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東莞和東莞的年輕人
文章來源: 迪兒2018-06-16 00:46:21

緊鄰深圳的東莞,是中國製造業的重鎮。我對於這座城市的了解,主要來自於工作中,飯桌上的一些交談。其中,感受最強烈的,是關於房價,以及由此衍生的,年輕人的焦慮與渴望。

2014年第一次去東莞,那時,這座城市正在努力擺脫黃賭毒的惡名。同時,因為成本和城市規劃的原因,深圳的工廠開始向東莞搬遷。和深圳幾萬一平米的房價相比,東莞的房價隻有幾千一平米,幾乎低到了塵埃裏。可是,當時的公司白領,還看不上東莞的居住環境,也沒有預見到房價不久後的井噴,依然夢想擁有深圳的物業。

短短四年以後,在東莞安居樂業,已經是許多在那裏工作的八零後九零後的自然選擇。也許和中國的國情文化有關,這些比我女兒大不了多少的年輕人,在成為公司骨幹的同時,都扛上了沉重的房貸,還成了上有老人下有幼子的最不敢懈怠的人。有趣的是,盡管我和他們的父輩同齡,符合他們關於老人的定義了,他們卻願意把我當朋友,和我分享生活和工作中的喜怒哀樂。

在常州的時候,和廠裏幾個熟人聊天時,經常聽到這樣的感概,如果當時有先見之明多買幾套房,就不用擔心孩子教育和自己未來的退休了。到了東莞,這種懊悔感變得更加強烈。和我一起工作的媛媛,是一個三歲孩子的媽媽,她家買房的故事,帶點黑色幽默的味道。

幾年前,媛媛還是享受男友疼愛的驕傲女孩。一天,男友向她求婚,承諾貸款買房。不久,男友父母農村老家的生意出了問題,征得媛媛同意,男友將買房的首付寄回去救急,買房的錢沒了,結婚的步伐沒有停止。圓圓嫁作人婦,很快成為孩子的媽媽。工作生活的一地雞毛,暫時緩解了買房的焦慮,直到遭遇更強烈的刺激。

去年,深圳東莞地鐵實現了一體化。東莞一個地鐵站的對麵,一個新的樓盤開盤,價格是每平米一萬二。人潮蜂擁而至,擠塌了工地的圍欄。建商切斷電源,終止銷售,一個星期後,重新開盤,價格改為每平米一萬八,所有期房還是第一時間一搶而空。

再不買房更買不起了,媛媛夫婦果斷入場,成為有房一族。有限的供房能力,決定了他們的小區位置偏僻,生活配套跟不上。因為通勤太久,頻繁加班,媛媛一般隻在周末回家。讓她們夫婦略感安慰的是,一年前每平米一萬出頭買的房,現在已經漲到快兩萬一平米了。

媛媛的老公埋冤她,當時不該那麽通情達理,為什麽沒有堅持不買房不結婚。如果那時就買了房,房子的位置優越很多,房貸也低很多。媛媛更是一肚子委屈,她何嚐不想天天見到寶寶,何嚐不想少一點房貸壓力,在疲憊的時候,可以將回歸家庭作為一個選項。

之所以想寫這些年輕人,是因為他們和我們平時接觸到的國內年輕人不同,他們大多來自農村,父母在經濟方麵無力幫助他們。他們也並非來自名校,沒有享受到國內最優質的教育資源。但是,正是這些腳踏實地又堅強樂觀的年輕人,用他們的勤奮和苦幹,撐起了中國的製造業。他們從無到有,燕子銜泥搬築起自己的小窩。為一家老小遮風擋雨。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我年輕時的樣子。

那幾天六四剛過,吃飯的時候,我問一起工作的幾個年輕人,是否知道六四。媛媛從來沒有聽說過,另外兩個年輕人, 一個知道這件事,另一個因為喜歡曆史,加上有短期出國機會,對三十年前發生的一切了如指掌。我覺得悲哀,這個貌似強大的政權,居然不自信到了如此地步。當政者難道沒有意識到,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這樣的屏蔽有多麽愚蠢。

在這個我已經是外國人的國度裏,在找不到回家路的尷尬中,我依然可以毫不猶豫地說,這是一個我永遠覺得親切,覺得心安,給我歸宿感的地方。我會一直為她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