

我挑水來你澆園。,

寒窯雖破能避風雨,

夫妻恩愛苦也甜。

你我好比鴛鴦鳥,

比翼雙飛在人間。

這首黃梅戲七仙女的唱詞是俺公婆樸實愛情的真實寫照。隻不過現生活沒有像唱詞中所說的那麽浪漫,那麽富有詩意.婆婆在那個年代除了要幹家務活以外還要去生產隊掙工分,還要承受那個年代所給予的精神上的折磨,身心上更苦更累而已。

公公隻念過三、四年小學,婆婆大字不識一個,經婆婆的表姐介紹結婚。結婚那年,婆婆18 ,公公21歲。聽婆婆說公公非常能幹,親自操辦了與婆婆在老家的婚禮。辦了十幾桌酒席。

婚後一個月,公公帶著新娘子婆婆從老家返回公公居住的城市效區。那年頭兩個相距三百裏的城市還沒通汽車,乘船也不方便,於是乎公公帶著婆婆從老家出發,一路上翻山越嶺,白天趕路,夜晚住店歇息。草鞋穿壞三、四雙,曆經三四天終於來到了公公所在的沿海城市。雖說此過程俺聽起來有點像紅軍長征的味道,但也具別有一番濃濃的浪漫氣息。俺問婆婆當年剛結婚為啥穿草鞋趕路,婆婆說不舎得穿布鞋走路。

 

婆婆出生於浙東沿海的一個海島漁村,三歲時,父親出海打漁,從此杳無音訊。有的說整條船被海盜劫持,有的說遇到大風大浪翻了船。從此婆婆家頓時陷入了困境。當時三個小孩分別是婆婆的姐姐9歲、三歲(婆婆)及三個月大的婆婆的弟弟。婆婆的姐姐被送給一家人作童養媳。甚至現在,婆婆每當講起小時候的經曆還會落淚。

 

公公童年時就隨 父母來到東海之濱某市的效區定居,以務農為生。婆婆嫁給公公後就開始了生兒育兒、披星戴月的田間勞作生涯,倆人幹起農話都是一把好手,用當地的話來說都是奔命地做。聽老公說他很小就開始做飯,因為父母親都很晚回家,最小的的妹妹常常等著等著沒吃晚飯就進入夢鄉。

在婆婆的眼中,公公生的好(英俊)、人好、脾氣好、做生活好(活幹得好 )記性好的五好丈夫。在公公眼中,婆婆是除脾氣有點急之外,樣樣好的五好老婆。事實上婆婆年青時長得挺好的,很端正的五官,笑起來還有兩個小酒渦。婆婆很好學,婚後還學會了做衣服。

公公在村子極受尊重,經常被要求去調解村人的家庭糾紛。公公常因在政治運動中幫出身不好的人說話而被批為沒有階級立場。所以盡管能力很強,也設被提拔。公公當了幾十年的生產隊長,生產隊的帳目全存放在公公的腦子裏。

公公在家掌錢,婆婆有時會抱怨公公給她錢太少,而公公自有他的理由,說婆婆有錢就亂買沒用的東西,在公公看來這是浪費。公公會用賣掉二隻肉豬的錢買回一隻上海牌手表,又會用一隻肉豬的價錢買回一架當時很時毳的大鐵架子床......要知道那可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期 ,一百來塊是個大數目。

 

農閑時,公公穿綜繃床,有時做點小生意。給家庭增添一些額外的收入。為此還被指責為投機倒把,被抓走關押了一個多星期。家裏的三五牌台鍾等也被沒收,婆婆 如果不是因為孩子們可能都尋了短見。

 

就這樣,日子在生活的鎖碎當中消逝,過著過著,孩子們各自成家立業;過著過著,兩鬢不知不覺已然變白。風雨同舟幾十年,轉眼之間,公公婆婆已過鑽石婚慶。

公公婆婆兩次來美,總共一年半。俺們沒有一般所說的與老人同住一個屋簷的麻煩。這要歸功於公婆的處世態度,他們對他們的兒子、媳婦完全信任。俺有時偶爾與老公拌拌嘴。公公不管誰對誰錯,總是批評俺家領導,俺也是明白人,立馬偃旗息鼓,多雲轉晴。

第二次來美時,公婆已經70來歲,每當外出,公公總是緊緊拉住婆婆的手。一次婆婆暈車,老公緊急停車在一加油站,婆婆就對著垃圾桶嘔吐起來,公公輕輕拍著婆的背,眼神之中滿是心疼,婆婆一不小心衣服上沾上了嘔吐物,公公立即用手擦掉,一切是做的那麽迅速和自然。完全出於夲能的一種反應。這一情景讓俺深受感動。實際上車子上就有紙巾。

公公婆婆風雨同舟數十年,沒有甜言密語,過著隻是普普通通,平平常常,互相尊重,互相關愛,互相攙扶,互相體貼的日子。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祝願阿伯(爸爸)、阿姆(媽媽)健康長壽!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