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願意再年輕一回嗎?
文章來源: 思韻如藍2021-07-12 14:50:08

每當我和朋友閨蜜聊到這個話題,沒有異議,我們一致的回答是:"不要,堅決不要!" 是啊,當下的歲月靜好,從容悠然,是泣血走過年輕的荊棘之路方才抵達,這份得之不易,誰會願意再失去呢?

沒想到讀了一本書,我的心湖竟又微瀾起來。Rules of Civility,一部講述上世紀三十年代末期曼哈頓幾個年輕男女奮鬥加愛情的青春童話,讓我重溫了一遍年輕的滋味。年輕,雖然免不了懵懂苦澀,拮據忐忑,寂寞無聊,但是年輕也同時賦予過我們水晶球旋轉般的奇遇,等待命運敲門的期待,大清早奔向工作的幹勁,心碎一地後又能重新拚好的韌性,更不用說那些在生命裏駐留過的好人兒曾經帶給的心馳蕩漾。我因著對當下的滿足,刻意誇大了青春磨礪之苦,忘卻了蓬勃之季曾有過的節節花開,這是不公平的。

Rules of Civility是Amor Towles的成名作。他的A Gentleman in Moscow讓我驚豔讓我喜愛讓我回味,我以為是舊俄羅斯特有的魅力風情所致。可是這部Rules of Civility又讓我輕輕鬆鬆地愛上了紐約。看來,我喜歡的,原來還是Amor Towles這個人。

一個人的書,其實就是他/她自己,無論作者怎麽努力把自己剝離開來,假模假樣地去描述他人的故事那細節裏的一招一試,主人翁的一思一念,還是供出了作者自己。而我挑書,其實是挑人,緣分是否相投,氣場是否相合,隔著時空我也能從文字裏嗅別。大多數的書,我翻翻就放下了。好書,與智慧人一樣,可遇不可求。

讀A Gentleman in Moscow時,我就大言不慚地說,這個作者跟我有點像,都喜歡"濫用"排比句。再讀Rules of Civility,我更認定他與我的另一個共同的地方: 我們都願意用最大的善意來解讀自己筆下的人物,我們都堅信世界終究是溫暖而不失希望的。在這本書裏,曼哈頓上流圈裏的虛華喧鬧,勢利嫉妒,物欲橫流,紙醉金迷,都是模糊背景,而從背景裏被清晰出來的每一個有名有姓的人,卻都不乏真誠。即使是財閥女人Anne Grandyn,也有該得的credit: 她有優雅的manner,她壓得住場,她也算是通透講理。

可能還是因為Amor Towles的俄羅斯情結,他筆下的女主人翁Kate是一個紐約出生長大的俄羅斯移民第二代,一個愛讀書的working class girl 。1938年,大蕭條已近尾聲,而二戰烽火僅僅是燃燒在別處的傳說,於是美國又開始活泛起來。25歲的Kate在這一年遇到許多人,經曆了許多事。

盡管Kate身邊也有"安貧樂道"的女孩子,比如甘做平常婦人的Fran,比如守著一份低微工作就兢兢業業誠惶誠恐的Charlotte,比如勤奮自強又精誠合作的Alley,但是對另一些漂泊在大都會的女孩,上流社會則是一種自然的誘惑,比如Kate的親密女友,來自中西部"鄉下"的金發美女Evelyn。我並不認為女孩子的"白日夢"是一種罪過,相反,這是年輕的特權。不過,選擇哪樣的路徑去通向那個誘惑,是人與人的差別; 看清了誘惑的真相後是苟且還是抽身,是人與人的差別; 在誘惑裏期望得到的是呼風喚雨的奢靡還是更有力的自我實現,是人與人的差別。

我當然更愛讀的,還是Kate和男孩子們之間的故事。近一百年前的那些WASP富二代們,他們也有真誠,善良,單純,陽光。他們確實含著銀勺子,輕而易舉就擁有了勞眾階層苦苦打拚而未必得到的一切,他們中許多人也確實不乏膚淺,但是,Kate遇到的幾個男孩,卻各自可愛。無論是Wallace的內斂,Dicky的歡樂,還是Valentine的沉穩,都讓人悄然心動。當然,最難忘的,還是Tinker。他是那麽紳士,英俊,周到,他幾乎完美得像夢。果然,夢到底不是真實。當Kate發現了Tinker成功背後的indecent trade,我的心也跟著碎了。

書中有幾個片段是我眼裏的經典:

Kate回憶父親的教導,不要輕看人生中的那些愉悅身心的小treats,比如一杯咖啡一杯酒。能支撐我們度過漫長單調人生的,往往就是日複一日對這些自我犒勞的期待。而Kate在寂寞中的自我犒勞,是一頓美食,一本好書。就像莫斯科伯爵將"安娜卡列尼娜"當作珍寶,Kate的珍寶是狄更斯的"遠大前程",和梭羅的"瓦爾登湖"。

Evelyn的父親,一個生活在中西部廣袤偏遠之地的普通男人,未必受過所謂的精英教育,在寫給Tinker的信中所袒露的襟懷磊落,體麵擔當,父愛如山,讓人無法不為之動容。當代的精英們,你們嘲笑別人是deplorables, 而你們的人格,連給人家提鞋都不配呢!

當Kate認清了上流圈裏的肮髒把戲,她坐在咖啡店裏望出窗外街邊,一輛消防車上站著一隊消防隊員。不遠處,一個媽媽牽著孩子,孩子向消防叔叔們揮手致意,車上的一眾隊員向孩子揮手回禮。"God bless them. " Kate在心裏說道。是啊,堂堂正正地活著,哪怕是窮,都是多麽的美好啊!

Tinker告訴Kate:"Right from the first, I could see a calmness in you---that sort of inner tranquility that they write about in books, but that almost no one seems to possess. I was wondering to myself: How does she do that?  And I figured it could only come from having no regrets---from having made choices with...such poise and purpose. " 這段話讓我想起更早的一百年前,在大西洋的另一端,有一個叫做愛德華.羅切斯特的男子,對他的年輕家庭女教師有過類似的表露。這,是最感動我的一類鍾情。因為這種懂得,這種相通,直達到靈魂深處。

Tinker拋棄了虛偽的生活,徹底到不留一絲雲彩。他隻帶走了一本被讀得卷了邊的"瓦爾登湖"。除了天地與靈魂,他全都不要了。他留下一張紙條給Kate:"從今往後,無論天涯海角,我會在每一個醒來的清晨,呼喚著你的名字開啟我新的一天。"

一個男作家筆下的愛情,這麽細膩雋永,這讓我相信,男人與女人,並不是傳說中金星與火星般地截然不同。一個優秀的男人,他的審美,必然也是關乎靈魂的。

你還願意再年輕一回嗎?這本書改變了我的一貫答案。人生是走過一場旅途。而在年輕的時候,我麵前出現的,是無數的岔路,小徑。我激動我膽怯,我猶豫我衡量,最後我選了其一,於是這其一又把我帶到下一段的無數選擇麵前。一次次的選擇和跋涉,終於今天,我抵達了屬於我自己的瓦爾登湖。但是人生的樂趣,並不隻是安穩滿足。生命的真諦就是選擇和跋涉,那是脈搏的跳動不息。是的,如果可能,我願意再走一回,重新體驗情感的迸發,活力的悸動,失落的苦悶,徹悟的敞亮,這些我曾經經曆過的,都是多麽寶貴的財富啊!

而我相信,即使我當初選擇了另一條岔路,經曆千回萬轉,我依然能夠抵達屬於我自己的瓦爾登湖畔。因為我是我,所以無論路有多長,彎有多多,我的歸屬終歸不變。那麽,為什麽要害怕年輕呢?那些眼淚和歡笑,都是活著的證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