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改變了我多少
文章來源: 天涼好秋2023-03-26 08:05:29

瘟疫象上帝之手,來無影,去無蹤。這折騰了全球三年的新冠病毒似乎突然就消停了。雖然網絡上還是有人在議論要不要戴口罩,我感覺它是不會再回來了。

周六下了一天雨,除了上午開車去超市購買了一周的食物,剩下的時間都是在家裏度過。

我做了完整的三餐,簡單卻很合我的中國胃。越來越能從食物裏品嚐出美感和味道。

工作日的早晨都是牛奶,麵包,雞蛋,培根,沙拉之類的,到了周末突然想換一下口味,用冰箱裏剩的一個白蘿卜和小牛肉丸子做了一個湯,又烤了兩張Naan。吃起來挺舒服的。

中午的時候烤了排骨,用菠菜,胡蘿卜絲和粉絲拌了一個沙拉,伴著新蒸的香噴噴的米飯,再來一杯芒果smoothie,感覺挺清爽的。

晚飯更簡單,用意大利瓜和玉米粒做了疙瘩湯,上麵打了雞蛋絮,拿出腐乳和榨菜絲調味,喝下去暖暖的,一直是我的最愛。

我用手機拍下來留念。LG在旁邊笑我說是不是顯得太窮了。我說簡簡單單自己吃著舒服就好,管別人怎麽看。

疫情帶來的一個後遺症是物價的飛漲。三口之家每周去一次超市的花費300塊錢下不來,這還不包括中間想起來什麽到附近的小超市去補一補。咖啡店,飯店,理發店都漲價了。最近一次去理發,付款的時候發現老板娘把小費的最低一檔悄悄改為了16%,我忍不住抬頭看她一眼,她稍有些不好意思,我沒說什麽,低頭付了款,道了謝離去。服務行業經過疫情的洗禮也都挺不容易的。

對於物價,除了慢慢適應,就是盡量減少在外麵消費,多在家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吧。

突然想起多年前在國內工作時遇到的一位上海大叔客戶,怎麽覺得自己現在的觀點有點向他靠近了呢。

那時候盛行公款吃喝,我們這些剛畢業的大學生也很快就被熏陶出來了。那時候也不知道為什麽公司的招待預算那麽高,動不動就去飯店吃,每次去都是大碗摞小碗,一多半都吃不完。走的時候一個個還都不屑打包,就那麽白白浪費了。

那時候的生活其實普遍並不富裕,但記得很多男同誌工作一段時間就吃個肚大腰圓,感覺皮帶都快係不住了。

唯有一次另類的經曆是有一次公司招待這位來自上海的客戶,他帶著一位美國客人過來談項目,說是還專門給我們帶來了正當季的上海大閘蟹。

到了飯店,我們主管項目的頭兒拉開架勢準備點餐,誰知這位上海人按住菜單,說不要浪費,隻要兩盤青菜,就著他的大閘蟹吃就好。飯店老板幸虧看我們是常客,不但沒有計較,還主動上來問候,並吩咐工作人員把上海老板的大閘蟹趕緊蒸了,趁新鮮給大家吃。

大閘蟹很快上來了,這時上海老板卻眉頭一皺,說不對,少了一隻,他來的時候可是清清楚楚數過的!

我們頭兒給他麵子把飯店老板叫來調查是怎麽回事,搞了半天是公司的大劉司機要了一隻蟹過去吃。那時候司機的地位很高,雖然吃飯不上桌,但肯定不會被虧待的,飯店老板都很明白這件事,對司機也是照顧有加。當時的場麵很尷尬,我們頭兒趕快轉移話題,才使得飯局不至於冷場。

回來後我們幾個人議論這件事,都覺得這位大叔好摳門,我們公司請客你省什麽,搞得我們都吃不飽!那時候北方人對上海人的stereotype就是花錢太計較,這次真是碰到了典型的例子。說到這裏恐怕要挨磚了,因為城裏有很多上海人。

不過出國這麽多年之後再回想這件事,我對上海大叔那一次的做法倒是能理解了,私人企業的老板一路打拚過來,每一分都是血汗錢,和拿著公款吃喝的人的感受肯定是不一樣的。

後來一次回國,聽說國內的公款吃喝風也改變了不少,很多人去飯店也有了打包的習慣,不再那麽浪費了,是件好事。

環顧家裏,疫情這三年我還真的有意無意地做了一些節流。

一是把閉路電視取消了。每個月100多元,那麽多頻道,每天除了睡覺前看半小時的新聞似乎根本就想不起來開電視。如今有了Netflix, YouTube, Amazon Prime, 電視真的沒有了必要。

二是取消了Costco的membership。加入Costco10年了,最開始的時候有點新鮮,去過一段時間,後來就覺得它的包裝太大了,種類也不是太豐富,不太適合我們小家庭的具體情況,不太明白為什麽那麽多同胞和印度人都喜歡去。跟當地同事聊,他們有Costco membership的幾乎沒聽說,也都是說覺得包裝太大,用不了。

三是最終和紙質書說Bye-bye了。疫情之初還堅持買紙質書讀,喜歡它的質感,覺得電子書傷眼睛。現在卻越來越習慣讀電子書了,雖然有的時候還是會擔心眼睛。今年也徹底和紙質的筆記本告別,開會記筆記完全習慣用電腦了。回辦公室幹淨利落一個筆記本電腦什麽都有了。現在看家裏書架上的那些書,那些紙張,覺得越來越沒有親切感了。今天在超市看到還有夾紙的binder在賣,想起疫情前的辦公室大批的文件都要打印出來整理到大大小小的binder裏, 都成災了。覺得它們離被時代淘汰的日子也不遠了。

第四,也是最大的改變,就是居家辦公讓我不用花那麽多時間在通勤上了。疫情中換了一個離家更近的工作,每周回一兩天辦公室,連地鐵都不用坐了。想想以前每天花在路上的那兩個小時的時間真是感慨萬千。

還有一個改變就是網購,雖然這個我仍然在學習中。以前是不習慣網上購物的,疫情中大件小件從Amazon上買了不少,感覺還是挺方便的。隻是還不太會網購服裝,這是我下一步打算學習的課題。以前由於在市中心工作,午休時間逛逛商場很方便,那時的衣服真是買了不少。疫情這三年幾乎就沒有買過正經的服裝。最近決定該收拾一下自己了,到mall裏逛逛,看到服裝商場很慘淡,關門的不少,剩下的幾家也似乎都是在甩賣以前的舊款。看兒子的衣服都是人家自己從網上買,應用自如,每次都很合身,從來沒見退過貨。看來真是應該好好學習如何從網上買衣服了。

疫情這三年奪走了全球680萬人的生命,也改變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除了對逝者的傷悲和悼念,我感覺疫情對我們的生活還是帶來很多好的改變,讓我們改掉了一些鋪張浪費,破壞環境的壞毛病,學會更加實際,更加靈活,更加智慧地利用資源,還促成了網絡技術,人工智能的巨大發展。

翻翻我寫的記錄COVID-19的博客,竟然有50多篇。疫情讓我體會最深的就是對生命無常的認識。明天會發生什麽我們無法預測,活在當下是我們唯一能夠把握的。

但願這篇能給這段特殊的日子畫上一個句號。期待疫情後的第一個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