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性關係:誰人不遇幹擾項
文章來源: 尤其開心USA2022-04-08 11:34:31

#攀岩物語#

晚輩問:和誰都好,看起來什麽都好,那是真的好嗎?

因為最近都投入在攀岩這項運動上,讓我立即想到了剛剛體驗過的一條路線上的“幹擾項”:圓型岩點!

圓,沒有攻擊性,看起來敦實友好,甚至可愛,一般人不會太抗拒。

對於新手,那就是幹擾項,因為無法控製。對於技術高超的攀岩者,可能同樣談不上喜歡,但也找不到抗拒的理由。但,如果一條路線全都是圓型或有弧度的岩點,那就是有難度,有樂趣的路線,比征服一條棱角分明便於拿捏的路線要有挑戰,有征服欲,可以證明自己的實力。不喜歡但嚐試體驗,前提要有大量的練習和實踐,捎帶挑戰與冒險,要儲備足夠的實力順其自然去完成。要準備消耗大量的精力。

花絮:爬到約10m的時候,以為手指頭要斷了,同伴大老遠跑來陪玩兒

騎虎難下也隻好堅持,(^-^)V

一定要實踐,實踐了就會明白攀岩其實是一項安全係數很高的運動,比跑步或者籃球,足球要安全。讓人驚喜的是,這項運動裏暗藏了太多讓人受益匪淺的啟示。

上周,也就是我第二次去LA的攀岩館完成首個5.10d那一天,遇到4位UCLA的學生。當時我有了小突破之後,在爬比較放鬆的路線,下來的時候,聽旁邊一條線有人在講中文,就情不自禁看了一眼。那條路線是新手路線,是所有人都能夠完成的設計,不需要任何技巧。攀岩者停在那裏,保護者和夥伴們正在給他出謀劃策。這種情況,顯然是心裏問題大於體能問題,大於一切問題。

但凡在攀岩館遇到說中文的攀岩手,我都會稍微關注和主動交流鼓勵。和他們也不例外。他們很聰明,我接觸的大部分說中文的孩子初期領悟力都超其他族裔的孩子。簡單交流之後再次嚐試,那條路線就順利完成了。和他們強調,運動是長期有係統的練習過程,肌腱結實會保護骨骼,靈活度爆發力練習等等達到一定水準,水到渠成的完成攀岩路線會讓人受益匪淺。運動會讓職場的有效壽命拉長,比如他們未來可能會從事的科研。

當然,我也強調了Burpees的親和力。

我同伴前晚作業做到很晚,狀態欠佳,選擇了中等難度布滿圓形弧度岩點的路線,眼看著也就1/3就下來了,我就降低難度也選擇了類似的路線。那條路線的岩點有很多弧度(那種看起來很友好的憨憨的圓),不方便新手控製。稍微停頓之後,我沒有觸碰每一個岩點,而是放棄了讓我不知所措的圓形岩點,嚐試觸碰相對容易捉拿的岩點來節省路線和體能消耗。這裏要感謝長跑積累的靈活度和耐力。

這樣一來,圓形和有弧度的岩點便成為幹擾項,隻有在跨過它時做為腳的著力點稍微停留,或者幹脆不去碰。

從中領悟到,做為新手,就是要紮實基礎訓練,這不僅在技術上會有安全保障,更能讓心裏有足夠安全感,從容完成基本路線。新手不要多想,就規規矩矩按部就班,反複練習完成量化積累,安全完成基本路線不會有大問題。

進階之後,對項目的體驗會更加豐富,每條路線觸頂會帶來巨大鼓勵。此時就可以考慮均勻分配體能,觀察岩點布線的重點項,避免幹擾項。有些幹擾項非常友好,但如果消耗過多精力去掌控,客觀上就沒有體能和能力去完成路線,心理上也會遭受挫折,最終無法完成觸頂目標項。

Fun and enjoy,是持續下去的動力。不飯(Fun),也不會恩驕、恩驕易(enjoy),漸漸就失去攀岩的動力。

不得不說,一切都在神的計劃裏。生活方方麵麵布局了神的啟示,以助力我們順利走完人生全程。

把這段感悟平移到人生,即是:

1、聚焦跨越與超越,疏忽基本訓練or積累,或者幹脆選擇不適合自己的路線, 無法觸頂財迷

2、與幹擾項周旋消耗過多精力,走到半途已受到重創,沒有能力也沒有信心去觸頂財迷。想將幹擾項轉為支持項,要考慮精力和時間成本。

 

調整/修複方案?

推是沒用的。再鼓勵,客觀上沒有能力完成就要及時止損。適當休息後,重新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路線,在已知幹擾項的基礎上,均衡分配體能,再次嚐試觸頂。

加油現在很迷,好玩,並且感恩!

***********************

兩性關係在哪兒?

扣題:擇偶和交友也一樣!想輕鬆快樂,成功圓滿,就不能找全圓。

4/8/2022

這條路線比較輕鬆好玩,用心體會過,所以每個岩點都能寫出一篇人生感悟。F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