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89:因‘罰’得福
文章來源: 青山竹2016-04-16 01:59:08

相信1989年夏,在國內畢業分配到大學工作的人,和咱一樣,都遭受到政策性懲罰:下放勞動鍛煉一年,不管是碩士或博士。我們大學100多新教師,將從事行政工作和文科的新人,都下放到了農村;搞理科的50多人則安排在大學勞動。

1989年9月,咱已給同學們上課了3周,也被學校要求去全天參加勞動,概莫能外;係上隻好讓其他老師接課。這樣,我們幾十人就整天由後勤部安排,搬花,種草,除塵,給大學生食堂幫廚,在大學裏做各種雜活。我們學有專長,剛參加工作,受到如此對待,人人心裏憋著一口悶氣,認為這是浪費我們的青春生命。學校付校長來開會慰問,大家個個吐露心聲,滔滔不絕;校長理解,但無能為力幫我們解決學以致用的問題,還得繼續進行勞動鍛煉。

我帶的課是新產業課,老教師講課,同學們有意見。係主任就來找我談,說是同學們要求我回去帶課,他不敢違反政策,看我能否晚上給同學們上課;咱上過幾周課,和同學們已有感情,就答應了。這樣,白天咱給同學們做飯,晚上給他們上課,多麽滑稽獨特。晚上每次進教室,同學們報以掌聲,給了咱很大的精神安慰和鼓勵。學生就餐時,我們常在飯堂外給學生洗菜,咱就更多的受到大學生的指指點點,別提心中有多屈辱和難受。但是,回到係上,格外受到老師們的禮遇。

到下學年,學校讓我們到自己專業校辦工廠勞動。咱到廠裏勞動一個月,熟悉了設備流程,不久開發出了一新產品,投入市場,受到歡迎,成校辦廠暢銷產品,現在還是大學名品,在市場銷售。之後,校辦廠將咱當職工對待,每年給予獎金福利。其實,咱並沒有實戰經驗,隻是紙上談兵,竟談成了。如果不是下方廠裏勞動,就沒機會,沒有膽量去搞產品開發。

勞動結束後,這就有了點名氣,被請給市裏外資廠做顧問,給縣裏和個體廠家開發新品,一到周末成大忙人,為社會作貢獻。係上也給越級提職稱和給予‘XXX特殊津貼’,比老教師工資也高出一大截。這些‘富與貴’得益於那一年的勞動性‘懲罰’,咱是因‘罰’得福。現在常想,如果不出國,隨著國內行業大潮,咱會變成什麽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