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二三事
文章來源: 迪兒2022-08-21 15:14:50

Cindy

周一,照例的小組晨會。我戴著耳機,一邊讀著email,一邊留意著被老板點名。老板問周末過的怎麽樣,Cindy搶先發言。心不在焉之間,我似乎聽到Cindy在說“my wife”,我一驚,下意識豎起了耳朵。哦,Cindy出城度了一個短假,爬山,遊泳,泡溫泉。我全神貫注,生怕漏掉一個字,可惜,她的主語用的都是“We”,“wife“再未出現。

南美裔的Cindy三十出頭,她濃眉大眼身形健碩,一頭黑發在腦後挽一個簡單的發髻,一年四季都是米色或黑色的休閑裝,典型的刻板女工程師形象。數年前,Cindy以實習生身份加入公司。她並非來自名校,GPA平平,理論基礎也不很紮實,卻對電子工程有一股執著的熱愛。Cindy踏實肯幹求知欲強,深得老板喜愛,未畢業就已轉正,之後,職場之路順風順水。

同為部門中不多的女性,我和Cindy的交集不多。首先,我比她年長很多,代溝明擺著。其次,Cindy的愛好比較男性化。她的Cubic擺著我不認識的Super Heros,她喜歡和組裏的男同事們出海釣魚,常常和他們在籃球場上爭搶廝殺。男同事們有時開玩笑,說她的球風潑辣爆發力驚人,常常讓他們無力招架。不誇張地說,我認識Cindy那麽多年,沒見她穿過裙子,也沒見她穿過任何白灰黑色係以外的顏色,在我眼裏,她就是我們常說的假小子。

Cindy說My Wife, 雖然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如此隱私的問題,是不適合在線上向人求證的。那天回公司,趁著吃飯的時候,我問Romeo:Is Cindy married? I heard she mentioned “My husband”. Romeo 回答: Yes. She got married last year, but with her wife. 我糾正說:Yeah, my mistake, I was about to say “wife”.

揭迷的過程自然平淡,一如平時同事間的關係,有開門見山的相互信任,也有不刨根問底的包容。

那天下午,我問Cindy要一個編程器,她說:對不起,我現在沒法幫你,我不小心劃破了我的手指。我問:需要幫忙嗎?她非常堅決地說:挺嚴重的,你別過來,會嚇到你的。聽她的語氣,仿佛我是那個需要保護的。

我走過去,看見血從她捂著手指的指縫間流出,我讓她壓著傷口,我去找急救包。我從急救包裏翻出創口貼,她不讓我動,要自己動手。我沒聽她的,為了減少出血,我先用創可貼把手指的根部纏緊;然後撕開一個酒精包,用酒精紙清潔了她的創口;最後,我用一個創可貼牢牢綁住了切口。我覺得,壓力之下,出血應該可以得到控製。

包紮完,Cindy顯得很過意不去,似乎我做了什麽勉為其難的大事一樣。過一會,她開心地告訴我,出血止住了,非常感謝。我提醒她,手指根部的創口貼是用來減少血液循環的,血已經止住了,為了防止手指缺血,她應該把創口貼拿掉了。Cindy收起了酷酷的神情,順從地聽從了我的建議。

這就是我眼中的Cindy,我對她的印象,不會因為她有Wife或Husband,而有絲毫的改變。

CEO

午餐之後有一個會,一家供貨商第二次來拜訪我們。這是一家總部在中國的芯片初創公司,為了開拓北美市場,德州有一個分部。除了上次見到的位於德州的華裔工程人員Xin,和兩個西裝革履的市場拓展人員,這一次,多了一個來自總部的年輕人Ryan。Ryan看上去不到四十,他身材瘦削,帶著近視眼鏡,頭發有些泛白,配上誠實的有些害羞的神情,活脫脫一個碼農的樣子。

這一次,他們是來救火的。他們希望他們的方案,能夠用在我們的一款產品中。我們評估下來,發現他們的設計,硬件和軟件方麵都存在一些問題。為了不耽誤產品上市的計劃,更為了表明誠意和決心,他們給出了非常激進的修複計劃。激進到讓我懷疑這個計劃的可行性。

這時,一直沉默的Ryan開腔了,他說:你們公司對我們非常重要,我們應該考慮在這裏雇一名工程人員,專門支持你們。聽了這番話,我們這邊的幾位沒有回應,我想,他們的想法和我差不多, Ryan一個工程師,哪有這麽大的權利,說了也是白搭。

我們接著討論修複計劃,質疑他們方案的成熟度,對他們的快速修複也信心不足。Ryan又重複了一遍他的想法,要在當地雇一名專門支持我們的工程人員,以保證快速響應。我們這一邊,依然漫不經心。對麵那位侃侃而談的銷售,應該是看出了我們的困惑,解釋說:Ryan是我們公司的CEO,能夠就這個決定拍板。

依然沒有明顯的反應,但是我可以感覺到,會議的氣氛已經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送他們出門的時候,Ryan請求和我加一個微信。回到實驗室,一起開會的Jimmy 感慨地說,看不出來呀,他那麽年輕,居然是這家公司的CEO。

我收到Ryan的微信,感謝我們的合作,如果有合適的工程師,務必推薦給他。我忍不住八卦之心,到網上搜索了一下,Ryan畢業於清華大學,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是IEEE的高級會員和一個分會的主席,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呀。

Uber Package

不得不佩服中國公司的效率,和Ryan開會幾天之後,Xin聯係我,說是我們發現的問題已經得到修複,更新的設計通過內部驗證,可以供貨了。他求我幫他一個忙,把他們給我們的有問題的樣品,送到他們的協作方,由協作方修改電路和重新編程。

這家第三方公司距我們一個小時的車程,郵寄的話,就算路很短,各種手續和轉運,來回也需要幾天。Xin建議我,用Uber Package,將樣品送過去,修複之後,再由他們用同樣的方法送回。這樣的化,屬於專遞。路上時間可以忽略不計。

我打開Uber,選package。輸入目的地地址,再輸入收貨人的電話,運費為$45。確認訂單幾分鍾之後,一份司機來到公司停車場,我和他核對訂單,把三個大紙箱交給他,叮囑他裏麵東西很重要,一定要安全送到。

他說,Uber的投遞服務安全又高效,發件人和收件人可以全程跟蹤汽車的行蹤。順利交貨之後,發件人得到通知,這時服務費才真正到賬。因為第一次用這個服務,加上事關重大,我的確在App上跟蹤了一下,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有趣感受。

樣品rework完成之後,第三方如法炮製,用Uber Package將幾個大紙箱子運了回來。

我比較了一下,加上小費,來回運費一百多一點。三個大紙箱,用體積和重量收費的話,任何一家投遞公司的費用,肯定比這個高,更不要說損失的時間了。我不是一個喜歡嚐試新生事物的人,這次的體驗告訴我,應該對新事物保持開放的心態,有些服務也許是畫蛇添足,但也有一些,真的為我們帶來更多的選擇和便利。

我的工具袋

好友Linda送我一個嶄新的厚帆布做的工具袋,她說,她老公見到工具一類的東西就手癢,家裏的工具箱多得成災。我把工具袋給老公,他一副不置可否的樣子,工具袋已經在車庫裏躺了幾個月。那天突發奇想,何不自己用起來。於是,我從老公的工具箱裏,找出各種小工具,又在網上訂了幾件,我的工具袋初具規模。這個主意太棒了,多半情況下,我需要工具的時候,再也不用求老公不情不願地幫我找了。工具獨立,真的挺爽的,感謝Linda。

我已經離不開這個漂亮的工具袋了。

我的新玩具,一套電動的微型螺絲刀,很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