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吃營養保健品?必須知道的事
文章來源: 白水之魚2018-03-22 08:06:07

文學城裏不知有沒有人從來沒服用過保健品?反正我常經不住“誘惑”,用過不少保健品,什麽魚油,鈣片,葡萄糖氨,複合維生素,維生素D,輔酶Q10,甚至阿司匹林等都用過,不過沒有一種是長期堅持使用的。每次用水吞下這些膠囊,藥片時,都會有瞬間的猶豫:它們真的如宣傳的那麽神奇,有效嗎?

最近在JAMA 雜誌上發表的由哈佛醫學院預防醫學科教授JoAnn MansonShari Bassuk聯合編寫的題為:“Vitamin and Mineral Supplements - What Clinicians Need to Know (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劑 - 臨床醫生需要知道的事)的綜述文章,被業界稱為保健品的“臨床指導方針”(Clinical Guideline)(注:中文通常習慣把 “膳食補充劑” Dietary supplementation統稱為保健品或營養品)。

雖然它是針對臨床醫生的讀物,作為一個普通消費者,知道其中的內容和有關保健品的事實與真相很有必要。

文章摘要說:膳食補充劑Dietary supplementation)在美國是一個約三百億美元的產業,市場上有超過9萬種產品。在最近的全國調查中,52%的美國成年人至少使用了一種補充劑,10%的成年人至少使用4種補充劑。維生素和礦物質是最受歡迎的補充劑,通常為了保持健康和預防疾病,48%的成年人服用維生素,39%的人服用礦物質。

MansonBassuk 審查了多個大型臨床試驗,研究多種營養補充劑在多方麵的效果。得出的結論是,我們的身體更喜歡來源於天然生成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我們的身體能更好地吸收這些天然物質。

由於商業維生素、礦物質、草藥等被歸為類為 “補充劑”,FDA沒有對它們進行實質性監管。當我們攝入加工的、濃縮的和人工包裝的 “補充劑” 時,我們可能正在傷害自己。它們可能有毒性,也可能無效,或可能被汙染,這些情況並不少見。

換句話說,大多數吃健康飲食的人不太可能從營養補充劑中獲益。注意,我們說的是大多數吃健康、均衡飲食的人,不是所有的人。

需不需要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劑?

有些醫學狀況使人們麵臨某些營養不足的高風險,而且有些醫學狀況可以用某種營養補充劑來治療。這很重要,也是作者支持“目標補充”(targeted supplementation)的原因。但誰需要什麽和在哪裏獲得,值得討論。

有針對特定群體,如孕婦的指導方針。葉酸(Folic acid)對胎兒的健康發育特別重要,葉酸缺乏可能導致一種神經係統疾病脊柱裂(spina bifida)。醫生會建議孕期婦女服用含葉酸的維生素或葉酸本身,最好是在他們開始懷孕之前服用。隨著妊娠的進展,媽媽需要給生長的胎兒提供一切需要,這樣她會從產前補充維生素(無論是處方的或有良好信譽非處方的含鐵和鈣等礦物質的維生素)中獲益。

老年人可能很難吸收維生素B12,如果有人服用降酸藥物,他們很可能會缺乏B12、鐵、維生素D和鈣等。這些人會從服用優質的複合維生素中獲益。

當然,有一係列的醫學問題使人們容易患維生素缺乏症。例如,做過減肥手術的人可能需要一些補充劑,包括維生素ADEKB族,鐵,鈣,鋅,銅和鎂等。患有炎症性腸病(如Crohn氏或潰瘍性腸炎)的人可能也有類似的需要。患有骨質疏鬆症或有風險的人可能受益於維生素D,取決於他們飲食的質量和其他因素,也可能需要補充鈣。

還有其他的醫療狀況可以用香料類補充劑來治療。例如炎症性關節炎(inflammatory arthritis)或其他炎症性疾病。有很多小型的研究以及長期經驗表明,薑黃(turmeric)具有抗炎症特性,一些風濕病專家經常把它推薦給患者來緩解疼痛。還有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桂皮(cinnamon)具有降低血糖的特性,建議人們在日常的烹調中使用普通香料,而不是經過加工的或濃縮包裝的補充劑。

如何選擇維生素補充劑

這裏要重複另一個要點:Manson建議選擇已經由獨立的實驗室如美國藥典(USP),消費者實驗室(Consumer Lab)和NSF國際(NSF International)測試的維生素,並有正確成分劑量認證的標簽,沒有毒性或汙染從產品。在美國,許多商業補充劑都有這些實驗室認證的標簽。

另外要注意,人們喜歡吃的 “軟糖維生素”(gummy vitamins)通常都沒有認證,也會導致蛀牙。因為它們糖成分很高。醫生不推薦軟糖維生素,尤其是孕婦不適合。

還經常聽說有醫生直接向患者銷售補充劑或其他產品。這屬於利益衝突,是不道德的,同時有各種潛在的問題,請謹慎使用。

營養補充劑的底線

總之,絕對沒有任何東西可以代替均衡的飲食,享受多樣化,豐富多彩,健康的飲食,食物是我們需要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理想來源。如果醫生認為需要或有幫助時可以考慮補充劑,並謹慎地選擇補充劑的來源。

原文參考: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article-abstract/2672264?redirect=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