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必修課,開源節流
文章來源: 迪兒2022-08-25 14:40:04

這是一篇舊文。最近,看到博友分享出國之初的打工經曆,我將它潤色一下,也來湊個熱鬧。我的打工經曆是打醬油級別的,卻為我認識這個國家打開了一扇窗,現在想起來,仍然回味無窮。

移民必修課,開源節流

嫁給我先生還是蠻幸福的,他雖然不懂浪漫性格急躁,愛老婆卻是全心全意。我一到美國,就接手了他奉上的財政大權。看明白Statement後,發現賬戶裏的餘額低得可憐。我和女兒的赴美機票,租房的簽約傭金,公寓的押金和月租,以及購置家具的開銷,已將先生半年的積蓄花得所剩無幾。在國內早已不太算計的我,又開始了精打細算的生活。

公寓樓的洗衣房在地下室,裏麵安裝著幾台投幣式的機器,洗和烘都是四個Quarter。一次,我洗衣服時投了硬幣,洗衣機不啟動,quarter也卡在裏麵拿不出來。我不甘心白白損失四個Quarter,看到洗衣房的牆上有一個服務電話,就照著號碼打了過去。對方要了我的地址。承諾把洗衣機吃掉的錢寄給我。大約一周後,我收到了一張一美元的支票,這是我得到的第一張支票,練了英語又要回了錢, 大概隻有我這樣的新移民,才有追蹤的閑工夫。

聽說使用商店的折價券可以省錢,我開始研究信箱裏的商家廣告,學會了Back to school sale,Grand openning等書本上沒有的日常用語。一次,我發現附近一個藥店,周末有個大折扣,不少東西打折以後幾乎免費了。捱到周末直奔那家店, 卻發現裏麵冷冷清清,沒有我期待的撿便宜的熱鬧場麵。我照著廣告拿了我認為最劃算的商品,結帳時,卻發現它們並沒有那麽便宜。問了收銀員,才知道很多折扣,需要通過郵寄的方式從廠家得到。回家之後,仔細讀說明,根據指示小心剪下包裝上的條形碼,附上收據寄到指定的地址,幾個星期後,才陸陸續續收到廠家寄來的支票。所有支票加起來也就幾個美元,再減去信封和郵票錢,我雖然閑得無聊,還是決定以後不想沾這種便宜了。

在紐約不太容易找到跳蚤市場,周末的一個家庭舊物出售廣告滿足了我的好奇心。我看中了一個全套的玩具廚房。玩具本身很舊,但其中的熱狗,漢堡,煎蛋,培根還有炸薯條等,做得以假亂真。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我花了二十五元將它們搬回家,後來才發現,商場中全新的玩具廚房,也就大約五六十塊。許多美國人願意把用不著的物品幾乎免費地賣給需要的人,但也有斤斤計較,通過舊物賺錢的人。我不幸遇見了後者,隻當花錢買個教訓。

好羨慕有工作的人,因為帶著女兒,我的選擇十分有限。看到世界日報上一則可以在家工作的廣告,抱著試試看的心理打電話過去,對方非常爽快地約我過去麵試。查了地址,發現公司離我家不遠,地鐵隻有四站路且不用轉車。我帶著女兒按約定時間趕了過去,接待我的女士直接將我領到一個房間,裏麵已經坐了一些人。未幾,一個講員開始做培訓,聽了一會,發現是傳銷公司,趕緊找個借口退了出來。

失敗的找工經曆讓我明白,沒有資源沒有語言優勢的新移民,紮根之路沒有捷徑。但是,我並不沮喪,至少因為去麵試,我學會了獨自乘地鐵。去那家公司的地鐵上,鄰座一個和藹的白人老婦,親切地和我交談。下車後,我請教她如何按照門牌號,找到我要去的地址。她指著建築上的門牌號向我解釋,美國單數的門牌往往在街的一邊,雙數在街的另一邊,朝一個方向遞增或遞減。臨別時,她從包裏拿出一盒HERSHEY'S巧克力,特意送給我女兒。這樣,我早早知道了美國街道門牌號的規律,用它找路超過二十多年了。

來到美國不久,結識了住在附近的淘淘一家,淘淘和我女兒年齡相仿。淘淘的媽媽蘋向我提到了一份教中文的工作。她曾在一家公司教中文,每次一個半小時,可以得到15塊錢。淘淘來到美國後,她要照顧兒子,不再有時間去了。我非常想嚐試一下,但麵臨著同樣的問題。蘋看我很感興趣,就建議我試一下,並提出可以幫我照顧女兒。

我特意換上正式的套裝,興衝衝地乘地鐵來到曼哈頓中城。這是一家北京人開的文化傳播公司,位於55街的一棟有年頭但維護很好的建築裏。那棟樓的電梯開關有點像蒸汽機車的發動機,需要一個專門的操作工,那個操作員很快樂地和每個進出電梯的人打招呼。我微笑著矜持地問候操作員,覺得自己和電梯裏那些西裝革履的白領們一樣了,感受到一種虛榮心得到滿足的愉悅。

按圖索驥找的了這家文化公司,向坐在那裏唯一的男士說明我的來意。他把我領進一間屋子,給我一本課本,告訴我從哪裏開始就離開了。趁著學生還沒有來,我抓緊時間讀了一下課文。這是一個關於太監李蓮英,給慈禧太後祝壽的故事,課文的難度大約有小學三四年級的水平。我的學生是一個西裝革履的年輕白人,他的中文已經可以簡單交流。我試著在講解課文的同時,給他灌輸一些相關的文化和曆史背景方麵的知識。看著他不苟言笑的樣子,我沒好意思問他有沒有聽懂。

下課後我找到領我進屋的那位男士,想問問他這個學生對我的評價。可以看出,他並沒有興趣和我多廢話,隻是問我下次還能不能來。我在國內就是老師,真心喜歡教師這個職業,能夠在美國當老師,當然是求之不得的。

回到家算一算,卻發現不對了,加上路上的時間,上一次課實際需要大約三個半小時, 除去三塊錢的地鐵票,隻能淨賺12塊錢。最關鍵的是,女兒沒有人管了,如果按當時的市價把女兒托給人帶,我賺的錢還不夠付托兒費呢。於是隻好打電話告訴他們,再上一次課,就沒法上了。對方聽了也不覺得驚訝,感謝我給了他們找教師的時間,並承諾幾周後寄給我兩次課的課時費。我的中文老師生涯就這麽匆匆結束了。我還是非常感謝蘋,她替我無償照顧女兒,讓我有了一段在美國當老師的美好經曆。

女兒開始上學後,她一個同學的媽媽看我在家閑著,就介紹我去跟胡太太做頭花。我撥通了胡太太家的電話,話筒那邊的胡太太非常熱情,邀我去她家試一試。胡太太一家住在一套一房一廳的公寓裏,靠窗的桌子上,堆滿了各種色彩鮮豔的緞帶和已完成的頭花,做好的發卡或豔麗或素雅,都非常漂亮。胡太太和我說著話,雙手一刻都沒有停過,麻利地做著頭花。

一隻頭花大約需要如下工序。先要剪好所需的各色緞帶,把它們折成一定的花型然後用熱力膠固定,再把做好的花用線纏在發卡上,一隻美麗的發卡就完工了。每一打頭花的手工費為九毛錢,或者一塊錢,記不太真切了。

胡太太應該有四十多歲。胡先生比太太年長許多,在美國掙了一些錢後,回浙江老家娶了胡太太,生了一個聰明乖巧的女兒, 小姑娘當時大約十歲左右。胡先生已經從餐館油鍋的位置退休了。現在想來,除了胡太太做頭花補貼家用,不知道胡先生有沒有到領退休金的年齡,他們的生活應當並不寬裕。

胡太太一邊教我一邊感歎,說我做頭花太可惜,她認為讀書人應該做讀書人的事情,我則羨慕胡太太上下翻飛的巧手。看得出胡先生對眼前的生活很滿意,他告訴我房子是全款買下來的,花了三萬多塊錢,每個月再交三百多塊錢的物業費, 比租房子劃算許多。他還特別強調說我和先生更應該買房子,我先生掙的每一分錢都需繳稅,而買房的貸款利息是可以抵稅的。盡管我當時根本沒有能力,對胡先生提供的信息也是似懂非懂,他的話卻在我心裏埋下了一粒種子。半年多以後,我們動了買房的念頭,找的就是胡先生推薦的經紀人。

在胡太太家度過了一個美好的下午。看著我完工的大約十幾個發卡,胡太太說和我算錢太見外了,問我要不要挑一些發卡給女兒,這可正是我求之不得的呢。那些美麗的發卡陪伴了我女兒好多年。我雖然沒有做頭花的天賦,卻結識了樂觀善良的胡太太。幾年後我生了老二,家務加上工作忙得焦頭爛額,和胡太太的聯絡就漸漸中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