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 (26)大學春秋- 你記得77屆助學金好拿嗎?
文章來源: chaly2016-02-28 07:48:08

6.5-大學春秋 艱苦的大學生活

 

七七和七八級的同學在生活方麵有著很多的共同點: 比如家裏相對的窮苦,錢較少,穿著比較簡單,零花錢少,相當的依賴學校的助學金。同時,學校的條件也不太好,住的和吃的都較差。許多同學都依賴政府的助學金來完成學業。總之生活比較艱苦,亞昌就是這樣過來的。

就拿宿舍來說,那個湧擠的條件是現代學生不可能想象的。亞昌的班有32位同學,其中二十六位男同學被分配在四個宿舍裏。每個宿舍隻能擺放四張單人床,上下架共有八個床位置,即最多能睡八人。如滿住的話,就真的一點空間都沒有了。按分配,兩個宿舍有七人,另兩個有六人。每人有一張小小的3尺長的桌子,擺在下鋪小床的前麵。一個床位的長度要擺兩小桌後,就不能放兩凳了,所以一位同學隻好坐在自己的床上。每人的東西往往是裝在自已的箱子裏。常用的放在床上。有一張床空位的宿舍,往往是放箱子和掛手巾或者少數衣服的位置。當然床低也是由於儲放東西的地方。房間除了睡覺休息的的地方,還是吃飯和學習的地方。因為地方小和人多湧擠,除非下雨,一般是沒有幾位同學會在宿舍自修的。亞昌和他的學習致友一般都選擇教室和圖書館學習。

除了住的條件差外,大體來說,大學生吃的也不好。 如果與農村夥食比,這也許不算太差,因為畢竟每天有兩餐飯吃。而農村隻有一餐飯而以。學校的生活有點像軍隊的做法,即大食堂煮飯,分飯,分菜,學生領飯。在第一和第二年,要求吃多吃少和選擇飯菜的靈活性是受限製的。 但是到了第三年,有了些改變,用飯票領飯,有條件好的同學可以要多點飯和多點菜。同時,還可以開開小灶。方式是有些學生帶來電絲爐,做點簡單的東西如炒蛋和煮麵條等,來改善生活。當然也部分同學到街上買吃。還有的同學的家靠近,還可以回家蹭飯呢!可是對亞昌來說,這些條件和生活都是可望不可及的了。

由於家裏兄弟姐妹多,亞昌在他班的同學當中算是比較窮的。所以,他一開始就希望能拿到較高的助學金。這事其實挺難辦的。因為他班的大部分同學都來自農村,家境一般也比較困難,都需要助學金。而助學金又有一定的的限製,不能滿足大部分同學的全助的要求。這給學生幹部帶來了困境和壓力。因為亞昌是學生幹部,所以在評定助學金時,感到有些為難。沒辦法,他隻好和其他同學一樣,把家裏的情況如實反映,然後由班會評比,再報係裏批準。結果是亞昌的助學金沒有得到最高的,作為學生幹部,不好意思和同學們爭了。亞昌的助學金主要是用於夥食費用。零用錢還是從家裏帶點來,盡管那是很少的錢。但對他來說,要到外麵飯店甚至小吃店去吃點零食那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因為剛剛結束了文革,又是文革期間長大的年青人,大部分同學的思想開放程度是不高的。亞昌他們除了繁忙的學習外,課外活動主要是文娛和體育。係裏雖然也有文藝隊,但文娛活動不多。隻是每學期或者每學年有一次全校演出。那時有少量的跳舞如交際舞,集體舞,或聯誼舞會等。亞昌從來都沒有參與過,交際舞就更不用說了。可以想象,身為學生主要幹部,都沒有參加跳舞,說明那時的亞昌,思想還是比較保守,不然就是把時間都用於學習和工作了。

與娛樂活動相比,亞昌比較能花時間去鍛煉。由於身體不是那麽強壯,對單雙杠之類的運動不太感興趨,跑步才是他經常並堅持的運動。他對各種球類都有興趣,由於天生和健康水平的限製,他的各項運動水平都是很一般。盡管如此,亞昌對每一項運動和每一節體育課都是很認真的。 例如,在學校運動會上,他代表本係參與1500米跑,盡管沒有名次,也是夠盡力的。 又如,在參加係裏組織的各班級的籃球賽時,他在一次的藍球比賽中把前右下牙都打斷了,而且到市醫院去拔牙再植入也不成功,造成了後來的用架橋法才補上呢!

大學的四年生活對亞昌來說是較為幸福和順利的,是一種苦中有甜有樂的生活。時至今日,他特別回味這一段的人生經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