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的尼亞加拉大瀑布
文章來源: 紅裙綠意2017-10-17 22:03:16

剛過去的這個長周末,我們一家去了一趟尼亞加拉大瀑布。大瀑布去過好幾次了,去一趟不費事,2小時就到了。

大瀑布值得多次去看。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天氣,不同的時間,不同的角度,觀賞大瀑布的感受是不同的。這次去幸運地看到了彩虹。

我們到達大瀑布時已經中午了。天氣不太好,雲迷霧鎖,陰沉沉的。

從停車場出來,一眼就看見一座長長的建築物。這是加拿大於1906年在尼亞加拉河上建立的第一座水電站,1974年關閉了,不再工作。據說,關於這座水電站還流傳有Ghosts的故事。

1881年美國在尼亞加拉河上建成了第一座水電站,也是世界上第一座水電站。美加兩國建立水電站有兩個目的,一是為了發電,二是為了控製水流量,減小水流對瀑布懸崖的衝擊,控製瀑布的後退速度。

 

快到尼亞加拉河邊時,女兒發現一棵樹很特別,外形像個動物,裏邊是空的。

 

我們來到尼亞加拉河邊。伊利湖水順著蜿蜒曲折的尼亞加拉河床,滾滾東流來到這裏。

 

在圖的右上角好像是條小船。鏡頭拉近一看,果真是。回家上網查了一下,這是一條有故事的小船。過兩天我另開一帖講它的故事。

 

尼亞加拉瀑布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和美國紐約州的交界處。曆史上,為了爭奪這塊寶地,美、加兩國曾於1812年至1814年間進行過激烈的戰爭,戰爭結束後,兩國簽定了“根特協定”,規定尼亞加拉河為兩國共有,主航道中心線為兩國邊界。從那時起,兩國在瀑布兩側各建一個叫做尼亞加拉瀑布城的姐妹城,一個隸屬於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加一個隸屬於美國的紐約州,兩城隔河相望,由彩虹橋連接。

 

沿著河邊往東走,遠遠地看見尼亞加拉大瀑布了。

 

更新世時期,巨大的大陸冰川後撤,大理石層暴露出來,尼亞加拉河道在這裏橫亙了一道石灰岩構成的斷崖,滾滾而來的尼亞加拉河水流經此地,以銀河傾倒之勢衝下斷崖,聲及數裏之外,場麵震人心魄,形成了如今的尼亞加拉大瀑布。

 

通過推算冰川後撤的速度,瀑布至少在7000年前就形成了,最早則有可能是在2.5萬年前形成的。當時瀑布應該位於安大略湖的南岸,高度應在100米以上,聲勢之大,應遠非今天所見瀑布之能比擬。

 

由於瀑布的常年衝蝕,使得石灰岩崖壁不斷坍塌,致使尼亞加拉瀑布逐步向上遊方向後退。 據1842~1927年觀測記錄,平均每年後退1.02米,落差也在逐漸減小,照此下去,再過5萬年左右,瀑布將完全消失。

 

為了挽救尼亞加拉瀑布,20世紀50年代以來,由於美、加兩國政府耗費巨資采取了控製水流、用混凝土加固崖壁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瀑布後退速度控製在每年不到3厘米。

 

尼亞加拉這一奇跡一直不為西方人所知。直到1678年,一位叫路易斯·亨尼平的法國傳教士來到這裏傳教,發現了這一大瀑布,把這一勝景介紹給了歐洲人。

 

這就是加拿大一側的尼亞加拉瀑布!

 

碧水翻騰,雲迷霧鎖,一卷白綠兩色絲簾掛在天邊。

 

19世紀英國作家狄更斯遊覽尼亞加拉瀑布之後說,他看到的瀑布如此清靈,如此虛幻,而又如此輝煌的色彩,感到他自己象是騰空飛起,進入天堂……

 

19世紀法國文豪夏多布裏昂來此,見瀑布似“十萬急流”“洶湧似海”“閃爍千道彩虹”,霎時一腔心潮,突發從穀底觀瀑之奇想。他攀附崖畔藤梯而下,結果跌落在裸岩上,摔折了左臂。

 

寬闊的尼亞加拉河水匯聚到狹窄的馬蹄形瀑布,奔瀉而下,激起衝天的水霧。

 

水流以排山倒海之勢垂直跌落

 

水聲驚心動魄。

 

朦朧神秘的水汽。

 

載滿旅客的遊船駛向瀑布,猶如激流中飄動的一片紅葉。

 

下午3點多鍾,太陽從雲層後邊出來了。水霧在太陽的映照下,一道彩虹掛在尼亞加拉河上空,斜跨過彩虹橋——彩虹橋的名稱應該就是這麽來的吧。

 

尼亞加拉瀑布由3部分組成,從大到小,依次為:馬蹄型瀑布、美利堅瀑布和新娘麵紗瀑布。

 

加拿大一側的大瀑布外表呈馬蹄狀,故稱馬蹄型瀑布。馬蹄瀑布長約675米,落差56米。

 

美利堅瀑布在美國境內,落差處騰起的巨大水霧十分震撼;新娘麵紗瀑布也在美國境內。瀑布長約320米,落差58米。由於湖底是凹凸不平的岩石,因此水流呈漩渦狀落下,與垂直而下的大瀑布大異其趣。在美國境內看到的是尼亞加拉瀑布的側麵,在加拿大可以一覽全貌。

 

幾小時過去了,要往回走了,讓我再看她一眼。

隆隆的水聲,浩瀚的水汽,力與美的結晶,惟有天工可成——壯麗的尼亞加拉大瀑布!

 

再會,尼亞加拉瀑布,下次來欣賞你美妙的夜景,還有你在嚴寒冬季的寧靜美!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