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家鄉菜】改良天津燜子
文章來源: 亮亮媽媽2015-02-08 09:23:22


話說二月二龍抬頭,天津人的傳統是吃燜子。小時候過完了年,看到街上賣白白的半圓形的涼粉就知道二月二到了。雖是天津生天津長大,由於父母都不是天津人,也就沒有吃過。上周一也就是陽曆二月二號突然間想起這個菜。於是乎上網找了一通做法才發現燜子並不是天津獨有的小吃。大連,山東,很多地方都有。不同的是,天津人吃燜子的涼粉不是用紅薯粉做的,而是用綠豆澱粉。中午上班前把涼粉做好放在外邊,晚上回來就可以做燜子了。


那天下班回家見雪後天晴一輪圓月當空。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咱把天上的圓月請回家在陽曆二月二做一個家鄉人在陰曆二月二吃的燜子:)而且還加了美國墨西哥灣的蝦和廣東人做菜喜歡加的魚露。所以說家鄉菜也改良的成國際菜了。
 

原材料:半杯綠豆澱粉,三杯水,蝦仁五個。
調料:油,蒜五瓣,蔥兩根,醬油,鹽,魚露,芝麻醬少許。
做法:
涼粉:先在鍋裏燒兩杯水 (2 cups),再用一杯冷水( 1 cup) 加上1/2(半杯)綠豆澱粉和勻。等鍋裏水開後就往裏麵倒。我用小擀麵棍攪的(好朋友的主意,她曾給我親自示範)。等開鍋冒泡,攪上勁就關火。大碗上抹上點油。把鍋裏的糊糊到在碗裏。在外麵放到晚上回來。大概有4-5個小時的樣子。
 


把涼粉切成菱形塊,據說要像龍鱗。鍋內放少許油中火煎成透明狀。因為怕油煙我用的火比較小,所以煎的沒有金黃色。嘻嘻,燈在鍋裏反光也變成小月亮了。
 


正宗的燜子是用芝麻醬汁,蒜泥,醬油,醋等調的拌料趁熱加進煎好的燜子裏拌食。由於轉天還要上班,可不想滿嘴的大蒜味道。所以就把做響油蘆筍和廣東腸粉的法子都借用了。 
鍋裏放少許油,加一點點鹽,放入蝦碎,蔥和蒜,接著倒入醬油和魚露,開一滾後放入煎好的涼粉。稍稍翻一下讓汁料包住。關火。出鍋。

心得體會:調料的步驟一定要快。不要把蒜燒得過熟。不然不好吃。可以用醋調一些芝麻醬汁灑在上麵。
 口感:外脆內軟。鹹香。
 

加上一些網上找來的有關天津人吃燜子的信息:
 
天津二月二吃煎燜子
  煎燜子又叫“煎龍鱗”,因為銀白色的燜子切成扁塊狀,排在一起很像龍的鱗片。每片“龍鱗”的兩麵都被煎出黃嘎兒來,以表示對“懶龍”的懲罰,督促它盡力治水,好帶來豐收。
  據中國吃網民俗專家稱,天津的燜子跟各地的涼粉、粉皮屬於同類食品,是用澱粉調水熬熟呈流質狀,經冷卻而成的。天津燜子講究用極細的綠豆澱粉。煎燜子要用平底鐺,少加些油,慢火煎到雙麵微現焦黃。盛到碟子裏趁熱澆上麻醬汁、蒜泥、醋、醬油等作料,佐以主食大餅或燒餅食用,清香爽口,餘味綿長。
  中國吃網民俗專家還說,燜子有涼粉一樣的“涼性”。將近早春,人體裏陽氣萌動,又時有春寒,燜子煎熱了吃,涼熱兼顧,跟節令配合非常得當,盡現中國飲食的養生之功。
 
@天津發布:【今兒該吃燜子嘍】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今兒是二月二啦~天津人這天要吃煎燜子、“剃龍頭”,這燜子可有講究,把燜子切成小塊,用文火煎出金黃色,拌上麻醬和蒜泥,並佐以韭黃炒雞蛋、醋溜炒豆芽,就著烙餅吃,爾後,再喝一碗綠豆稀飯(天津人稱之為“灌縫”)就算齊活了~

咱就燒餅加餅湯行不:)燒餅的做法可以參考我以前的帖子:
blog.wenxuecity.com/myblog/7072/201208/12301.html
芝麻醬的燒餅是這樣做成的
 
 
快過年了,祝大家平安健康幸福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