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議的印度精英階層!Incredible Indian elite!
文章來源: 海飄漫遊2017-12-11 08:13:41

不可思議的印度精英階層!

Incredible Indian elite!

      

       幾年前印度政府看到世界旅遊市場升溫也想搭上這班快車,推介自己的旅遊業多賺外匯。一般來說每個國家都會為自己提一句能夠吸引眼球的標語口號,概括總結自己國家的美好點。但對於印度人來說真是個難題,麵對眼前的現實要美言自己的國家真是難以啟齒,怕引來嘲笑。因為但凡去過印度的人都很少得到,留下的印象大多是差,髒,亂。好在印度人的頭腦靈活,英文不錯,想出了一句妙語:Incredible India !  漢語可以理解為: “不可思議的印度!”  這好象是要誘惑你進入一個迷宮,給了你巨大的想象空間。既可勾起遊客的好奇感,又能避開麵對醜陋的難堪,還不至於招來直接打臉。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怎麽解釋就隨你便了。

 

       中國人對於印度髒亂差的話題早已不新鮮,對於該國各種開掛的奇聞可能也不再有新奇感。但還是對於印度政府近期越來越強的敵意,甚至到大膽出兵越過國界挑釁感到有點吃驚。好在中國領導層的冷靜化解了一場無厘頭的爭鬥,避免了有利的大局被攪亂。要想了解印度最近一段令人費解的表現就必須了解印度的精英政治,看看印度的 “不可思議的精英階層” (Elite) 。

 

       說起社會階層大家可能都知道印度的種姓製度,人都分成五,六等,一看名字就知你是那個階層。雖然印度獨立後也算致力於消除種姓製度,但因根深蒂固至今仍是社會問題。高種姓的既得利益者是半心半意,印度教教義的宿命觀也使大批低種姓的人今生認命,隻盼來世。低種姓的政客們借此玩弄遊戲,爭當階層的領袖,拉選票當官,也為選民獲得一些政府優惠補助。結果便是社會階層繼續維持,不斷劃分成為不同的利益集團和政治精英們的票倉。英國殖民者留下的“民主選舉製度”給了有政治野心的精英們提供了舞台,使得這個號稱“世界上最大的民主”變成了政治萬花筒;各路政客大顯神通,眼花繚亂,精彩紛呈。

 

       老一代的精英階層是以尼赫魯家族為中心的國大黨。這個家族曾和國父聖雄甘地共同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爭取印度民族獨立。因此,獨立後國大黨頭頂光環,前後執政長達六十餘年。這個精英階層的特點就是家庭背景高,教育程度高,且多有英美留學的經曆。國大黨的精英們表麵上主張社會平等,多少有些社會主義的理想色彩。和英,美一度保持距離,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都在效仿蘇聯,建立了繁雜的政府機構,組成了龐大的技術官僚團隊。由於有英國殖民時代留下基礎設施和比較完善的鐵路係統,以及訓練有素的公務員隊伍,在五十年代印度算是亞洲強國。在國際上尼赫魯提倡不結盟運動,廣泛聯絡亞非各國,和中國走的很近。尼赫魯和周恩來的個人關係也不錯。當然,1962年的中印戰爭一下子把尼赫魯想當亞非國家領頭羊的夢打醒,使其大傷元氣,鬱悶不已,沒兩年就歸西。現在印度人想起這件事仍是心有餘悸。

 

       印度雖然是名義上的西方民主選舉體製,但實際一直都是精英階層統治。平民百姓的文盲率很高,每天擔心的大都是溫飽。 隻要有人能把餅畫的很像,競選時多做許諾,再散發點零錢,就能得到選票。印度的政客們都精通此道。當然,國大黨也算做了一些事情,能把這麽大的國家攏在一起,本身就不容易。印度有數百個民族,上千種語言,加上各種宗教迷信之間的打鬥,聽起來都頭痛。國大黨的最大成功是尼赫魯的女兒英迪拉·甘地當總理時推行的綠色革命,在60年代基本上解決了糧食問題。要知道中國人當時正在鬧饑荒挨餓。

      

       在國大黨的最高階層還真不是一般的的印度人:先說首任總理尼赫魯:來自克什米爾地區的高種姓家族,獨立後領導國大黨統治印度17年。女兒英迪拉嫁給了帕西族的人士費羅茲·甘地(此甘地與國父聖雄甘地無關),改名為英迪拉·甘地,後來也成為印度總理。這個帕西民族(Parsis)可真不一般,原是古波斯/伊朗人,後因擺脫伊斯蘭教對波斯原始宗教拜火教的迫害逃到印度西部。現在印度也隻剩不足幾萬人,但帕西族的文化教育水平遠遠高出印度一般水準,在印度社會超級成功:在工商界有像現代印度工業之父的塔塔家族(Tata) 和戈德瑞吉(Godrej)家族等等;在軍隊裏有數名高級將領;在文化界更是明星閃爍,有許多知名的學者,作家,演員等。享譽全球的音樂指揮家祖賓·梅塔 (Zubin Mehta) 就是帕西人。

 

       1984年英迪拉·甘地遭錫克族警衛開槍刺殺。大兒子拉吉夫·甘地後來繼任總理,1991年又遭泰米爾族人自殺式爆炸身亡。國大黨的精英們為維持複雜的印度民族關係也付出了血的代價。拉吉夫之後國大黨的領導權落到妻子索尼婭·甘地的肩上。索尼婭本身是意大利人,是在英國留學時與拉吉夫相識結婚。外來的媳婦突然成了印度最大政治家族的權利中心。但作為外國人的身份,不便直接在前台就任。一對兒女還嫩,挑不起重任。 便推舉性情溫和的錫克族經濟學家辛格出任總理,好在幕後指揮。

 

       好象一般的印度老百姓並太不在意誰來統治,一般的民眾也都習慣被外族和家族式的統治。從成吉思汗後裔莫臥兒王朝的三百多年,到一百多年的英國殖民都是外族當權。其實在英國殖民以前這裏就是一盤散沙,這也是為什麽英國人能挑撥離間,各個擊破,最後一統了印巴次大陸。

 

       要兼顧不同民族和階層的利益,維持權力的穩定就要花大力玩政治遊戲。領導層的精英們要將大部分精力花在嘴頭上,就不可能有太快的經濟發展速度。獨立後幾十年的GDP增速一直維持在百分之四左右,沒有比人口增長快多少,在國際上被戲稱為“印度的大象速度”。幾十年下來英國殖民時留下的老底子也快耗盡,一度為之驕傲的鐵路係統也快要變成古董,事故不斷。最可怕的是官僚體製臃腫變形,政府辦事效率低下,體製內的貪腐被固化。印度議會裏一度有四分之一的議員都是法庭的被告,案件纏身。司法係統卻是個奇葩,雖然繼承了英國留下的法製體係,超低的效率卻常常打破世界紀錄;案件拖上二,三十年不算罕見。在孟買的聯邦法庭裏案件卷宗堆積成山,灰塵早已厚過幾個銅錢。這就好象把一台“奔馳”留在偏僻的山村;常年疏於保養維修,零件耗損,管道漏油。也就勉強能夠在山路上移動,還要給牛車讓道。

 

       窮富差別的懸殊在印度令人咋舌,有著世界上最大的赤貧人口,超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貧困人口的總和。而富豪奢華無度,傭人成群。精英都想模仿昔日英國人的派頭和優雅,講話裝腔作勢,喜歡用生僻的英語辭藻。另外,精英階層的頭腦外流也很嚴重:大批的醫生,IT工程師,科學家,高層管理人員都流向海外。在歐美國家印度的知識精英群體已形成一片氣候。

 

       印度的政治精英們在中國人麵前似乎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優越感。他們自信有西方主流認可的“民主體製”,好象經濟發展就應該水到渠成,注定要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中心。這種思潮在前幾年還是十分盛行,就連一位叫黃亞生的美國華人學者與其印度裔導師都合著文章推崇印度的發展模式,認定印度一定會贏。這篇文章被西方學者被廣泛引用,當然這也是西方政客們最想聽到的喜訊,最好是由一位華人傳頌。但他們膚淺的認知隻能引來知情者啞然失笑。殊不知真正成功的民主不僅僅是一場選舉,而更需要一個足夠大的,有良好教育的中產階級來支撐;最重要的是各個利益集團要能做出妥協方能達成共識,政府才能把事情做成。而印度恰恰就沒有這些,在不遠的將來也不會看到。

 

       印度精英們有個特點就是遊離於社會現實之外;高談闊論,講起來全是道理,聽他們講好像不是在說印度的社會,而是討論哲學原理。也難怪印度能產生不少國際知名的大師 (Guru),在世界上販賣帶有咖喱味的心靈雞湯。就連達賴喇嘛在印度混了多年講起話來滿嘴印度英語,頗有印度大師的神韻。大師現象算是印度奇特的一景;保守落後的民風容易滋生各種怪胎型的大師和聖人。在印度滿街都是服飾奇特的聖人(Godman);電視頻道裏全是滔滔不絕的大師 (Guru)。這些大師和聖人都有大批的信眾,代表著一層強大的政治勢力。就在前幾天一位叫辛格的印度教大師因為在十五年前強奸信徒,暗殺記者而判刑引發信徒大麵積騷亂,數十人喪生。當然這種大師現象也應該給中國敲個警鍾,荒唐總是和愚昧相隨。

 

       印度開始經濟改革和中國的改革開放的時間相差不大,當時印度的GDP還稍先領先中國。進入21世紀中國大幅度超前,快到2010年中國的GDP已經是印度的4倍。印度的精英階層開始焦慮不安,有人開始反省印度體製的弊端,但更多的仍是高談闊論不著邊。當時有位印度學者寫了一本關於印度和中國競賽的書,《超級大國》:把競賽比如龜兔賽跑,希望中國這隻兔子睡會覺。這本書當時在印度熱門的英文電視頻道引發了一周激烈的辯論,各路政治精英悉數出鏡。精英們的論點自然是精彩無窮,但他們的重點似乎並不是要把道理說清,隻是要表現出自己比對方更聰明。印象最深的是當時的交通部長居然宣稱印度有著世界上最好的鄉村公路網,說完後這位仁兄嘴角還帶有得意地抿笑。聽後我在電視機前很是茫然,不知他在談哪個星球上的印度。當時我在印度出差呆了近兩個月,前後跑了好幾個邦。正值雨季坑窪不平公路變得十分泥濘,吃了不少苦頭。記得我和印度同事半開玩笑:“我們中國人可能沒有你們印度人聰明,但你們把時間都花在辯論上了,而我們在拚命幹活,超前一點也不奇怪。可能印度人更像聰明的兔子。”   當然結果是今天中國的GDP已經是印度的5倍了。

 

       印度的大多數精英們很希望看到中國崩潰。在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時中國的出口受到重創。他們好像看到了希望,欣喜若狂。紛紛撰文說中國出口拉動型的經濟走向了末日,印度的內需式的消費才是前景。當時有些國際大公司內部就有印度人轉發一位精英人士的文章,預言中國的出口已失去競爭力,印度會很快取代中國,試圖影響國際公司的采購戰略。沒想到中國政府出台四萬億來刺激經濟,不但把自己拉出了困境,建設了世界第一的高鐵係統大大提升了國內基礎設施水平,也幫助世界度過了難關。反之,印度卻陷入泥潭,引發嚴重通貨膨脹,盧比貶值超過40%,經濟增長率回到改革之前。

 

       在過去一,二十年裏凡是說起高速發展的新興市場國家對於世界經濟的貢獻人們總是把中國和印度放在一起。但實際上印度的經濟規模要小得多,且是內向封閉型,對於世界經濟的拉動可以忽略不計。但印度精英們並不甘寂寞,時不時製造出一些駭人聽聞的創新來吸引世界的關注。可能有人還記得印度人宣稱造出了10美元的手機和20美元的電腦,全世界的窮孩子都會有。塔塔公司也推出了兩千美元的超低價汽車叫 Nano,還跑到美國底特律車展上炫耀。居然說試駕的感覺可比寶馬,還裝有空調。印度的精英們深諳利用西方媒介的門道和玄妙,宣揚要用 Nano 占領發展中國家的市場,還要進軍歐美城市的街道。當然,後來沒有人見過窮孩子手中有超低價的印度手機和電腦;也沒見到 Nano 滿世界跑。印度坑坑窪窪的街道真是難為了車上的四個玩具車般的小軲轆。在2010年我在孟買看到有報道,那年夏天已有六輛車在街道上耐不住驕陽,自己開始燃燒。兩年前塔塔公司已悄悄的宣布停產 Nano。不管怎樣,印度的精英們已經製造了噱頭,也賺足了眼球。

 

       印度最大的民族問題是應對穆斯林。雖然在1947年獨立後印巴分治大部分穆斯林人口都到了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但現在印度的穆斯林人口仍接近兩億,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第二多的國家,僅次於印尼。因為曆史原因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結怨深重,時有流血衝突發生。在國大黨精英統治期間多采取拉攏策略,盡力安撫,擺平各族裔之間的利益點。雖然並不都奏效,但能很大程度上吸收了穆斯林選票。1992年在北部邦印度教聖地阿約提亞發生印度民族主義的人民黨(BJP) 推動的拆毀清真寺重建印度神廟事件引發了新一波大規模的宗教流血動亂,激化了兩大宗教之間的對抗。人民黨(BJP) 借此煽動印度教民族主義情緒,聚集政治勢力。

 

       人民黨是印度第二大黨派,但因強烈保守的印度教民族主義色彩一直被印度主流社會精英門所回避。雖幾次進入總理府執政,但都是短命的經曆,大部分時間隻是以反對黨身份在議會裏添亂。一位政治人物的出現改變了人民黨的局麵:納倫德拉·莫迪的上升有點像印度教裏的神話傳奇。莫迪出生在西部古吉拉特邦的低種姓家庭,小時候幫父親做小生意在火車站賣茶水為生;但從小就表現出要從政做大事的誌向,熱衷於參與印度教民族主義的活動。從青少年時便周遊印度北部各邦,拜訪各路神廟和印度教聖人大師尋求指點。莫迪一生尊從印度教徒的清規戒律;生活儉樸,不近女色,沒有緋聞,甚至從來都沒有和家庭包辦婚姻的妻子同過房。這仁兄似乎天生就是個政治動物,投身於人民黨的組織活動從基層做起,幾經挫折,從不屈服,有著鬥牛犬的風格。2001年在一次補選中莫迪成為家鄉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從就任起莫迪就表現出強悍的勢頭,堅持印度教民族主義傾向。

 

       2002 年發生印度教徒朝聖的火車在古吉拉特邦著火,幾十人喪生。印度教徒指責是穆斯林所為,要組織全麵報複。莫迪身為首席部長並沒有出麵製止,甚至表現出縱容。報複行動演變成大規模的血腥暴動,兩千多人丟了性命,大部分是穆斯林。這次事件轟動全球,輿論紛紛譴責莫迪的表現,甚至有指責他是整個屠殺事件的幕後黑手。在國際上莫迪一時成為人權組織的攻擊的惡人。許多西方國家都把他列入黑名單,屬於不受歡迎人士。好幾年裏美國拒絕給他發簽證,禁止他去美國宣傳古吉拉特邦。當然,現在莫迪已是美,日的坐上賓;與總統,首相握手擁抱很是親密。莫迪已成為美國遏製中國棋盤上的馬前卒。人權紀錄嘛,不過是西方要找茬的時候玩的一張牌。隻要你入了夥,這張牌就坐在屁股底下了。

 

       不過莫迪當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期間還是做了不少事情。他推動發展工商業的政策吸引了不少海外投資,建了工業園區,創造了就業機會。基礎設施改進也很有起色。他也進行了一係列政府機構改革,提高了辦事效率。因此古吉拉特邦的經濟發展速度高於印度平均值。另外,建了幾座電站,基本上解決了古吉拉特邦的用電。這在印度可算是個偉大的成就,在別的地方停電可是家常便飯。莫迪表現出的能力也刺激了人民黨(BJP) 要再次衝擊總理府掌權的信心。莫迪當然絲毫不掩飾自己的政治野心。

 

       在此期間國大黨的執政已陷入困境。當年辛格做經濟部長時領導經濟改革釋放的紅利已接近尾聲,新的改革方案在議會裏推不動。國大黨曆來執政的法寶就是給農民發補助金和低價柴油,維持利益平衡。農民靠天吃飯的成分很高,趕上差年頭的雨季 (monsoon) 國庫就吃緊。既得利益者實在太多,反對黨又處處刁難,阻力超過想象。辛格總理也年事已高,八十二了。國大黨內缺乏有魅力的領導人才,2014年的大選已是危在旦夕。

 

       國大黨主席索尼婭·甘地本想讓經濟學家辛格頂替自己當總理好讓子女有時間成長然後接替。不想十年後兒子拉胡爾·甘地還成不了政客的材料,最大的問題就是這位在精英家庭裏長大的公子哥根本就不接地氣。參加競選時直升機飛來,直升機飛去,講話有氣無力,毫無煽動性和號召力。相反,草莽出生的莫迪已是多重曆練,久經選戰,在選舉中是如魚得水。他一手抨擊國大黨執政時的失誤,另一手煽動印度民族主義情緒;當然最重要是誇大自己在古吉拉特邦的成就。沒有多大懸念順利當選。

 

       當選後莫迪立馬表顯出了其魄力或者說是冒險性。這批人民黨的政治精英與以前的國大黨的有很大反差。像莫迪是草根出身,沒有上過正規的大學,隻有遠程函授教育的學位,英文也不太流利。但一路摸爬滾打上來,充滿賭徒精神。莫迪首先是集中權力,在經濟方麵推動國企私有化,加大引進外資;不顧工會的反對修改了勞工法,使解雇變的容易。同時也減少了社會福利和減少貧困的努力,節省了政府開支。另外, 不顧外界的質疑,修改了GDP的統計方式,使其增加了0.3個百分點。不管怎樣,所有一切措施好像起了作用,在2015和2016財年GDP增長達到7.5%,增速超過了中國。

 

       人民黨精英階層一片欣喜,莫迪卻躊躇滿誌,琢磨著一樁大賭博。在2016年11月9日突然宣布廢除1000和500盧布兩種大額紙幣(大約100元和50元人民幣),目的是消除在民間的“黑錢”。印度的官員腐敗很普遍,收的贓款自然不會存銀行露餡。另外,印度銀行卡和信用卡使用率很低,尤其是在農村商品交易基本上都用現金紙幣,因此政府很難收稅。莫迪想用這種辦法把這些“黑錢”奪回來,估計高達兩千多億美元。莫迪宣布每人每天隻能登記兌換4000盧比的新錢,期限50天,過期作廢。一時間全國銀行都被長龍陣包圍,其它經濟活動幾乎都陷入停頓。最可憐的是低收入的農民和勞工;好不容易攢了一點血汗錢,平常都藏在床底下;如不兌換幾天後就會變成廢紙幾片。

 

       莫迪的財政班子四處宣傳說這是剝奪富人和貪官的“黑錢”,政府拿來可以為百姓辦事,呼籲選民支持,做點小犧牲。許多莫迪的支持者似乎也買賬,期待著秋後的”豐收“。但真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銀行最新統計 99%的”黑錢“不知如何又被兌換回到銀行係統。看來莫迪是低估了貪官和富人的法力。最糟糕的是這場近兩個月的轟轟烈烈的廢鈔努力卻實實在在的打擊了印度經濟,GDP增速連續兩季度下滑,從7.5% 掉到了5.7%;最好的比喻:“偷雞不成蝕把米”。莫迪的聲譽受到一次沉重的打擊。

 

       莫迪的外交政策似乎也是玩賭場遊戲,四處下注,沒有大家共贏,隻有你輸我贏;甚至是我贏不了,你也別贏。上台伊始他也明白中國的經濟實力,想借助中國發展印度的基礎設施。其實這是件共贏的好事;但他不能容忍中國和巴基斯坦的關係,想拉攏中國把巴鐵踢開。中國當然不從;莫迪惱怒十分。本來中印都是發展中大國,發展本應是重中之重,而不是相互製衡。中國拉 “金磚五國” 共謀共同利益,最近又把印度拉進了 “上海合作組織” ,為的就是求大同,存小異。

 

       但莫迪和他的狹隘的民族主義支持者們認為強大的中國就是最大的威脅。他們也明白:要和中國競爭,已經沒了希望;能做的就是搞事情,攪局。加入美日遏製中國的戰略是最好的機會。以前國大黨當政時也有這種機會,但畢竟國大黨是上層精英政治,有著前輩不結盟的傳統,還至少不願意公開聽西方霸主的支配。但莫迪就完全不同,草莽英雄,深諳江湖潛規矩;跟著老大才能吃香喝辣,更何況能乘機和美日大佬們討價還價。

 

       在印度政客的眼裏南亞次大陸就是印度的後院,印度洋就是家裏的池塘。看周邊的國家和中國發展經濟關係就是不順眼。中國的 “一帶一路” 簡直就是往眼睛裏揉沙子;窮哥們一起窮,我不富誰也別想跟著別人過好日子!當中國在斯裏蘭卡建港口,緬甸建輸油管,尼泊爾建公路時印度就使了不少絆子,工程都不同程度的受了耽擱。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到新疆的鐵路和公路大通道就如在同莫迪心裏紮刀。但在那邊印度使不上勁,隻能靠輿論造謠說是對印度的安全威脅。

 

       今年五月北京開 “一帶一路” 峰會,好多國家的政府首腦和經濟官員都來參加;連美國,日本都派人來探風頭。莫迪卻拒絕派人,呆在家裏生悶氣。印度的主要報刊《印度時報》和《經濟時報》到很是熱鬧。政客們紛紛撰文詆毀 “一帶一路” 的提議,各種論調荒唐可笑:有說 “一帶一路” 是中國要統治和奴役世界的前奏;也有說是中國要陷害窮國的陰謀。最大膽的是提議印度聯合日本也搞自己版的一帶一路,去非洲建港口,修鐵路,和中國抗衡。當然也有人評論:印度人應該先看看自己的交通設施;不是最差,也屬於下流。最好先按莫迪提出的宏偉計劃每家修個廁所,免得隨地大小便讓外國人恥笑。

 

       現在中國麵對的就是這樣一位鄰居,有點像江湖上的惡混,自己成不了大器,但有能力壞了別人的好事,更何況還有當今的江湖老大在背後使眼色。現在看這次印度敢出兵進入中國洞朗地區也就不難理解了。雖然這次事件是和平了結了,莫迪也來廈門參加了“金磚五國”峰會。但印度政客們對於中國的敵意並沒有退去,印度網民們的惡意正在加劇。海外的印度人也積極攻擊中國;在歐美輿論界就有不少印度裔的人士會站在西方的角度來黑中國。

 

       不過莫迪心裏也明白,中國已是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許多東西都要從中國買;大到發電站設備和地鐵車廂,小到手機裏的電池。不是印度人喜歡中國貨,而是自己造不了;去別的地方又太貴,買不起。這種利益關係,不管喜歡不喜歡,現在還要維係。

 

       其實在國際關係裏隻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和敵人。隻要理清利益關係,看清大局,冷靜處理,時間是對中國有利。眼前這位鄰居不可能搬走,也不願意接受邀請參加你的派對,隻好盡量不要讓他壞了你的大局。

 

本人對於印度精英階層的一些觀察和了解,謹供參考,歡迎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