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本能
文章來源: 暖冬cool夏2020-07-25 16:33:10

剛剛讀Oncemm的吃魚小記,忽地就想起女兒小時候吃魚的一幕。

記得那時女兒大概一歲左右,還不會說話,已經開始吃不少固體的食物了。都說吃魚的孩子會聰明,加上廣州的菜市場食材很多樣、很豐富,活魚活蟹不斷,所以常常買來吃。國內的魚鮮有像三文魚這樣大塊魚肉剔出來賣的,而且那時菜市場根本也沒有三文魚,賣的最多的應該是活魚,如鯽魚。鯽魚有兩種,非洲鯽魚和本地鯽魚。本地鯽魚的魚刺最多,故此也更好吃更美味些。我每次買本地鯽魚來清蒸,做好後,把魚肉小心翼翼地剔出來給女兒吃。可是再小心,也還是擔心沒有剔幹淨,所以每次喂她,總要說一句,如果有魚刺吐出來。不過每次這麽說,自己心裏也沒底。一歲多大的小孩,也不知道她聽沒聽懂,她知不知道什麽是魚刺? 所以我很小心地剔著喂著,一直也不見有什麽問題。

有一天,好像也是喂她鯽魚,一邊喂,一邊不忘說著那句話。突然間,隻見站在桌旁的女兒,一聲不吭,小嘴撅著,小小的舌尖伸出來,會說話的眼睛看著我。如果說什麽叫母女連心,如果說什麽叫心領神會,那一刻我的反應就是。我仔細查看舌尖,在她用牙齒抿住舌頭的那一角,我找到了一根很細很細的魚刺。這一幕在我腦海留下的印象太深了。我連連誇她,誇她乖,得到表揚的她也十分滿足、開心地望著我。女兒長大後有時要求我講講她小時候的故事,這個吐魚刺是保留節目,因為我太感慨了,一歲多的女兒知道什麽是魚刺,會自己吐出來。或許這是一種本能。

來美國後,美國店裏賣的更多的是沒有魚刺的fillet, 雖然我們也買整條魚,也常常吃帶魚刺的魚,但女兒吃魚的能力卻一天天退化,退化到今天不太敢吃有魚刺的魚了......

又想起兩歲多送她去幼兒園,開始時是上半托,中午婆婆就去接她回家。有一次我自己有空去接,走到教室窗口,同班的小朋友們看見我會朝我女兒喊,你媽媽來了。我驚訝萬分,小朋友是如何知道我是我女兒媽媽的? 想了想,隻有開學的第一/二天家長可以進教室,也就在這亂哄哄的環境裏,在大人忙著告別孩子,孩子那雙鮮亮的雙眼卻抓住了一切。後來女兒改上全托,我就每天可以自己去接她回家。一次,我們走出幼兒園的大門,走在回家的路上,不太會說話的女兒突然自己回頭,原來她想起自己早上穿過來後來脫在教室裏的衣服了。長大後,當她有時丟三落四時,我就會感歎不如兩歲時的她。人們常說,孩子生下來就是一張白紙,一張純淨的白紙,外麵世界的一舉一動立刻一筆一劃地描進腦子裏。真是如此。

記得看見過這樣的信息,生活在大自然的野豬,生病了會自己找草藥吃。還有某種動物,身上皮膚出問題了會到泥地裏去打滾去治愈。如果說上帝創造萬物,賦予了萬物其靈性和本能,那麽這種本能在越來越繁雜的環境中失去了它的敏銳,變得越來越鈍了。今天的人類在發展前進的同時,也在退化,變得越來越依靠自己發明出來的機器,而這些發明在幫助人類的同時,也似乎在破壞著原有的一些內在規律。人慢慢被其捆綁,自身的能力慢慢變弱。

院中的另一枝火龍果終於也有花苞了,而且發現一根枝條上一次結了九個,一邊六個一邊三個,真是讓人喜出望外,特此立照存檔。

 

 

 

今年吃的自家種的第一個火龍果,還是紅心的,非常juicy, 隻是太小了,照片沒有參照物不覺得,很小。火龍果非常推薦種,種盆子裏就好,對土壤要求很低,不需要打理,不過要溫暖的氣候,要陽光,還要有架子扶著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