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上海
文章來源: 迪兒2019-01-18 13:06:28

我對上海這座城市的感情是複雜的。在我的心中,她是一座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也是一座既親切又冷漠的城市。第一次去上海,大約在我兩歲多的時候,之後,無數次和她短暫交集。

無論是真實的世界還是虛擬的文學城,美麗多才的上海佳麗,都是我麵前的一道靚麗風景。儀態萬千的上海,在文學城的美女筆下,呈現出多層次的精彩。夏溪和等等的上海,是一幅幅曆史建築和古老地標的寫意風景畫,清新小資又不失優雅大氣,一如兩位美女在我心中的模樣。波城冬日筆下的上海,是一部吳儂軟語演繹的,飽含親情友情,外加美食助興的都市連續劇。最近才發現,美魔女九月豆居然也是上海人,她提到的上海和我記憶中的最接近,柴米油鹽掩蓋不住勃勃生機。上海是陰柔的,風姿綽約的,海派摩登的,最能詮釋她的女人,我想到的是菲兒天地。

我關於上海的最初記憶發生在我大約五歲的時候。媽媽帶我去百貨公司買冬天的絨線帽,她看上了大紅色的,我哭鬧著要綠色的。售貨員不耐煩了,說,就買綠色吧,鄉下人喜歡綠色。媽媽一生氣,直接要了紅色。出門之後,媽媽一直不開心,怨我不聽話,害的她被人瞧不起。小小的我開始本能地排斥上海,我不喜歡她的居高臨下。

上小學的時候,我們的筒子樓搬來了一家上海人。男主人高高瘦瘦清清爽爽,女主人眉清目秀小鳥依人,小女兒穿著整潔合身的衣服,顯得比普通孩子洋氣好看。據說,女主人不願意支邊,因此成了家庭婦女。那時候,即使是雙職工家庭,日子也是過得緊巴巴。可是,這個上海女人,過出了一份薪水的從容,她往那一站,那份恬靜優雅,我們這些孩子都被驚豔到。於是,我對上海,排斥之外,又多了一份羨慕和向往。

我11歲的時候,有機會在這個我羨慕又有點反感的城市過了一個寒假。我中孃孃的家在靜安區富民路,當時上海人住得真擠,一個門洞進去,樓上樓下住了七家人,二樓和三樓間的樓梯間還住著丁家老太太。一樓有個大廚房,大家擠在一起做飯,水池上方有好幾個水龍頭,每個水龍頭對應一家人,我老是納悶,不小心開了鄰居家的水龍頭怎麽辦。現在想想,它正是上海人契約精神在日常中的映射。聽我爸爸說,這是上海的高檔住宅區,隻是,本來屬於一個家庭的洋房,住了太多的人家。

擁擠的上海依然向我展現了一個海派的世界。從富民路走上延安中路不久,就是異域建築風格的中蘇友好大廈,夜幕降臨之後,大廈尖頂上的紅燈,一閃一閃地發光。大表哥告訴我,上海最高的建築是20多層的國際飯店,在它下麵仰頭朝上看,帽子都會掉下來。大表哥還帶我去了西郊公園。在他開心我也聽話的時候,他會給我買他最愛的巧克力,當然,每次他也借機享受一下。快過年的時候,我跟著孃孃和表姐去理發館,我記得理發師從大容器裏拿出熱氣蒸騰的毛巾,我看到孃孃和表姐的頭發變成了電影中才見過的洋氣的大波浪。

假期結束的時候,孃孃去火車站送我,我和孃孃道別時講的是我們的家鄉話,湖州話。湖州話有點像上海話,用詞差不多,語調卻不同。坐在我附近兩個男人,用上海話議論我,他們說,這個小姑娘是不是上海人? 她講的話像上海話,好像又不對。他們決定要證實一下,用上海話和我搭腔,我不知道怎麽應對,隻能沉默地回避。

怎麽形容這座城市呢,她有一種自內而外的自信與高傲,讓不屬於她的人,即使置身其間,依然感覺遠隔萬水千山。

大學的時候,有時和她擦肩,有時和她短聚。我慢慢褪去了青澀,她也慢慢脫去了那層神秘的麵紗。那年夏天,我有了第一條連衣裙,那是一條我媽媽做的,淺藍色的八片裙。我穿著它走在上海街頭。一個氣質雍容的老太太從後麵叫住我,她說,你這條裙子真漂亮。我說,是我媽媽給我做的。她改用普通話問我,你從那裏來。我說,西安。她非常確定地說,你媽媽一定不是西安人,西安人做不出那麽漂亮的裙子。她說得也許有點道理,但是,正是我媽媽那一代人,用他們的青春,他們的人生,慢慢改變了曾經偏遠落後的地區。我相信,今天不會再聽到這樣的話了。

後來,我的幾個表弟表妹,成了新一代上海人,在這座城市成長紮根,開枝撒葉。上海也變得越來越時尚大氣,開放包容。在上海逗留時,常常會想起兒時的上海,為了尋找它,我去過新天地,逛過田子坊。我發現,歲月早已磨鈍了我感官的靈敏度,我不再聞得到糕餅店飄出的誘人的奶香,我再也無法吃完那曾經日思夜想的中冰磚,我也找不到靜謐街道上,柔和街燈透過梧桐樹灑下的斑駁光影了......

去年夏天的時候,在上海停留的時間略久。回來後,一直想寫一寫這個城市在我這個外地人眼中的樣子,但是寫得斷斷續續,擔心寫不好寫出了酸葡萄的感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反過來說,一方人也養育了一方水土。想以這篇文,送給在我成長中,給我過滋養的神奇的城市,也送給我真實和虛擬世界的上海友人。

陸家嘴高聳入雲的摩天樓,讓我想起上海曾經的最高建築國際飯店。網友土豆說這張照片中的金茂大廈好像飛機撞了一個大洞。打開原圖研究了一下,是類似擦玻璃或樓房維護的機器手。謝謝土豆,本想找一張不會引起誤解的,可惜沒有在自己手機裏找到更滿意的。

國際飯店 (網圖)

 

最大的星巴克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了午夜後的南京路步行街,燈光暗了,行人稀了,討生活的小攤販出來了。摩肩接踵的南京路,繁華褪去後的一麵讓我恍惚,所以拍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