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體自己最知道 之 饑餓的感覺
文章來源: 喜鵲2020-03-18 18:59:43

                                              你的身體自己最知道之饑餓的感覺

  2011年日本大地震時,朋友給我寄了很多的東西,其中有大米,朋友的媽媽說,吃飽了就什麽都不怕。地震過後,我對朋友說你給我寄了那麽多的大米,很多年都吃不完。朋友好奇的說:“怎麽會呢,我們一天三頓飯都吃飽飽的!”我那時的宗旨是隻要感到不餓了,再吃,就是浪費。這麽多年過去了,做到了不浪費,卻也漸漸的感受了饑餓時的美感與快樂輕鬆的感覺。前一段時間在我是幹枯的胡楊的博客裏,看到他帶著兒子在大自然裏享受生命的活力,

看到他兒子的成長。他兒子說的一句話,很讓人震動,他兒子說,現在有點喜歡饑餓的感覺了。一個還在初中的男孩,能在饑餓中感受到一種努力,一種愉悅的迸發感,這種感覺是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人才有的。饑餓會帶給人去獵取食物的衝動,一種去完成拯救生命的能量蔓延開來的美感。能夠享受到這種美感,才能從飽食終日裏覺醒。

   我有整整兩年不吃午餐了。從最初的吃飽了午餐很困開始,就決定午餐不吃主食,後來發現不吃午餐更舒服,更有完好的精神狀態投入工作。之後總結出來很多經驗,首先是吃了麵食和米飯,產生的效果不一樣。先說麵食,特別是買來的麵包,如果中午隻吃麵包,包括三明治等,到下班回家的時候,非常的餓,這種餓是很難忍的,身體極度虛弱,冒汗,腿抖。這個感覺應該和胖的人總是說自己怕餓的感覺是一樣的。我有過很多次這樣的體驗,每次都是一樣的。如果出門在外,可以一天不吃東西,晚上回家即使很餓,也是要跑能跑的有體力;如果是中午吃了一個麵包,到晚上就慘了,餓的渾身發抖,冒虛汗。後來才發現日本人在吃所有麵食的時候,包括餃子包子餛飩麵條,都是會配一碗米飯,就是為了扛過那難受的虛脫的餓。說到了米飯,現在都是吃糙米,糙米的營養在沒有完全脫掉的稻殼上,但要配一些魚肉蔬菜,才能讓營養均衡,這樣一日三餐吃下來雖然不會餓,但一定會營養過剩的。飽食終日的感覺在一天一天的過後,就不會感受到饑餓時的快意恩仇了。

  一個成人隻需營養均衡就足夠了,絕對不需要在量上優柔寡斷。人在饑餓的時候,身體的信號就是掠奪,肌肉從脂肪裏掠奪能量,眼睛也變得明亮以便尋找食物,身體從神經係統那裏掠奪靈敏,以便靈活快速的捕捉獵物;頭腦也變得敏捷機警,智慧潛能被大大發掘出來。我每天早上吃過早飯就會一路走去上班。越來越發現,吃飽了就走的慢,吃的8成飽,就走的快,但是上班時有點疲倦,下午一點餓,晚上走回去感覺身體不輕快。如果時吃6成飽,可以跑起來輕鬆,走的更快。同樣時中午不吃飯,晚上還可以跑幾步,即使是餓了,或者是饑餓,也會感覺身體有活力,回家做飯前吃根香蕉或者吃點蘋果,晚飯隻有蔬菜就足夠了。

  現在已經習慣了這樣的進餐方式,就是每天都保證有一點饑餓感出現,這種感覺是我等待的,是我從早到晚都有點期盼的感覺,可以完全洗涮掉飽腹的沉重與遲鈍感。就像洗刷掉腦袋裏的一團迷霧,漸漸的身心頭腦都得到了修複,變得清澈輕盈積極起來。

  喜歡這種饑餓的感覺,不再看重吃飽的滿足,有點癡迷一種在饑餓中往家奔跑的心無雜念。喜歡這種饑餓中學會的拒絕。

  附上城頭的鏈接: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0/03/18/9252986.html 

     鍾南山提醒:不要吃太飽!

  此篇寫完很長時間了,今天看到鍾南山的建議,覺得應該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