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世寧,是不是令當時所有的本土國畫相形見拙?
文章來源: 卞卉2016-01-28 02:09:03
 
帖子詳情



清乾隆 郎世寧《乾隆皇帝大閱圖》軸


 

清乾隆 郎世寧《乾隆皇帝大閱圖》軸(局部) 

清 郎世寧《乾隆皇帝大閱圖》軸,絹本,設色,縱332.5cm,橫232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無作者款印,據作品畫風,無疑係郎世寧真筆。

  乾隆四年(1739年),皇帝弘曆親臨南苑檢閱八旗軍的隊列及各種兵器、火器的操練活動,乾隆每3年大閱一次,以壯軍威,鼓士氣。

 

  本幅係弘曆29歲時的戎裝像,精神煥發,亦係郎世寧的盛年佳作。但此時畫家對傳統中國繪畫尚處在學習階段,圖中的表現技法基本上是采用中國傳統的繪畫工具和材料而取得了西方細筆油畫的藝術效果。作者減弱了對景物、人馬的素描手法,以平光處理明暗,線條在起到輪廓線的作用後幾乎被色彩隱去,天空中雲彩的畫法全出自西法,近景的草葉近乎西方的靜物寫生,隻有遠山的結構保留了清宮寫實山水的一些程序。

 















清 乾隆 乾隆大閱甲胄

 






 


    清 乾隆 乾隆大閱甲胄,上衣長76cm,下擺寬74cm,袖長87.5cm;下裳長70cm,下擺寬57cm。胄通高31.5cm,直徑21cm。清宮舊藏。

  甲分上衣、下裳、護肩、護腋、袖、襠等。此甲為明黃緞繡五彩朵雲、金龍紋,下為海水江崖圖案,月白綢裏。甲麵有規則的金帽釘。衣正中懸鋼質護心鏡,鏡四周飾鋄金雲龍紋。兩袖用金絲條編織,袖口月白緞繡金龍。裳分左右,腰以布相連,裳麵以金葉片、金帽釘、彩繡龍戲珠紋相間排列。

  胄,牛皮胎髹黑漆,頂鏤空金龍寶蓋嵌珍珠,前後梁鋄金雲龍紋並飾以珍珠,梁中飾金剛石螣蛇。胄體有鍍金梵文三重計44字,間金瓔絡紋。據《清內務府檔案》載,胄鐫梵文意為“心咒詛念觀世音菩薩”。胄上植纓,纓頂端金累絲升龍托大東珠,纓管飾金蟠龍紋,四周垂大紅片金、黑貂纓24條。

  禦用甲胄裝飾華貴,用料考究,做工精細,主要用於大閱。這套乾隆大閱甲胄,雖已有二百多年曆史,但保存完整,色彩明豔。

 

《 乾隆大閱圖 》(卷)

 

 


 

《國寶檔案》乾隆大閱圖(視頻截圖)

    《乾隆大閱圖》是宮廷畫家意大利人郎世寧為乾隆皇帝精心繪製的宏幅巨作,藝術技藝高超,反映了乾隆年間 的國力昌盛和中西文化的高度融合。共有《幸營》《列陣》《閱陣》和《行陣》四卷,第四卷《行陣》在2011 年3月26日法國南部城市圖盧茲的拍賣會中被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買家以創紀錄高價2205萬歐元 (約合2億4200萬港元) 拍走。 完整的《乾隆大閱圖》共有《幸營》《列陣》《閱陣》和《行陣》四卷,描繪了乾隆皇帝1739年於京郊南苑舉 行閱兵式時的情景。全圖畫法細膩,色澤華麗,基本上以色塑形,不顯線條痕跡,具有濃厚的歐洲繪畫風格。 其中第二卷《列陣》為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第三卷《閱陣》為私人收藏,第一卷《幸營》至今下落不明。 

 

    故宮博物院藏《乾隆大閱圖》是宮廷畫家意大利人郎世寧為乾隆皇帝精心繪製的宏幅巨作,藝術技藝高超,反 映了乾隆年間的國力昌盛和中西文化的高度融合。但因為它尺幅巨大,為絹綾繪製,一直以來難以長期在故宮 博物院展示,限製了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清朝宮廷繪畫中最有價值的部分,就是宮廷畫家描繪同時代人物和事件的紀實性繪畫作品,而《大閱圖》卷就 屬於此類繪畫中的精品。    

 

    《乾隆大閱圖》是清代宮廷畫家郎世寧晚期作品。清朝宮廷繪畫中最有價值的部分,也是宮廷畫家描繪同時代 人物和事件的紀實性繪畫作品。《乾隆大閱圖》屬此類精品,在照相機發明之前,是真實記錄人事的最佳手段。
 

    《乾隆大閱圖》第四卷《行陣》是一卷達長24米、寬69厘米的巨幅絹綾手卷,圖中所繪人物多達9000個,雖不 及半截指長,卻麵貌分明、神情宛然,所繪衣飾儀仗、車馬槍炮、旗鼓等描繪也十分精細,一絲不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