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不及再說聲"謝謝"
文章來源: 思韻如藍2016-07-21 13:55:23

經曆了留學,就業,移民等重重關卡,多年後的我在生活終於風平浪靜下來的日子裏,開始頻頻回顧走過的路。我越發地意識到,所謂個人奮鬥,僅僅做個"孤膽英雄"是無法走到今天的。

我記憶甚好,路過的人無論緣深緣淺不輕易忘記,經過的事也尚未如煙隨風而去。我萌生了一種衝動,期望若再有機會,我要向那些曾經在我寒冷缺乏的日子裏給過我或大或小的溫暖供應的人們鄭重地道聲謝謝。

有些事情,在施恩者也許微不足道,舉手之勞,然而於受惠者卻意味著雪中送炭,旱逢甘霖。對於在我生命的每個十字路口出現的貴人,我自是終身不忘。也有更多僅是擦肩而過的人,碰巧那時與我落腳在生命中的同一個渡口做短暫停留,恰好見到了我的困境,出於一時的柔軟憐惜,輕輕扶持了一把,然後各自繼續趕路,朝著命定的不同方向,相忘於江湖。

隻是多年過去當我有了鬆弛閑散的奢侈以後,會在不經意的某個時刻,腦子裏閃現出我以為已經遺忘了的那些屬於過去的平凡往事,心裏泛起小小的漣漪。出於珍重自己的人生,完整自己的曆史,我今天覺得,這些小事也是值得記憶的。

當年我隻身來到位於大西洋邊的這座海濱城市求學,因為所學是應用性專業,並沒有獎學金。盡管我對自己有著盲目自信,然而初來乍到,在滿耳聽到都是經濟如何蕭條,工作難於登天的傳言後,心裏還是涼了半截。在對前途茫然焦慮的情況下,再美麗的異國風情我也無心徜徉了。後來人們聽說我曾與那座城市有緣,都說:那你一定吃夠最好的龍蝦了,那你一定去過某某著名周邊景點了,那你一定在大西洋海上暢遊了,我都苦笑著搖頭。不過上天眷顧,我在忐忑不安但持之以恒的尋找中於兩個月後即在校園覓得專業合適的職位,並邊讀書邊工作直至畢業,幾乎是一條獨木橋專為我設造一般的幸運,這是後話了。

開學前國際學生們陸續到了。我先參加了全校的國際新生聚會,認識了一兩個中國學生。過兩天又參加了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的聚會。Party上兩天前認識的同學再見麵挺熱情,說剛到了一個同學是我同鄉。"快來,我給你們介紹一下。"我眼前出現的是個中等個頭的清瘦男生,在介紹人又滿場招呼其他熟人而離開後,我倆有一搭沒一搭地聊開了。原來我們同齡。他畢業於南京最強學府裏當年最熱門的專業。我高中班裏有個聰明異常,被老師同學當作神話去仰望的女生學霸,就是考進的這個專業。我忙問他可知我同學,他說大學裏就是一個班的呀。他本人中學畢業於全市最好的重點中學,父母也是大學教師。他出國是拿全額獎學金直接讀博士的。無疑,這是一個典型的毫無懸念地走到今天的優秀學子。他告訴我過兩個月他太太會來陪讀。我聽了很吃驚,原來我的同齡人不但學業超群,而且生活也不耽誤。若攀比的話,我這隻茫然的孤雁還不知要飛向何方呢!但年輕的我一點都未曾羨慕,因為遲遲不開竅,一顆心還在雲裏自由地飄,不甘落地。

他知道我沒有獎學金,覺得太困難了,很同情,也覺得這路不好走。他提醒我有一種小額助學金可以申請。我後來真申請了,也很快拿到了。數額不值一提,但我依然高興,聊勝於無。聚會結束互道再見時,他客氣了一句:"今後有什麽困難,打個電話,我盡力而為。"我心想我的困難太大,非自救別無他路。

正式開學了,繁重的學業很快排山倒海般地一波波襲來,再加上經濟困擾,我倍感壓抑。我一般不買書,完全靠筆記來應付,同學們為此很佩服我的聰明。隻有一門課,沒有指定的工具書寸步難行。書真貴啊!這樣的工具書上一屆的學生通常自己留做長期擁有,並不打折出賣給新生。我同學給我出主意,要不你拿了我的書去複印吧!現在回想,非但我這個中國學生缺乏版權意識,好象加拿大同學在麵對朋友的困境時,也是愛心超越冰冷的法規的。我同意這個辦法可行。借了同學的書,我思前想後,想到了隻有一麵之交的老鄉。我冒昧地打了個電話,詢問了複印的可能。老鄉用江南男孩特有的溫和口氣爽快地答應了。他說導師給他的複印卡用不完,他少用些就可以幫到我了。我和他約好在圖書館門口見麵,他拿了書也沒有多寒喧就揮揮手走了,大家都在忙。

幾天後我在學校的個人信箱收到了一個牛皮紙大信封。取出,信封上工整地寫著娟秀的中文:某某某小姐鑒收。我打開,裏麵是書的原件和裝訂得無可挑剔的複印本。我歡喜,心裏的石頭落了地。我記得自己是打了電話道謝的。

又繼續淹沒在忙碌和掙紮中,中國學生會的活動也基本不去了。我和老鄉沒有再聯係。一轉眼,兩個學年的學習結束了。在我臨離開那座城市前的一個下午,我在一家超市門口偶然遇到了老鄉。他有禮貌地將身旁站著的他秀美的太太介紹給我,永遠是那麽溫和的態度,不驚不乍。我驚訝地看到他的太太已有身孕,好像快要臨產了。我再次感慨他們的生活一步步地走在軌道上,而我馬上又要去多倫多大都市,到新的不可知中去碰撞出未來了。

我後來坐在辦公室悠哉遊哉的時候,偶然回想起從前老鄉幫我印書一事,特別想知道這麽多年他們一家人到了哪裏。我知道Ph.D是容易Google出來的。我輸入大學名稱,係科名稱和老鄉的名字。出來了一長串博士名,我按年代尋找,找到了他的名字,他確是5年後拿到了博士學位,但其他的博士名後都有現任的工作地點,而他的名後有個括號,內寫deceased。

這是怎麽回事,我驚了,也不太相信。我再次冒昧地找了名單上和他同屆,目前在一所大學任教的一個博士,根據電郵地址,發了一個短信:告訴他我是另一個專業的校友,現在某公司工作,想聯係過去的朋友,你知道某某某嗎?不出所料,沒有回音。

心裏一直存著個疑問,直到前年回到中國。在高中同學歡迎我的聚會上,我見到了當年的學霸。我向她打聽她的大學同學,那個曾經在異鄉給過我幫助的老鄉。她說他很早就去世了,是肝癌。他是回國手術的,當時大學同學發起為他募捐,還沒籌完送到,他就走了。他留下了兩個孩子。

我回想最後見到他時,他快要做父親了。這樣算來,他的大孩子也該大學畢業了吧。雖然萍水相逢,卻感激那淡淡中曾有過的真誠。來不及再對他說聲謝謝,隻有祝願他的未亡人幸福,安康!

現在的留學生不必再經曆我當年的窘迫,我為新生代欣慰。而我回憶當年,也不再象祥林嫂般喋喋不休自己的不易。我終於知道每個生命來到世上都有各自的艱難。上帝與我已不薄,唯有感恩珍惜。我不再去尋找昔日的恩人了,我將效仿他們,在每一個力所能及的地方施出善良的能量,讓愛傳遞循環。而過去對於我,已經成了一壺沏好的茗茶,我已能從苦澀中越來越多地品出濃濃的馨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