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電影【犬山之力】【別往上看】和【迷失女兒】
文章來源: 亮亮媽媽2022-02-27 07:50:10

第九十四屆奧斯卡頒獎式在即,灰蘑菇和菲兒組織奧斯卡電影和演員評獎活動。鏈接在此: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25182/202202/28072.html

這是從菲兒博文裏搬來的:

最佳影片入圍名單:
《貝爾法斯特》(Belfast)
《健聽女孩》(CODA,台譯:樂動心旋律)
《不要抬頭》(Don’t Look Up,台譯:千萬別抬頭)
《沙丘》(Dune)
《國王理查德》(King Richard,台譯:王者理查)
《甘草比薩》(Licorice Pizza,台譯:甘草糖披薩)
《玉麵情魔》(Nightmare Alley,台譯:夜路)
《犬之力》(The Power of the Dog,台譯:犬山記)
《西區故事》(West Side Story,台譯:西城故事)
《駕駛我的車》(Drive My Car,台譯:在車上)

鬆鬆把最佳男女主角獎提名演員和電影也寫了一篇詳細介紹: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35538/202202/31599.html

其中第一位演員是1 奧利維婭·科爾曼(Olivia Colman,台譯:奧莉薇雅柯爾曼)/《暗處的女兒》(The Lost Daughter,台譯:失去的女兒)

 

昨天周六從Netflix上一口氣看完三部電影: The Power of the Dog; Don't look up, and The lost daughter.   

看過後我用四個字把每一部電影譯成中文。

The Power of the Dog 譯成【犬山之力】。因為The dog 是一座看起來像咆哮之狗的大山。電影用小說章節的手法表現出在大山附近發生的故事。

兩位劇中的男主角是小城中唯二可以看到山巒中哮犬之像的人。他們在年齡上有長幼之分,在身體外形力量上對比懸殊:年長的Phil陽剛勇猛,年幼的Peter陰柔纖細。兩個人力的較量從電影一開始就不在一個等級上。

最能觸動我心的一幕是Peter用心和一雙巧手做的紙花被Phil無情地當作點煙的火柴。在餐桌上當著他眾兄弟和做侍者Peter的麵燒毀並碾碎在玻璃杯裏。Peter心中燃燒著憤怒但又無法與Phil直麵衝突。他衝出餐館在外麵繞呼啦圈。當一個人不被尊重而被無情和冷酷摧殘的時候,弱小的心靈會生出仇恨的力量。電影開始的一幕為後麵最後以柔克剛的結局做了非常精彩的鋪墊。

所以以大欺小,恃強淩弱也許會有一時之快,但最後的結局又如何呢。 

這部電影是力的較量,體力和心力。非常喜歡電影裏麵的山景,特別是在陽光下時明時暗的變幻。這何嚐不是在表達著力的膠著,人性善與惡的變換呢。

The Power of the Dog Movie Review: An arresting exploration of toxic  masculinity- Cinema express

網圖

第二部電影Don't Look up, 我譯成【別往上看】。如果光抬頭不看,又有什麽用。要看而且是用心看才能知道和了解事實的真相:那就是大彗星要毀滅人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中文成語中有聽而不聞,視而不見,就是說的不用心,或者是有意不往心裏去!雖然聽見了,但根本不知道人家在說什麽。或者說不想知道人家在說什麽。這在電影裏表現的淋漓盡致。大難臨頭的消息被當成無稽之談。這個非常符合一般人的心理。心理學家對一般人的行為與正麵或負麵消息的關係做過研究,發現正麵的消息對人們行為上的改變比警告或負麵消息更有效。比如抽煙導致肺癌,人們會找出抽煙並長壽的例子為自己不戒煙提供理由。比如股票掉的時候,人們查自己賬戶的次數比股票漲的時候要少。

所以人們接受的信息是有選擇性的,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吸收外來信息。這就可以理解電影中不同的人在“災難信息”麵前做出的反應。 

對我印象最深的一段是天文學家的原配太太向著女主持人小三扔藥瓶。你不是想跟他麽? 帶上這些藥,不能光顧一時快活,而忽略這個人的負麵種種。要接受這個人,就連他的好與不好都接受吧!小三做得到麽? 最後天文學家還不是拿著花回到家求自己太太原諒。 

當看到餐桌上的大家麵對死亡手拉手禱告的時候我淚目。

祈求God's grace. 祈禱上帝的恩典。在人類曆史上,大的災難都和瘟疫和戰爭緊密聯係在一起。現在兩年的新冠疫情,東歐戰火,國內貧困地區被拐賣的婦女兒童的生存境遇和政府的不作為種種消息讓人憂心忡忡。影片最後是大家圍桌禱告一起麵對無法控製人與地球的毀滅。大家低頭祈禱是因為心中向往天上的力量。人的力量是渺小的,真正的公義,慈愛,恩典是從天上而來。祈禱世界和平,讓疫情戰爭貧困不公正遠離人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第三部電影The lost daughter, 我譯成【迷失女兒】是覺得這裏的女兒並不僅僅是指Leda女主角的兩個女兒,而是她自己,因為她也是做女兒的。 Lost可以是丟失,但這裏除了Nina的小女兒跑丟了一會兒,Leda的女兒們是被她們的媽媽給丟掉了三年。是這個年輕的媽媽在自己學業和家庭的角色中迷失了自己。

慶幸的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她沒有離開。從電影回憶中有許多陪伴孩子時歡樂與掙紮的片段。她離開孩子的時間是兩個女兒5歲和7歲。一般說0到3歲時是最需要母親陪伴的時段。所以可以理解到最後兩個23歲和25歲的女兒都和媽媽關係還不錯。

在學業,工作,孩子,家庭間找到平衡點對一個女性來說非常不容易。男性可以有一個全職太太保證,女人一般要身兼數職。有不少職業女性工作出色,但家沒了。或和孩子的關係緊張,或與丈夫離婚。一個人有錢,有地位,可以去小島租車租房度假。也許對她來說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但當她看到別人多是一大家子熱熱鬧鬧的場景就有些不平衡。 所以Nina問她可以不可以換一個地方她不換,看電影看到男孩子們故意打鬧她受不了。我想如果Leda和先生女兒們一起度假就會有另外一個場麵。

當看著電影時我想到自己,一直堅持的理念就是不能因為自己追夢而放棄孩子和自己的家。寧願慢一些也不能錯過孩子成長的每一步。

How The Lost Daughter confronts one of our most enduring cultural taboos | The  Lost Daughter | The Guardian

網圖

電影裏麵的娃娃貫穿了整個故事。Leda拿走Nina女兒的娃娃是為了彌補自己把小女兒卞卡的娃娃從樓上窗戶丟出去摔碎的愧疚嗎?高興看到電影最後Leda 回答Nina的詢問:Nina: 娃娃是你找到的? Leda:不是,是我拿走的。 她承認拿走了娃娃,而不是謊稱她找到了娃娃。這個承認和承擔,也是一種自我救贖,一種心理釋放。雖然因為承認了真實的自己受到憤怒的Nina用帽針的攻擊,但是這種敢於直麵自己錯誤的勇氣值得讚許。總比明知犯錯,甚至犯罪,還千方百計找各樣理由欲蓋彌彰要強百倍!徐州鐵鏈女的事件就是這樣。

謝謝菲兒,輝蘑菇,鬆鬆,曉青,還有寫影評的大家。我這篇估計是我博文裏麵打字最多的一篇了:)隻是一點點感想,不是影評,在這裏自娛自樂吧。

第九十四屆奧斯卡頒獎典禮是3月27日。離現在還有整整四個星期。等有時間再多看幾部。謝謝看帖,祝健康平安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