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為什麽不能輸?
文章來源: 朱頭山2022-12-18 08:09:58

俄羅斯不能輸,這不是俄羅斯人說的,是美國人說的。華盛頓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研究員托馬斯·林奇(Thomas F. Lynch III)認為,華盛頓現階段必須要做的是,繼續支持烏克蘭抗擊俄羅斯,威懾俄羅斯使其不要使用核武器,同時,注意防止兩大可能會損害美國戰略利益的事件:第一是俄羅斯迅速崩潰,第二是中國獲得俄羅斯的關鍵資源--技術以及進入某些領土的權限來換取對普京政權的支持。

成吉思汗式的為了獲得土地和財富而進行的掠奪戰爭,和大英帝國式的為了獲得殖民地的戰爭模式都已經過時了。從二戰結束後,戰爭都是有控的,以追求地緣政治利益為目的。主要是玩家的五大常事理事國,最關鍵的玩家是一個到三個。

地緣政治學(英語:Geopolitics、德語:Geopolitik),是門旨在研究地理因素(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如何形塑政治與國際關係的學問;是探討個人、組織或團體,因為空間分布等的地理因素,其經營政治的手段及方法。目前用於軍事、外交等戰略分析方麵較多,通常以地理因素為基礎,分析其上的經濟、社會、軍事、外交、曆史、政治等。

目前地緣政治的幾個主要學說是: 

陸權論: 1904年,英國地緣政治學鼻祖哈爾福德·麥金德發表了“《曆史的地理樞紐》(英語:The Geographical Pivot of History)”論文,創立了與海權相對應的陸權理論。他將歐亞大陸中心地帶稱為樞紐地帶,視其為世界政治的樞紐。1919年,又將“樞紐地帶”的概念修改為“世界島”的“心髒地帶(heartland)”,並且把歐、亞、非三大陸統稱為“世界島”。他的“心髒地帶論”認為:控製了東歐就等於控製了心髒地帶,控製了心髒地帶就等於控製了世界島,控製了世界島就等於控製了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地緣政治學家尼古拉斯·斯皮克曼則於40年代基於麥金德的心髒地帶概念,提出了相應的“邊緣地帶(rimland)”學說。他認為,兩次世界大戰都是發生在邊緣地帶,而且邊緣地帶在經濟上、人口上都超越心髒地帶。因此:控製了邊緣地帶就等於控製了歐亞大陸,控製了歐亞大陸就等於控製了世界的命運。

海權論:美國海軍軍官,同時也是曆史學家的阿爾弗雷德·賽耶·馬漢,經由對英國海軍發展與海洋霸權的研究,提出一套以製海權概念解釋曆史的理論。於1890年,出版《海權對曆史的影響1660-1783》闡述海權理論,其論點之中心在於海上力量對於國家繁榮與安全的重要性,若是一個國家要成為強國,必須要掌握在海洋上自由行動的能力。

空權論:空權論首先由意大利將軍朱利奧·杜黑提出,他認為“天路”是兩點之間最近的距離,而空權可以決定戰爭的命運。1921年朱利奧·杜黑發表《製空權》一書,指出要發展強大的空軍,爭奪製空權,獲得戰略主動。而以空軍戰略轟炸摧毀敵國戰略目標,即無須與陸軍海軍正麵作戰,也能夠消滅抵抗的意誌。1950年代,亞曆山大·P·塞維爾斯基(英語:Alexander P. de Seversky)根據空軍在戰略中的重要作用和美國、蘇聯空軍控製範圍重疊的地區,提出北極地區對美國爭奪製空權十分重要的理論,被稱為空權論。

此外,還有“分裂世界論”,“文明衝突論”,“單極世界論”,“多極論”。“整合論”。理論的作用就是指導實踐,這些理論都各有道理,但也都不是普世真理。依地緣政治的角度,打一場戰爭,對於戰爭的操盤者,需要看得比勝負更遠。

地緣政治失敗的例子是凡爾賽條約,過於迎合戰勝國的要求,把沒有失去實力的德國逼得太狠,結果孕育了更殘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的解決吸取了一戰的教訓,但幹得太狠,把參戰的一方徹底打敗,全球陷入無限全麵戰爭,差點毀滅人類,而隨著核武器的出現,這樣的解決衝突的戰爭不會再出現了。地緣政治成功的例子倒是19世紀拿破侖戰爭結束後的歐洲維也納體係,建立了以俄,英,奧,普和戰敗國法國也參與的五國平衡機製,這個條約維護了歐洲近一百年的基本地緣政治平衡。其間發生過克裏米亞戰爭,普法戰爭等,但都在維也納體係內得到了和平解決,歐洲沒有發生導致主權領土變更的大規模戰爭,歐洲也在此期間得到了空前發展,到一戰前的一百年被稱為和平繁榮的百年。

二戰後的雅爾塔體係是建立在美蘇力量平衡的基礎上的,兩強又競爭又合作,保持了世界50年的和平。當蘇聯突然崩潰時,美國是又驚又喜,喜的是敵人不戰而敗,驚的是從此世界平衡的基礎被打碎。美國當時的最優先措施,是全力保證俄羅斯政府的穩定和能夠控製全境,其次是保證所有其加盟共和國的核武器都歸屬俄羅斯控製。俄羅斯所以經此大亂還能保證其主權完整,政權完整和軍隊不亂,是因為得到了其最大的敵人美國,以及整個西方的全力支持。幾乎所有的原蘇聯的體係都保留了下來,不但在俄羅斯,還在大多數的原蘇聯加盟共和國。如哈薩克的原共產黨總書記,一直當了三十年的總統。不但對原蘇聯,就是對當時很混亂的中國,美國也沒有乘機落井下石,而是派了高官在64後就訪問中國,安慰鄧小平,我們不想顛覆你的政權。布什為此受到詬病,但我認為,他做的是對的,有一個反證。

老布什1991年在第一次海灣戰爭中大敗薩達姆,卻突然接受了薩達姆的求饒,勒軍班師,沒有進入伊拉克。這是考慮到伊拉克國內教派林立,非常複雜,一旦失去了薩達姆的控製,將會變得極其混亂。但老布什這一做法受到詬病,被認為是縱容了獨裁者。當小布什上台時,發動了第二次海灣戰爭,推翻了薩達姆。這下伊拉克的地緣政治平衡被打亂了,結果不但成了恐怖主義的大本營,還成了親伊朗的國家。對美國而言,現在伊拉克成了雞肋,食之無味,丟之可惜,但最後可能還得丟,丟了夫人又折兵。由此,可見當時老布什保持蘇聯平衡的策略是對的,否則不知道會亂到什麽程度!

現在也同理,如果俄羅斯大敗,普京下台,俄羅斯將大亂。俄羅斯現在依然是一個由數百民族組成的聯邦,一個共和國麵積可能就有印度那麽大,如果分崩離析,可能變成幾個甚至幾百個國家,這些國家互相都有積怨,會形成超大規模的混戰局麵。俄羅斯依然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核武器庫和先進的軍事工業,那些新獨立的共和國可能都是擁核國家,互相之間的戰爭可能是核戰爭,這將可能導致地球的毀滅,就算不打核戰,也更可能造成核武或常規武器的擴散,擴散到恐怖組織,那麻煩大了。獨立了的小國家,可能選擇加入或依附附近的強國,如遠東或西伯利亞可能選擇成為中國的附庸,這樣就增強了中國的實力和地位。歐洲的部分並入或附庸德國,將使得這個虎狼民族重新坐大。就算俄國無害化,成為歐洲的能源附庸,那美國在歐洲的影響力也會減少,北約真的要無疾而終了!

因此,美國絕對不會讓俄國輸。它對烏克蘭的援助,也控製在一個精確計算的範圍內,既不讓烏克蘭輸掉,也不讓其信心和能力暴漲,攻入俄羅斯境內。對於美國,符合其利益的俄烏戰爭走向是:戰爭長期化,膠著於目前戰線;歐洲對俄羅斯徹底能源脫鉤,北約強化;利用中國和俄國的關係,挑撥歐洲和中國脫鉤,並不斷擴大對俄的製裁範圍,根據情況透露中國的違禁情況,逐步要挾西方與中國脫鉤;威懾中國對台灣的意圖,乘戰爭期間中國不敢動手的機會,將台灣問題國際化,使得保護台灣成為一個國際法,增加中國國內對政府的壓力。

如果戰爭持續十年,俄烏雙方都無法支持了,談判很可能以馬斯克的建議為基礎形成:克裏米亞歸俄,四州還烏,俄被扣押在歐美的財產作為戰爭賠償。普京可能早下台了,基於戰爭期間,中國並未給與俄國很大的幫助,俄國人對中國失去信任,新政府還是親美的,俄國人也接受了失去烏克蘭,甚至白俄羅斯,中亞勢力範圍的現實。原蘇聯共和國都選擇加入北約。大大削弱的俄羅斯,在實力的減弱和地緣政治的束縛下,不得不成為一個遵紀守法的民族。它的未來,不能再憑蠻力,而要憑其和平競爭的能力,像日本,德國一樣,重新贏得其光榮。

如果美國這個戰略成功,對中國也不是什麽壞事。中國像俄國一樣,也成為一個受到束縛的大國,台灣是不要指望了,但依然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獲得商業和經濟的成功,從而贏得世界的尊重!

但是,以上是美國的願景,對於中國,失去台灣,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約束當然不是最優解。但要打破這個願景,中國必須盡快以某種形式介入戰爭,讓俄國獲勝,至少是在不失去四州情況下的和平。如此,俄國永遠也無法融入西方,隻能依靠中國。而美國,甚至台灣本身也不敢做永遠離開中國的安排,如此中國獲得了在地緣政治上對抗美國的地位。

無論中國還是美國,都不能讓俄國輸,這就是目前的地緣政治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