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中國發了最後通牒?
文章來源: 朱頭山2024-04-29 12:03:44

美國商務部長和國務卿相繼訪華,同時媒體透露了美國官方對中國密集的威脅。大意是美國要求中國中斷對俄羅斯的任何方麵的援助,繼續購買美國國債,同時按照美國的要求調整產業政策,如此,美國可以繼續實施對中國的接觸政策(engage), 就像過去40年一樣。否則......

有人將此比作太平洋戰爭前美國對日本的類似最後通牒。在日本加入軸心國前, 英美有個明確的威脅, 然而1940年9月27日,日本、德國和意大利在柏林簽署《三國同盟條約》,正式結成軸心國。該條約規定,如果任何一個簽約國遭到第三國的攻擊,其他簽約國都有義務立即提供軍事援助。有意思的是,這時蘇聯是軸心國的夥伴,日本加入軸心國的一個動機,是希望以此和蘇聯結盟,以抵抗英美的壓力,畢竟日蘇的領土是相連的(當時東北在日本手裏)。因此,日本忽視了英美的威脅。

於是 

1940年9月28日: 美國總統羅斯福發表講話,譴責日本加入軸心國,並宣布如果日本不退出軸心國,美國將采取進一步措施來製裁日本。
1941年7月26日: 美國凍結了日本在美國的資產,並切斷了對日本的石油供應。
1941年8月14日: 美國和英國向日本發出最後通牒,要求日本從中國和法屬印度支那撤軍,否則將麵臨嚴重後果。

1941年11月26日,美國國務卿科德爾·赫爾向日本駐美大使野村一郎遞交了一份外交照會,史稱《赫爾備忘錄》。該備忘錄列出了美國要求日本采取的一係列步驟,包括從中國和法屬印度支那撤軍,承認中國國民政府等。美國政府認為,如果日本不滿足這些要求,兩國將不可避免地走向戰爭。

其實,日本在8月14日接到最後通牒後,經過長考,決定滿足英美的要求,退出軸心國,從中國和印支撤軍。想一想,日本要做多大的退讓。但這時美國需要有個借口加入戰爭,又加了碼,要求日本從滿洲撤軍,這是日本無法退讓的底線。於是,襲擊珍珠港和全麵和英美開戰的計劃開始實施,同時繼續和美國談判。在談判的最後關頭,美國同意去除退出滿洲的要求,但襲擊珍珠港的日本艦隊已經以無線電靜默的方式接近目標,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平心而論,珍珠港偷襲是成功的。這是次非常複雜的作戰,大艦隊萬裏偷襲,竟然那麽運氣,沒被發現,如果是現在衛星滿天的條件下,簡直是不可能的。而以艦載航空兵為主戰武器,這是海軍作戰史上的創舉,其中克服了很多技術難題,而其長期的訓練準備階段,竟然不為美國所察覺,這也是奇跡。最後一點,雖然讓美國的兩艘航母逃脫了,但其後大半年,美國艦隊沒法在太平洋地區出沒,這為日本一連串從越南打到澳大利亞邊界的作戰成功創造了條件。

想象一下,如果中美開戰,中國能夠在半年以內,打下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奪取印度尼西亞油田和橡膠園,兵鋒逼近澳大利亞,下一步目標是封鎖澳大利亞直至占領它嗎?恐怕中國最野心勃勃的設想也隻是打下台灣吧?所以不能小看了日本人,他們當初的成就是巨大的!同時,給美國的震撼也是巨大,小日本可不是piece of cake。在一段時間內,日本成功的攻勢極大複雜化了美國的戰略安排,如果不是蘇聯給力,美國是否能在兩條戰線上完勝,還是個未知數。

但現在,美國對中國恐怕還不如當年它對日本具有的優勢。日本當年的GDP隻有美國的16分之一(6%), 而中國按美元計是美國的77%, 按有的算法都超過美國了。如果要搞金融製裁,不許中國使用美元,在對俄國進行金融製裁的時候,實際上已經動搖到了美元的統治地位。俄羅斯不過是個占全球GDP幾個百分點的小經濟體,如果同樣的辦法用在中國身上,當全球35%的工業產值和50%的工業產品脫離了美元體係,美元體係還能存在嗎?有幣無貨,還能貨幣麽?

日本當年對德國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讓日本退出軸心國,隻是美國的戰爭借口。但對日本而言,退出軸心國,對它的影響也不大,因此可以很爽快地同意。而現在,中國對俄國的影響是很大的,可以說,如果中國退出對俄國的支持,俄國很可能戰敗。但俄國的勝負對中國的影響也很大,舉目望去,中國幾乎沒有任何起點眼的盟國。而俄國雖然GDP不高,但地大物博,很能打,軍事上基本不用中國操心,而中國給他的援助並不是白給的,自己也獲利豐富。西方退出的市場都被中國占領了,而且買油隻需要用人民幣支付,多爽!第一次用紙換真貨,終於過上美國人的癮了。

美國早就在他的國家戰略上,把中國當做頭號敵人。如果俄國敗了,那不就輪到中國了?中國有句古語,唇亡齒寒,現在不幫俄國,就是把自己賣了。而美國的所謂好處,怎麽相信他,美國換個總統就可以廢除前總統代表國家簽訂的條約,如巴黎協定,伊核協議,就算美國願意和中國簽訂什麽友好條約,憑什麽去信?

當年麵對6%經濟實力的日本,美國都打得那麽費勁,在菲律賓和新加坡,英美軍隊丟了大臉,幾倍於敵人還有堅城固守,居然投降了。連日本人都看不起,好好地虐待了他們一番,走不動就砍頭,用槍管捅菊花,小日本也過了日白人姑娘的癮,連叫fukai(深!)。麥克阿瑟作秀,什麽I will be back。 當時作為菲律賓美軍最高將領,他可是拋棄了自己的弟兄逃亡,怎麽也不算光彩!

現在美國要麵對擁有其77%以上經濟實力,擁有完整的軍事工業的中國,恐怕從軍事角度還是很難下手的。二戰是日德無法相顧,而今中俄的領土是相連的,打起仗來可以互相配合。麵對中俄同盟,還有伊朗和朝鮮,恐怕並無必勝的籌碼!

從中國的舉動看,恐怕也是決定不考慮美國的提議,做好了衝撞的準備了。今年四月開始,央行開始買國債。這標誌著人民幣錨的變化。貨幣無錨發放,必然引起通貨膨脹,這已被曆史反複證明。美元的錨是國債,現在國債總額已達32萬億,所以需要中國持續買他的國債。中國貨幣的錨不太明確,一般認為是以外貨儲備為錨,雖然房產好的時候,以房貸總額為錨。現在房產不好了,卻沒有回到以外貨儲備為錨的老路,央行買國債,說明中國和美國一樣,走向以國債為錨的道路!

我也沒完全理解央行買國債發錢的機理。美國是被認領了多少國債,以這些國債為基礎印錢,因此可以認為這些印的錢是有根據的。當然,國債的利息其實也是印出來的,是以國家信用為抵押的赤字財政,其中的數學原理需要專家來解釋,但好歹還是可以理解的,實際上也是可操作的。央行買國債發錢,專家也說行,我雖然沒能理解,想來那麽多專家定的,大約是有道理的,背後也是赤字財政。但這一招,也說明中國不想和美元混了,走上了一條和美國分家的道路了!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而最大的政治就是經濟,經濟決定政治。如果中美在準備經濟上的對決,恐怕離戰爭已經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