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到的暑假②鬆花江畔的變遷
文章來源: 喜鵲2018-09-27 01:00:45

1. 哈爾濱,太陽島,太陽島,哈爾濱。這是個從童年開始就緊密聯係起來兩個名詞。如今坐落在江北的太陽島,已經是不再是歌中唱到的那個太陽島。除了遊人,更多是大樓高樓非常高的大樓占據了江北。以前的船廠,以前釣魚的小江杈子,都不知道去向了。以前每到秋季洪峰經過的時候,我們會參加抗洪,抗不住的,就會炸開江北的大壩,讓大水衝入江北的無人荒甸子,以保住江南。這是新建的大劇院。怎麽也看不出是個啥!

這張圖能看出來了吧?有一點像天鵝吧。反正我不知道到底像啥。

這個是大劇院的正門,據說裏麵很氣勢。

2.鬆花江上為了開發江北,修了很多的橋。現代的設計都是仿古滴。

寬闊的江麵上,仍然是我小時候的記憶。打魚人收網了。

一座一座的新橋,都是為了繁華這個城市,讓這個城市變得更大更擁擠。

3. 哈爾濱市青年宮。裏麵都是寬寬的長長的木質地板,中間的圓就是個非常漂亮的大廳,我在這個大廳裏跟著一個老師學過霹靂舞呢。

4. 鬆花江鐵路大橋。我小時候在這座橋上跟著解放軍叔叔拉練。背著小小的行軍包,走過木板之間的縫隙,也是勇敢過滴。

橋下的碉堡。左右兩側各一個。守橋部隊駐紮在右側。碉堡結實無比,直到現在完好無損。一百多年的屹立,是城市裏的風景線,看著心裏踏實。

新舊對比

這是右側的碉堡。黃色的樓房是曾經的守橋部隊的營地。

橋上,古老的鋼軌,依然有青春年少的氣質。

一部分做了玻璃橋麵,橋下是滾動的江水。

特別喜歡這個橋墩,那種厚實的感覺,是踏實是安全。

橋下的路麵是這種石頭的路麵,曾經是哈爾濱的最有特色的。曆史的變遷,這樣的路也是一時鋪上柏油,一時又刨掉柏油,折騰了不知道多少次,這一次希望是能永久一點保持住本色。石頭的路麵,是早年的俄羅斯人修築的,現在依然堅固。有一次看到修路,才知道這石頭的厚度有40cm--50cm那麽厚,一塊一塊緊密相連。

5.從大橋上下來,穿過防洪紀念塔,就是通江街口。這個雕塑也是折騰了好多次。現在是接近原型的重塑的雕塑。喜歡雕塑的外圍,夏季也喜歡坐在上麵。斯大林公園內還有江畔餐廳和鐵路江上俱樂部,都是當年中東鐵路的產物,是哈爾濱真正的值得一看的地方。可惜這次沒有時間去看了,希望下次回去的時候,這些藝術的建築物依然完好。

6. 鬆花江畔的亭子,這個亭子是我童年最深的記憶。以前遊泳,這裏是存衣處,後來變成了食雜店,再後來是洗照片的地方,現在是什麽不知道了。

新舊的兩座橋,一個陌生,一個親切,老去的橋梁承載著沉重的曆史,新生的大橋,陽光燦爛,美好靚麗。都是生活,都是會有一天成為曆史,就讓他們安靜的告訴我們一個一個過去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