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一個古文裏的情義“三絕”(附圖)
文章來源: 焦大2016-09-12 07:24:44

古文裏的情義“三絕”

雨斤

中國古代傳統的道德觀認為,人生於天地之間,首重三情“忠,孝,義”。宋代人趙與時則認為,古文裏有三篇代表作,可稱得上是這裏所說的情義三絕:諸葛亮的《出師表》率奉君之忠,李密的《陳情表》盡父母之孝,和韓愈的《祭十二郎文》表與友之義。

這還得從一枚銅錢說起。

餘早年藏有一枚蜀漢劉備鑄的直百五銖一枚。此錢徑28毫,重8~9.5克。麵文篆書順讀,“五銖”二字略為瘦長而與漢五銖字樣近似,“直百”二字寬矮,分別與王莽“小泉直一”的“直”和“契刀五百”的“百”字相同。麵、背有內外廓,多光背,常見水波、星號等紋飾;少數背銘篆書“為”字,以示鑄地益州犍為郡,被稱為“犍為五銖”,係古代方孔圓錢中最早的記地錢。

wuzhu.jpg

三國時期,蜀漢偏處西南,發展經濟受到局限,又連年征戰,財政困難,軍費緊張,隻好采用發行大值虛幣的辦法來勉強維持。在大臣劉巴的建議下,劉備於漢獻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發行“直百錢”。直百錢有麵文“直百五銖”和“直百”兩種。“直百錢”的發行對蜀漢經濟的發展立刻起到作用,“以數月之間,府庫充實”。

說到益州犍為郡,就不能不提一個人。他就是西晉時的李密(224年-287年),又名虔,字令伯,三國蜀漢犍為郡武陽縣(今四川省彭山縣)人。李密早年曾任蜀漢後主劉禪的郎官。

limi.png

三國魏元帝(曹奐)景元四年(263年),司馬昭滅蜀,李密淪為亡國之臣。司馬昭之子司馬炎廢魏元帝,史稱“晉武帝”。泰始三年(267年),朝廷采取懷柔政策,極力籠絡蜀漢舊臣,征召李密為太子洗馬。李密時年44歲,以晉朝“以孝治天下”為口實,以祖母供養無主為由,上《陳情表》以明誌,要求暫緩赴任,上表懇辭。

李密幼年喪父,母親改嫁,由祖母劉氏撫養成人。李密雖從小境遇不佳,但十分好學,師從於譙周門下,博覽五經。早年曾任蜀尚書郎、大將軍主簿等職。蜀亡後,李密曾以奉養祖母為由,謝絕晉鄧艾之請,辭不出仕。泰始三年(267年),晉武帝司馬炎立太子,為籠絡蜀漢舊臣,下詔征李密為太子洗馬,李密又以照料年邁祖母為由,作《陳情表》上書晉武帝,其言辭懇切,感人至深,催人淚下,得晉武帝恩許。後祖母亡故,李密出任太子洗馬,官至漢中太守。

我們現在經常引用的詞語典故中,有好幾個均出自李密的這篇陳情表:比如,說一個人孤單時的“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暗指母親改嫁的“舅奪母誌”,說一個人貪圖高官厚祿的“本圖宦達,不矜名節。”,形容一個人將死將亡時的“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形容對他人感恩不盡時的“生當隕首,死當結草。”等等。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李密雖然在文中說自己“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事實並非如此。史學家一般認為,李密當其時,辭官不受,確實有為蜀漢守節明誌的意思。概因蜀漢新亡,李密不願轉向太快,被人瞧不起,故而以祖母無人撫養作為托詞。後來,祖母亡故,一來再無此托詞可用,二來西晉統治也是大勢所趨,隻好奉命出仕晉朝。從這個意義上講,李密實乃有節氣之人也。

南宋文學家趙與時在其著作《賓退錄》中曾引用安子順的言論:“讀諸葛孔明《出師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讀李令伯《陳情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讀韓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

此三文遂被並稱為中國古代的情義“三絕”而傳誦於世。今特附其全文如下。

《陳情表》

(晉) 李密

   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凶。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誌。祖母劉憫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sipo.jpg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曆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後土,實所共鑒。願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誌,庶劉僥幸,保卒餘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下期預告:唐宋八大家之一韓昌黎的苦難童年及其《祭十二郎文》

海外原創, 版權所有, 未經作者雨斤同意, 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