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航的船槳——Russell對我個人思想革命曆程的影響
文章來源: ≠paleink2005-01-14 13:48:17
      
    生命之航的船槳
    ——Russell對我個人思想革命曆程的
    影響
    : ≠paleink
    To Edith
    Through the long years
    I thought peace,
    I found ecstasy, I found anguish,
    I found madness,
    I found the solitary pain
    That gnaws the heart,
    But peace I did not find.

    Now, old & near my end,
    I have known you,
    And, knowing you,
    I have found both ecstasy & peace,
    I know rest,
    After so many lonely years.
    I know what life & love may be.
    Now, if I sleep,
    I shall sleep fulfilled.
    ——Russell, B (1998)
    ※ ※※※※※

    思索著平和的模樣
    求索

    歡愉
    悲痛
    與瘋狂
    唯有安祥缺席
    痛苦的濃雲
    撞擊人海裏一個
    孤獨過客的胸膛。。。
    探索
    探索
     
    (我仍是一個懷疑論者)
    許多年走過

    安樂的港口
    輪廓隱現
    休憩的日子已到
    幾番人世更迭
    歡樂和寧靜
    已經找到
    曾經滄海
    咀嚼過了生命和愛的真味

    隻要
    尋找到自己永眠的地域
    我就會在那裏安家落戶
    卸下沉重的靈魂
    不再從死海的胸懷裏
    伸出頭顱
    不再掛念天下
    —我讀Russell
    愛和真理是生命的船槳,辯證了生命在生死間的擺蕩

    Bertrand Russell (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1872 –
    1970),廿世紀初期以來對世界各民主國家影響最為深遠的思想
    家。他身兼哲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數種身份。
    著述所涉及的學科之廣,大概現在的人沒有一個能與之相比。
    Whitehead(懷海特)曾描述Russell, 稱他為一個和柏拉圖對話
    的人。[a Platonic dialogue in himself] (Russell,
    1995:192)

    這裏先聲明一下,早期我對Russell的興趣,僅限於一些散文;後
    來由於專業研究,內容涉及研究方法、認識論、
    Metaphysics(這裏我們先用[形而上學]這個不精確的詞),
    又讀了他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My
    philosophical Development,etc.
    我粗略地用Google搜索了一下,才發現整個漢語學界有關Russell
    的著作的譯本, 實在是寥寥無幾。

    §美感和知識的曆程
    “讀萬卷書,行千裏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立成鄞鄂,
    隨手寫出,皆為山水傳神。”

    展讀《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1945-1950),
    透過Russell的詮釋,我們看到,哲學發展的列車,駛過每個時代
    的強光和暗影,在思想發展的軌道上產生分歧,再重新回到
    正途。

    Social Contexts
    Convergent→Divergent (pluralism)→Evolution
    →Development→Divergent→。。。
    廠 ↓
    Time-Space
    ※※※※※※※※※※※※
    Russell 與Metaphysics [此部分的延伸讀物:Mumford S
    (2003), Russell on Metaphysics & Bunnin N & Tsui-
    James E, 1999: 61-63, The Blackwell Companion To
    Philosophy]

    Sifan & 擦鼻子的小髒手
    謝謝思凡和小髒手的參與
    說不好瞎說阿,
    文章來源: 擦鼻涕的小髒手
    簡單的解釋:形家的兒子上學了,
    複雜的解釋:
    Metaphysics is part and parcel of the idealist world outlook.
    (used with a sing. verb)Philosophy The branch of philosophy
    that examines the nature of reality, inclu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nd and matter, substance and attribute, fact
    and value.
    (與單數動詞連用)【哲學】 形而上學,玄學:
    哲學一分支,
    研究現實的本質,包括
    意識和物質、物質和特性、事實和價值之間的關係
    (used with a pl. verb)The theoretical or first principles of a
    particular discipline:
    (與複數動詞連用)原理,原則:一個專門學科理論
    上的或第一原則:
    the metaphysics of law.
    法律的基本原則
    (used with a sing. verb)A priori speculation upon questions that
    are unanswerable to
    scientific observation, analysis, or experiment.
    (與單數動詞連用)推理:對於通過科學觀察、分析或實驗
    無法解決的問題
    進行的高深莫測的推理
    (used with a sing. verb)Excessively subtle or recondite reasoning.
    (與單數動詞連用)深奧莫測的推理:極度複雜細致或深奧
    博學的推理
    Pl. of Middle English methaphisik
    中古英語 methaphisik的複數
    from Medieval Latin metaphysica
    源自 中世紀拉丁語 metaphysica
    from Medieval Greek (ta) metaphusika
    源自 中世紀希臘語 (ta) metaphusika
    Greek (Ta) meta (ta) phusika [(the things) after the physics, the
    title of Aristotle's
    treatise on first principles (so called because it followed his work
    on physics)]
    希臘語 (Ta) meta (ta) phusika [得名於物理現象,亞裏士多德
    關於第一原則論
    文的題目(因其緊隨他在物理學方麵工作而得名)]
    meta [after] * see meta-
    meta [得名於] *參見 meta-
    phusika [physics] * see physics
    phusika [物理] *參見 physics
    metaphysics
    [metE5fIzIks]
    n.
    形而上學;玄學
    metaphysics
    [7metE5fiziks]
    n.
    [用作單]形而上學, 玄學; [口]空談; 空理論
    constructive metaphysics
    構造性的形而上學, 結構主義的形而上學
    descriptive metaphysics
    描述性的形而上學
    pluralistic metaphysics
    多元論的形而上學
    rejecting metaphysics
    【哲學】拒斥形而上學
    transcendental metaphysics
    先驗形而上學
    metaphysics for detachment
    超然的形而上學

    偶覺得metaphysics和大家所說的形而上學
    是有區別的
    文章來源: sifan
    不好意思, 偶是學物理的.
    根據亞裏士多德的學科分類方法, 他在(physics)之後跟了一個
    metaphysics,其中包括宗教, 哲學和美學.
    (meta 就是after的意思)
    根據易經和老子的思想, 形而上為道, 形而下為器. 那麽形上學的意思
    應該是研究事物發生和存在的原因.它其實涵蓋了physics和metaphysics.
    用現在的話來說, 形上學就是理論,
    形下學為應用.

    同時大家所說的形而上學也不是一門學科, 而隻是哲學中的一個概念. 它
    表示機械唯物主義的意思,跟辯證法相對. 用物理學術語來說, 就是認為力
    是物質運動的原因. (現代物理學認為力是物質改變運動的原因. )

    辯證法的思想基礎就是物質的運動不僅僅由外力決定, 還有內在的原因.
    唯心主義在中國也僅僅是一個哲學概念, 它和metaphysics應該是不同的,
    因為後者是一種學科.
    說實在話, 偶覺得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被中國搞成褒貶的對立是
    不合理的, 因為"存在就是被感知"就無法歸結於唯心主義還是唯物主義. 或
    者嚴格的說,
    materialsm和Physicalism是不同的概念, 不能把它們譯成同一個詞:
    唯物主義



    : ≠paleink
    Metaphysics 一詞在西方哲學史上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概念,主要有
    兩個含義 (不排除還有其它含義)。一是中世紀,傳統哲學作為神學
    附庸的形而上學(revisionary metaphysics)(Bunnin N & Tsui-
    James E, 1999: 61-63),以[Plato (c.427-347), Descartes
    (1596-1650), Berkeley (1685-1753)]為主, 唯心主義中形而
    上學的認識論可作為典型;另一種是指理論上或哲學上的摹述理論
    體係(descriptive metaphysics)。個人認為,此處[meta]強調
    [about]之義而非[after],指一個理論體係的總稱,其研究內容包
    括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等哲學的基本問題。我們語言學中的
    Metalinguistics & Metacognitive strategies一詞,指的是元語
    言和元認知策略。
    但是對於原認知策略,有兩種分類,O’Malley(1990)認為元認知
    策略是較高層麵的技巧 (Skill),有管理功能,而Oxford(1990)則
    主張元認知策略與認知策略是一個層麵上的關係。

    簡單敘述一下,年少的羅素追隨的是黑格爾的理念(Hegelianism)。
    這個哲學思潮開端可以從康德(Kant)算起,在黑格爾時期達到頂
    峰。
    十九世紀末,在哲學範圍內,傳統的西方形而上學采納的都是黑格
    爾( Hegel, 1770-1831)學說體係,而且深遠影響了馬克思主義的
    產生。
    傳統的形而上學在當時有兩種表現:一是在歐洲大陸盛行的存在主
    義流派(existentialism); 一是在英國采取了分析哲學(analytic
    philosophy),這是把[全體]作為真正唯一存在的學說。

    此時,布萊德尼(Bradley)的《現象與存在》(Appearance and
    Reality,1893)發表了,但他宣稱的是自由意誌的唯心觀。
    1897 Russell & G.E.Moore (謨爾) 棄絕了這個觀點。
    1903 Russell數學原理 (The Principle of Mathematics (1903)
    出版,他在弗雷格( Frege)的基礎上把邏輯分析發展到
    Metaphysic, 以邏輯分析的實證主義撥奏著分析哲學的主旋律。


    §外在觀[關係學說],環境,智慧的終身[發展說]的關係
    Q:[我也記得羅素,雖然多方建樹,但主意也變來變去]
    A (: ≠paleink):
    生活需要不斷創造, 思想也要時時更新。
    Russell的每向前一步,就是在哲學思想上對他以前主張的自我懷
    疑和解剖批判, 而Russell的每一個變化,同時也是哲學史上發展
    變化的呈現。這些改變,也投射了他的人生變化。

    Russell並不認為信念、主張是一勞永逸恆古不變的,而是認為它
    們可以隨著人類的進步而發生變化,因此主張用發展和修正的眼
    光來看待見解和我們過去的信念。

    智慧與知識的終身發展說 ( theories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 learning) (Byrnes, J P, 2001)兼哲學家和心理學家的
    Piagent
    和Dewy 視教育和發展均為終身曆程—lifelong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在這裏,教育不僅僅限於學校教育,凡能
    夠促進個人朝向社會目標成長的活動,皆為教育,例如BBS上的互動。
    學習(經驗與練習)主要來自環境的影響,性格的發展也來自環境
    和遺傳的互動,此點與Russell (1995)的[外因關係學說—
    the doctrines of external relations]相吻合。

    所以
    在起點與終點之間,人在歲月的流程上
    變了容顏
    變了思想。


    §《Russell自傳》,哲學的認識論與現代心理學認知發展的互動
    待續
    ( to be continued)
    所以
    在今後的歲月裏,打開你的心扉,讓
    風自由自在地吹著你吧。
    放逐你的思想,
    接著藍天
    在天空裏雲遊
    為了生活
    為了你
    寫於2005-01-14
    參考文獻(Reference):
    Bunnin, N & Tsui-James, E.P. (0)(ed.) The Blackwell
    Companion To Philosophy,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Byrnes J P (2001)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Learning
    In Instructional Contexts, Boston: A Pearson Education
    Company

    O’Malley J M & Chamont A U (1990)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UP
    Oxford R L (1990)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 Heinle & Heinle
    Publishers

    Russell, B (1995) My Philosophical Development, NY:
    Routledge
    Russell, B (1995) Bertrand Russell Autobiography, London:
    Routledge
    Mumford, S (ed) (2003) Russell on Metaphysics, London:
    Routledge
    17日我將回國休假,在這裏先祝所有的朋友中國新年快樂!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