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哪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文章來源: 朱頭山2021-10-21 20:23:11

在Amazon prime搜索,居然找到一部叫“二戰日記”的長片,把二戰從1939年9月1日,到1945年8月15日每一天都記下來,總共有70多集,每集1小時20分左右。估計不太有人會有耐心看這樣的片子,我也是閑著無事,就想看完第一集完事吧,不料一看竟然看出新意,一晚上連看6集,那就是快8個小時,對原以為很熟悉的二戰曆史,居然有了新的體會。

大多數人對自己未親曆過的曆史,也就知道個大概。親曆就不一樣,我以前寫過《華主席時代》,就覺得和官方曆史很不一樣,鄧小平上台後華國鋒還兼任了總理,鄧小平發表講話,說他的任務就是輔助年輕人,現在想起來就是個圈套。但這些細節,很容易被人遺忘了。一個人不可能親曆所有曆史,但這類曆史日記式的節目,倒是給人一種親曆的感覺。

我們所了解的曆史,把二戰描述成希特勒一個人的陰謀。他一走上政治舞台,就處心積慮要發動世界大戰。而二戰的整個過程,仿佛都是預設好的,希特勒征服了波蘭,就會征服西歐,然後撲向俄國,來奪取他在自己書中描述的生存空間。

但看了“二戰日記”,覺得不是這麽回事。二戰其實有很多可能性,並不是一個預設好的故事,曆史變成今天我們看到的樣子,其實是有很多偶然性的因素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當德國和蘇聯合手瓜分波蘭後,德國消停了一段時間,頻頻對英法伸出橄欖枝。蘇聯卻忙的很,拚命擴張土地,消化蘇德條約中德國許諾的好處。但在芬蘭,蘇聯碰上了釘子,小小的芬蘭就是不從,蘇聯出兵,還損兵折將,大丟麵子。

大家對蘇芬戰爭的印象,就是蘇聯大敗。其實這隻是前兩個月的事,蘇聯換上了鐵木辛哥(像個蒙古名字),就開始壓著芬蘭打了,芬蘭亡國在即。英法判斷此事是蘇德合作瓜分歐洲的行為,除了在國連將蘇聯驅逐出去外,英法認真地考慮了對蘇宣戰,並派出遠征軍的計劃。得到消息的納粹德國,對此也作出決策,如果英法對蘇宣戰,德國將站在俄國一邊。辛虧芬蘭屈服了,否則,二戰的曆史真是另一番景象了!

希特勒在成功征服波蘭後,一度是想收手了。他的施政目標已經超額完成,威望如日中天,接下來就是好好消化他的成就的時候了。雖然在《我的奮鬥》中,他提出過生存空間的問題,但寫書的時候,他什麽也不是,也沒想那麽多。現在成了德國的獨裁者,當然得考慮一下現實了。俄國,英國,法國都很強,一戰時德國有奧匈帝國和土耳其這些強大的盟國,尚且敗給他們,現在德國一個盟國也沒有(那時意大利還沒決定加入他的行列),怎麽敢從他們手中搶土地。

希特勒向英法提出了建議,這次是帶有一點誠意的,但英法經過慕尼黑之變,名譽掃地,再也不信任德國了。特別是英國,好戰的丘吉爾在政府裏占了上風,任何與德國和談的建議都成了禁忌。可以說,英法把德國逼成他們希望的樣子。這對他們並沒有什麽好處,法國亡國,英國也差一點!如果英法這時接受談判,可能世界大戰就結束了!

二戰這場故事中的主角配角,都有自己的不是,都是憑著自己的本性行事。可以說,在雪崩之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1991年兩德行將統一時,波蘭是最擔心的一個鄰國,堅決要求德國作出領土保證。波蘭現有領土包括原普魯士故土,當然心慌。德國作出了保證,但也要波蘭對二戰前後對德國人的暴行作出書麵道歉,波蘭也做了。二戰後,波蘭人對波蘭土地上,以及新劃歸的原德國土地的德國人進行瘋狂報複,燒殺淫掠,無惡不做,這也就算了,畢竟德國是戰敗國嘛!可波蘭比較作的地方,是在戰前德國氣焰直上,不住地尋找借口入侵波蘭之際,波蘭居然也敢迫害德國人,那些德國宣傳片上播出的事,居然有很多是真的!

芬蘭一早就象波蘭,朝鮮這樣是夾在兩強之間的苦逼民族。瑞典在十八世紀是強國,和崛起中的沙俄打了近百年,戰場幾乎都在芬蘭。芬蘭最後選擇成為沙俄的“特別行政區”,日子過得好多了。沙俄送吃送喝,關懷備至,還允許芬蘭一國兩製。芬蘭在1906年就成為普選製的憲政民主國家。芬蘭人勤勞聰明,善於經商,又加俄國照顧,不久就成經濟強國,就有點民主優越感,反而看不起俄國了(有點象香港人)。趁俄國十月革命大亂,宣布獨立。蘇俄深陷內戰,無暇東顧,就承認了芬蘭的獨立和明顯人為東移過的邊界(離列寧格勒僅30公裏)。

二戰前,蘇芬關係緊張。芬蘭政府非常反共,也養著一大堆白俄。蘇德簽約,秘密條款中芬蘭屬蘇聯勢力範圍。斯大林以此要求以一塊兩倍大的土地交換毗鄰列寧格勒的戰略要地,在當年這總的來說不算過分(想想日本直接開進中國東北,蘇聯也直接占領了波羅地海三國),但芬蘭不從,不但不從,民主政府為了選票,還故意挑釁。蘇聯大軍壓境,芬蘭傾力抵抗。戰爭初期令世界大跌眼鏡,蘇軍傷亡慘重,這令德國軍方也大大小看了蘇聯,從此萌生了侵蘇的念頭。此時國聯開除了蘇聯,英法成立了援軍準備出發。但芬蘭由於一個重要防線失守這時屈服了,蘇芬停戰。蘇聯得到了戰前要求的領土卻拒絕交付許諾交換的土地。芬蘭人覺得氣憤屈辱,更是輸得不服,群情激憤欲複仇,以後就參加了德國組織的反蘇同盟。

短暫的蘇德同盟,開始是便宜之交。我現在也不清楚納粹主義和共產主義為什麽是死敵。納粹的黨名就是德國社會主義工人黨,共產主義是西方人叫的,共產黨都稱自己是社會主義,兩黨的教義很接近。我覺得不是因為教義,而是因為納粹黨在發展期間,其主要敵人是德國共產黨,其次共產黨的先知馬克思是猶太人,共產黨也被貼上了猶太人的標簽;再次是對基督教的態度,納粹還是信教的,把無神論者的共產黨視為宗教敵人。

蘇德在西方備受排擠,最後決定抱團取暖。德國受西方排擠得更多,所以對蘇聯也有點委曲求全。隨著德國勝利的腳步增大,居然打敗英法,全囊西歐。這時,蘇聯雖然要作必要的防範,但也不必過度激惹德國。可能斯大林咬定希特勒不敢兩麵作戰,依然予取予奪,獅子大開口,把希特勒惹火了。

蘇德戰爭並不是必然的,兩者的交易還過的去,各自奪得了一戰後失去的權益:蘇聯收回了波蘭,波羅的海三國,芬蘭的一部分,以及失去給羅馬尼亞的一部分土地;德國收回了一戰後失去的故土,把歐洲日耳曼人國家大部分收歸囊下,也把原奧匈帝國的故土都收為己有,或成為附屬國,成了西歐名副其實的主人。如果蘇德兩國能保持和平關係,英國最後隻能和德國談判,世界的格局大約是:蘇聯得到原沙俄的勢力範圍,大英帝國依然保持,德國除了在西歐保持霸權,領土擴大外,可能會奪取法國在非洲的殖民地;英德瓜分土耳其在中東的勢力範圍; 美國依然保持在美洲的霸權。

就算蘇德不戰,亞洲的形勢可能變化不會太大:英美如果不能容忍日本在亞洲的霸權的話,戰爭可能不可避免。如果美日交戰,沒有歐洲戰爭牽製的蘇聯可能加入對日本的戰爭,戰場最可能在滿洲,日本會敗得更快。英美蘇會主導中國的局勢,形勢很可能和現行曆史一樣,國共會交戰,最後共產黨得勝。由於德國的存在,美蘇不會成為冷戰的主導方,因此美蘇之間不會你死我活,共產黨不願意也得同意南北分治,出現北華南華,幾十年後,北華衰落,南華崛起,最後和平統一。但中國的版圖不會像現在這樣大,就算一樣大,也是邦聯製的,西藏,內蒙,新疆都是自治的,但台灣可能是完全管控下的。

所以說,曆史沒有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