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視角下的中國近代史新解讀22
文章來源: 豆腐幹2016-05-24 05:59:57

2.怎麽來理解外資匯入的作用?

剔除僑匯,能平衡中國的國際收支的關鍵所在,隻有外資。這個沒有疑問,問題是怎麽合理地解釋外資進來的過程,方法。因為不可以籠而統之,認為金本位後歐美白銀泛濫,流為無用之物,中國是用銀大戶,白銀自然就大量流進了中國。要知道印度一直是吸收世界金銀的大戶,吸收能力遠遠高於中國。東南亞草莽之地,二百年的開發,經濟就繁榮過中國,那邊華人多,也隻相信銀元,因此也吸收了大量的白銀。所以白銀要進入中國需要過印度,東南亞二道關,最後流入的數量並不很多。海關紀錄顯示,1894年到1913年,戰前這些年白銀淨流入不過1億關兩,一戰中還倒流回歐洲8170萬關兩。[1]戰後1918年到1931年才有大量白銀流入中國,淨值在8.4億關兩左右,這筆白銀是中國近代史裏的又一個謎。謎底我以後慢慢會給大家猜一猜的。現在我隻想說,簡單地認為這就是外資匯入,是不妥當的。而且這些流入的白銀跟外匯平衡又有什麽關係呢?外資要起到平衡中國國際收支的作用,必須以外匯形式進來。

中國比較早的外資研究就是1930年代的雷麥,即使他也隻是籠統地辨認了當時的外資,估算了它的價值,30億美元。那麽這30億美元中哪些是利潤留成?哪些是外部匯入?哪些是原始資本?哪些是資本增殖?這位開山鼻祖也是稀裏糊塗的,隻是粗略地認為50%的外資是外部匯入的,這個無從考證。後來的研究都是在雷麥的基礎上發展的,根本拿不出準確的外資中由外匯匯入部分的數據。有當然肯定是有的,我知道很多外資廠商(英資居多)的股票票麵都是以英鎊或者港幣計價的。說明這些公司廠商都是在倫敦香港注冊的,那麽就存在著外資企業從國際金融市場募集資金的可能性。比如開平礦務局,100萬鎊的總股份,海外公司債50萬鎊。至於從1900年到1930年期間到底有過多少中國企業,不管外資中資在海外發行過股票或公司債?總金額多少?我還有待學習。即使按雷麥說的,曾經有過15億美元,3億多點英鎊的外資匯入,那麽你也得和投資利潤匯出衝抵以後才能得出淨值嘛!西方殖民主義者從1850年到1930年80年對華殖民,不可能沒有利潤匯出,不可能都留在中國追加了投資。有些研究認為外資在中國的利潤匯出可能在30億兩左右。那就是20億美元了,外資匯入和利潤匯出相衝抵,還指不定是正是負。再者說,華人對外投資也不能不考慮進去呀!中國資金就沒有購買海外股票,債券的?據楊格講,中國的外債很多掌握在中國人手裏,最多可能達到三分之一。什麽概念?截至1930年,中國的名義外債15億兩。所以不光是外人的利潤匯出,華人對外投資也是很厲害的,所有這些都需要和外資衝抵以後才能說事。那你怎麽來理解外資是平衡中國國際收支的關鍵?!

所以說難呐!不難,匯豐吃什麽飯?匯豐的利潤讓人羨慕,匯豐的地位讓人嫉妒。中國近代史上曾經有過多少人夢想取代匯豐,就拿華資方麵來說,有盛宣懷的通商銀行,有大清銀行,有中國銀行,甚至還有新加坡僑資的幾家銀行。最後都失敗了。沒有一家成功的。日本的橫濱正金銀行也一樣。那你想想,這裏麵沒有什麽技術含量呀!不就是匯兌嗎?拿自家的外匯先墊一下,買入白銀,買出外匯,等外麵的外匯來了,再買入外匯,賣出白銀。有何難哉?哈!不難嗎?盡管去試好了,最後都死了。死之前都要長歎一聲:“要能知道匯豐是怎麽幹得就好了,如此雖死無憾。”這就是匯豐的秘密所在,其實也是大英帝國統治世界的秘密所在,不說出來就能統治世界,說出來一錢不值:聽好了!你們大家做匯兌都是從多倉開始的,獨獨匯豐的匯兌是從空倉開始做起的。

 

[1]這是海關統計數。個人攜帶進來的白銀當以億計。見前文中國勞工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