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病毒製造生物殺蟲劑
文章來源: 暖冬cool夏2020-02-11 12:29:10

在武漢肺炎和病毒的報道鋪天蓋地的時候,我碰巧讀到刊登在2020年1月20號 Bloomberg Businessweek雜誌上一篇《不用殺蟲劑殺害蟲》的文章,雖然它和人身上的病毒風馬牛不相及,但是讀完還是有一點點的觸動。要說明的是,我對這個領域一點不了解,是個地地道道的門外漢,所以對這個方興未艾的生物殺蟲方法一無所知。或許這種對蟲害實行基因改造,製造靶向病毒和對蟲害實行"計劃生育",在行業界已不是新聞,它在人類停止使用殺蟲劑,改善環境方麵起到的作用是積極的。但是這種方法有沒有副作用呢,對自然界和人類有沒有潛在的隱患呢,人類怎樣才能達到一個平衡點,這些問題也許需要很多年才會有答案。

全部翻譯或逐字逐句翻譯太花時間,上周末草草地譯個大概,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選英文版來讀(特意問女兒從她訂閱的電子版雜誌上copy來,我自己看的是紙版的)。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數十年來,人們一直使用化學殺蟲劑來消滅莊稼裏如毛毛蟲一類的害蟲。總體上說,這種殺蟲劑有效地消除蟲害對莊稼的侵害。但是,在使用這些殺蟲劑的同時也殺死了一些益蟲,如吃蚜蟲的瓢蟲。因此應運而生了從實驗室培養靶向病毒,它的研製和投入使用既能有針對性地鏟除人們想鏟除的害蟲,同時也保護了益蟲不被殺死。

文章裏提到堪薩斯州第五代農民伯爾文,在過去兩年中使用的一種叫Heligen的自然病毒,它提取於受感染的毛毛蟲,在農作物受害的第一時間裏噴灑到作物身上。毛毛蟲接觸到這種病毒死亡後會液化,並迅速釋放出上億個病毒分子,傳播開來,成了其他害蟲的感染源。

用製造病毒除害是保護莊稼的自然方法之一。除了製造病毒,人們還采用基因編輯手段, 釋放不育的雄性昆蟲到果園莓圃與雌性昆蟲交配,繁殖出不能生育的新生代而使它們斷子絕孫。除此之外,人類還從蜘蛛的毒液中提取毒素來抑製蟲害繁殖。據估計到2025年,此產業全球的銷售量會雙倍增長到$10 billion,雖然對於全球農民$61 billion的需求而言,這隻是杯水車薪,但這類產業正在受到越來越多投資者的青睞。去年2019年農作物生化類的startup公司有$184m的投資額,是2018年的5倍,幾乎每個月都有類似的新公司冒出來,風投公司對此行業的投入也在增加。

據一家英國非營利機構的調查統計,蟲害、菌和雜草能使農作物減產40%,一年花費大概$1.4 trillion。蟲害對殺蟲劑產生的抗藥性導致農民加量使用殺蟲劑,甚至求助於有毒的電池酸或引擎機油來抵抗病蟲害的侵襲。這種做法加重了損失,也破壞了生態環境,讓人擔憂。有一家名叫Bayer公司生產的Roundup殺蟲劑,就因為被懷疑致癌而收到四萬多起的起訴書。 顯而易見,這種有針對性的生物殺蟲劑比傳統殺蟲劑安全,能讓農作物豐產,農民受益,將來可能在受製於有機農作物的法規條例下,允許生產,走向市場。目前至少有200家這樣的生物殺蟲劑公司。

當然這個廣泛被接受的生物殺蟲劑尚有它需要克服的障礙。首先,他們比傳統的殺蟲劑價格上要昂貴,其次,使用時要求使用人的注意力,比如必須在規定的有效短時間內使用,因為使用的是活的生物機體,如病毒、菌類、細菌,需要用冰箱儲存,這點在發展中國家可能會是一個挑戰。再者,雖然美國已經簡化了執照使用的手續,但是很多其他國家上需要將它和其他傳統殺蟲劑一樣進行規範化,這就意味著這些生物產品的推廣需要政府的批準,方可投入商業化運作,而這個過程需要數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