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的政治和文化遺產
文章來源: 朱頭山2021-03-27 14:56:01

西方曆史很難學,特別是到了中世紀那塊,光那些民族,國家,要記住都不容易。但如果你仔細研究一下羅馬帝國,準確地說是包括羅馬王國,共和國和東西羅馬帝國的一個曆史整體,那倒是可以整理出一個比較清晰的脈絡。

就像中國的曆史包括很多的朝代,時期一樣,羅馬也包括很多不同的朝代,但因為羅馬整體滅亡了,現在沒有一個叫羅馬的國家,意大利也隻不過剛好處在當年羅馬那塊地方,並不是羅馬的全權繼承者。因此,現在我們可以把羅馬作為一個曆史整體來研究。

羅馬肯定是人類文明的一個高峰,在2000多年前,就把人類從科技,文化,生活都推到了一個耀眼的高度。看看那些羅馬時期遺留下來的輝煌的建築和道路,供水和排汙等基礎設施,很多現代國家今天也沒達到那種水平。除了技術和基礎設施,羅馬還建立了完整的國家係統,有法律,有共和體製,有包括娛樂,圖書館,教育等的文化係統。羅馬的軍隊占領了哪裏,就在哪裏複製其整個係統。在羅馬時期,類似羅馬的城市造了上千個,每個城市都有和羅馬類似結構,隻是大小不同而已,今天的巴黎,倫敦等歐洲大城市的雛形都是羅馬奠定的。

羅馬內部並不是同質的,從文化背景角度,有拉丁和希臘兩大派別。希臘出現得比羅馬早,但在羅馬發展的早期,希臘國家群依然存在。以後羅馬吞並了希臘,但希臘的文化也沒滅亡,在羅馬境內,東部和北非很多地方都是講希臘語,傾向希臘文化的。當羅馬分裂為東西兩個獨立的部分時,東羅馬呈希臘化,而西羅馬拉丁化,兩部分分別用希臘文和拉丁文。基督教在兩部分也分別進化為東正教和天主教。

在羅馬帝國後期的蠻族,征服了西羅馬。但這些蠻族,最後還是接受了羅馬的文化,皈依了基督教。就像中國的蠻族,在滅了漢人的皇朝後,最後還是接受了漢文化一樣。以拉丁化的日耳曼等蠻族為主導的那些帝國和國家集團,和東羅馬及其繼承者,上演了一出延續至今的拉丁-希臘文化對峙:查理曼帝國-東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哈布斯堡帝國-沙俄帝國,西方集團-蘇東集團和現在的俄羅斯。

到中世紀末期,基督教出現改革,又從天主教中分出了一個支派:新教(Protestant). 碰巧西北歐的日耳曼人都是新教徒,他們從拉丁圈分裂出來,最後反而成了天之驕子,引領了工業革命和資產階級革命。日耳曼的盎格魯撒克遜一支,相繼建立了大英帝國和美國,稱霸世界凡四百年,拉丁派的法國和希臘派的俄國,蘇聯都嚐試挑戰過,但都沒有成功。

基督教也是羅馬的一個重要的,影響深遠的遺產。羅馬強盛後,人的貪婪本性就顯露出來,羅馬人過上了驕奢淫逸的生活:羅馬的浴池是男女共浴的,這導致了羅馬人縱欲的習性;羅馬人貪吃,吃飽了人工嘔出來,繼續吃,一餐飯可以這樣反反複複吃一天;羅馬人娛樂至死,鬥獸場一開一天,上午人獸鬥,中午處決犯人,下午人和人鬥,全城的人都可以免費去觀看.....在這樣的生活下,羅馬人從精神到體質都墮落了,雖然統治者也搞過反腐,無奈無法戰勝人性,還是治表不治本。然後,羅馬統治者想到了被壓迫了上百年的基督教。

基督教的特點是隻有一個至高無上的神,每個人都是罪人,需要終生自律,潔身自好,行善贖罪,才有可能最後為主原諒,得到永生。羅馬腐敗的生活,需要這樣一種強調自律苦行的宗教來約束,於是基督教被升為國教!基督教抑製了人性的腐敗趨勢,也給世界帶來了深遠的變化!

西羅馬後的西歐,神權統治了人們的精神,進入了黑暗的中世紀。但世俗的政權並不完全受教皇的指使,神權和王權處於對立統一關係中。文藝複興運動,實際上是人權對神權在精神上的反抗,當神權失去了對人們的精神統治後,人們的自主精神得到了鼓舞,一係列的資產階級革命,最後產生了西方民主政權。但在完全世俗的社會裏,人性又會腐敗,於是基督教的作用被定位為人們的精神家園,當然也起到了社會教化和道德引導的作用。美國信教的人達90%之多,基督教對美國的社會穩定和社會風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東羅馬及其後的東正教世界,形成了政教合一的體製,宗教成了政權的一部分,而不是像西歐那樣政教是分離的。東羅馬的繼承者俄國,即使在高舉無神論的共產主義時代,其俄式共產主義也帶有政教合一的色彩:總書記成了沙皇,而死去的列寧成了上帝,那些黨的儀式,黨歌,宣誓,無不類同於東正教。雖然按馬克思的原意,共產主義是無神論的,唯物主義的,但你看看如今尚存的蘇式共產主義活標本北朝鮮,活脫脫一個政教合一的政權。中國最近的曆史,也在重複著古羅馬的那段往事:一繁榮就娼盛,江胡時代的腐敗可與羅馬相比,所以要反腐,所以要提倡初心,所以又要樹毛當上帝,習當沙皇。曆史總是不斷重複的,所有古代史都是當代史,看到曆史,就能知道現在,預測將來!

羅馬的法律,直接進化為現在的大陸法係。中國也屬於大陸法係,相對立的是英美等國的海洋法係。這兩大法係的區別一般人也說不清楚,我隻知道海洋法係,判定是否有罪是要由一些智商比較低的庸人陪審員決定的,而大陸法係是法官說了算的。

羅馬的文字拉丁文和希臘文,是現代西方主要語言的鼻祖。俄係語言的字母來自希臘文,英語法語等字母來自拉丁文。

羅馬的那些標誌性建築,也被現代很多國家繼承了。美國華盛頓的建築群,就仿自古羅馬;希特勒如果勝利了,他要建設一座大都市,日耳曼尼亞,基本是古羅馬的重現;俄國的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則明顯模仿了東羅馬的康斯坦丁堡(不是伊斯蘭化的伊斯坦布爾)。

羅馬的那些標誌性符號,也被很多現代,近代國家繼承。納粹的舉手禮(美國二戰前唱國歌的禮節也是羅馬式舉手禮),墨索裏尼的法西斯手仗,都來自羅馬。俄國的沙皇,德意誌第二帝國的皇帝,都是凱撒的俄德語發音。俄羅斯的雙頭鷹國徽,美國的鷹徽,納粹的鷹徽,也都來自羅馬。

羅馬雖然滅亡了,但它的政治和文化遺產,依然和現代世界同在,依然散發著耀眼的文明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