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不上大夫”有多種不同的解讀
文章來源: 國府2015-12-16 09:43:25

“刑不上大夫”是保護官員嗎?錯,是催命符,死得更快!(賈誼)

“刑不上大夫”是保護官員嗎?錯,是催命符,死得更快!

賈生詩意圖 高向陽繪 網絡圖片

文/侯虹斌

最近,一係列的高官被查處,民間一片叫好,說這是打破了某級別的高官“刑不上大夫”的傳統。這符合民眾們對反腐的需求和想象,在此先不去談;隻是,對這個“刑不上大夫”的解釋,有多種不同的解讀

這是厚誣古人。以前的“刑不上大夫”,哪是這個意思?古代那些為了“刑不上大夫”而死去的高官們,多了去,好嗎?“刑不上大夫”有時是催命符,死得更快!

“刑 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這句話,出自《禮記•曲禮上》。就如同上文的誤讀一樣,過去一般都是理解為:“對大夫不能使用刑法,應該豁免;對老百姓不用講禮, 講禮是無用的。”仿佛是說官僚貴族們可以盡情地貪贓枉法幹壞事也不會受懲罰;百姓們則一定會遭受到粗暴無禮的對待。如果你說在古代社會裏,這是客觀存在 的,那我無話可說,這難以避免;但如果你說這就是《禮記》中對社會的道德期望和要求,那顯然是不合邏輯的。

其實,光是這句話,古代的許多 學 者已給過多種不同的解讀,有說是“大夫犯法,是在八議輕重,而不是在刑書;庶人忙於生計,很難準備好祭禮,不能要求太多”的,有說其意是“刑法不加重於大 夫,禮製不減輕於庶人”的,還有說“大夫不因懂得刑法而加重罪責,庶人不因不懂得禮製而減輕罪責”的,真是琳琅滿目。不過統而言之,“刑不上大夫,禮不下 庶人”這兩句話是並列的,責任和義務是對等的:貴族們固然享有特權,但罪行是另有裁決而絕非不問;百姓固然地位低微,但對他們的禮製的要求顯然也會低很 多。

西漢賈誼的解讀,就充分體現了這句話精髓。

賈誼給漢文帝上了一篇《治安策》,充分顯示了他作為一位戰略家的高瞻遠矚。 其 中就有一個建議:那些曾經處在尊寵地位的人,連天子都對他以禮相待,官吏民眾也曾對他表示過敬畏,現在即使有了過錯,皇帝可以下令廢黜爵位,可以罷除官 職,可以賜他死,可以滅了他的家族;但如果把他捆綁起來,牽著押送給司寇,編在徒官的管轄之下,讓司寇小吏咒罵和鞭打他,這就不適合讓一般民眾看到了。賈 誼認為,對有地位的大臣定罪時,不應斥責,不應正麵宣布他的罪行,還應為他隱諱。大臣犯了小罪,聽到譴責嗬斥就應該就穿上喪服,盤水加劍,到房間去請罪; 大臣犯有中等罪行,聽到命令便自毀容儀認罪;大臣犯有大罪,聽到命令便朝北跪拜認罪,跪下自殺。反正,就是不能當眾羞辱。

賈誼這番說法, 是 有其思想體係的。刑罰主要是指殘傷身體的肉刑,比如,刺臉的黥刑,斷腿的刖刑,剃發的髡刑,肢解或砍頭的死刑等等。而讓貴族們受到這些殘害和羞辱,會讓老 百姓消除對貴族的神秘感,喪失對政權的畏懼心。他的目的是保證嚴格的等級級差,高貴者永遠高貴,可殺,不可辱,政權方可永遠保持體麵。

漢文帝對賈誼的這番話深以為然,“是後大臣有罪,皆自殺,不受刑”。直到漢武帝時,從酷吏寧成等人開始,才又把大臣押入獄。

“刑不上大夫”是保護官員嗎?錯,是催命符,死得更快!

“刑不上大夫”是保護官員嗎?錯,是催命符,死得更快!

“刑不上大夫”是保護官員嗎?錯,是催命符,死得更快!

“刑不上大夫”是保護官員嗎?錯,是催命符,死得更快!(《大風歌》的漢文帝)

實 際上,正是因為賈誼的善意,這條規矩讓不少罪不至死的官員不得不自殺。自殺的官員名單太長了,我就隻挑丞相來說吧:在文帝之後、王莽新朝之前,丞相周亞 夫、李蔡、莊青翟、趙周、蕭望之(禦史大夫,最後未當上丞相)、翟方進、王商、王嘉等,都是自殺的;有的是不得不主動自殺,也有的是入獄後恨而絕食或自 殺。

當然,帝製時代的官員出事,絕大部分起因都是權力鬥爭,或者是得罪了執政者;上麵所說的丞相們的公開罪行都夠不上死罪。比如說,周亞 夫 是兒子購買了許多冥器沒有付腳夫的錢;李蔡是因為盜景帝陵園塚地而獲罪;莊青翟是因為手下三位長吏陷害張湯,武帝忽然想起張湯的好,要為張湯報仇;趙周 呢,明知列侯所獻的黃金成色不好或重量不足卻不上報;蕭望之更冤,是元帝聽從石顯等人建議為了掩飾自己的錯要把他下獄;翟方進是因為發生了熒惑守心的天 象;王商是因為子不孝、妹不賢等家事處理不好……

看《漢書》的時候我總是覺得好詭異:有沒有搞錯?這點雞毛蒜皮的小事也能搞死一個丞相?沒 錯。雖然背後主因是皇帝看這些大臣不順眼了,但擺上台麵的卻都是一些不是罪的罪,也虧皇帝們好意思。但從製度設計上來說,未必沒有理由。這個邏輯在於,高 官們有保持體麵的責任,隻要是挨罵了、審查了、雙規了,都是汙辱,都有自殺的義務;這種死,也是維護政府的顏麵。

受刑當然很悲慘,但至少還有翻盤的機會,比如黥布、孫臏;但如此要臉,就隻能活活冤死了。

想以前,人家固然有了貴族的特權和不同凡俗的政治地位,可他們也要承擔庶民不需要承擔的義務和責任。我們不能隻見賊吃肉,不見賊挨揍。

當 然,到了明代,由朱元璋開啟的對朝官極盡殘暴和羞辱的風氣之後,這些古訓就丟到腦後了。洪武一朝,官員被當場杖斃,剝皮實草,戴腳鐐上班,都成為常態。所 以常有“崖山之後無中國”的說法,認為在元朝之後的中國早就粗野不文,被蠻夷化了。

相 比之下,二千年前的賈誼夢想讓官員們體麵地伏罪,體麵地自殺,希望讓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級確保無虞,是可以有效地維護這個政體的穩定的;他算是有遠見的。可惜,君王不過是找借口除掉不合己意的臣子,“刑不上大夫”的 禮製淪為政治清洗的借口。最後,就變成了律令不重要,站隊才重要;禮製不重要,權力鬥爭才重要。

而今天更糟糕的是,雖然名義上取消了階級層級,號稱“人人平等”,實際上隻不過是“有些人更平等”。豪門貴族們往往隻享有特權,不承擔義務;也沒有羞恥心,更沒尊嚴。哪裏還有臉麵需要維護?

“刑不上大夫”是保護官員嗎?錯,是催命符,死得更快!

“刑不上大夫”是保護官員嗎?錯,是催命符,死得更快!

“刑不上大夫”是保護官員嗎?錯,是催命符,死得更快!

(《美人心計》中的漢文帝)編輯轉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