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摩門小帥哥
文章來源: 明靄曉雯2015-10-21 19:40:56

那天工作完成得早,感覺累了,就提前下了班。

我從一節地鐵車廂的後門上了車,發現車廂裏不似高峰時間那樣擁擠,空座位還有不少。向左看看,車廂後排坐著幾個高中生模樣的小夥子,正嘻嘻哈哈的互相推搡著。我圖安靜,溫和地朝那幫孩子們笑了笑,就右轉往前走,找了個臉朝前的雙人座位,靠窗坐下。

伴著地鐵行進中的節奏,從我身後傳來一句字正腔圓的中文普通話“照相機”。如此標準而清晰的中國發音,應該來自我的同胞。我不禁回過頭去尋找。可是,坐在後麵的乘客中沒有一個中國人,甚至連一個亞洲麵孔也看不到。我疑惑著轉回頭來,是聽錯了?或是幻聽?我看向車窗外,打算忘記這一段兒。

“您好”,剛才那個中國聲音又響起,一位身著白襯衫的、高個子高顏值的白人小帥哥,正微笑著看著我,用精準純正的中國普通話問道:“我可以坐在這裏嗎?”他指指我旁邊的空位。

我一下子被他那等Excellent 中文鎮住了,連聲說:“沒問題,沒問題。請坐”。

就這樣,我們用中文攀談起來。

我最想知道的是:“你學中文幾年了?”我問。

他回答:“一年多了”。看到我詫異的表情,他想了想,精確道:“一年零三個月了。”

怎麽可能呢? 太難以置信了!看看我自己:初中就上外語學校主修英文,在高中大學時不間斷地持續學習英文, 再加上來美國上學工作這二十多年。英語說到今日,一張口仍難掩“中國味兒”。還有我兒子:他比眼前這個白人孩子小不了幾歲。盡管我和老公費力不少,比如周末讓他上中文學校、假期送他回北京等,而至今兒子的中文還是磕磕絆絆的,發音滿是美國味兒。

“你到過中國嗎?你從小接觸過中國人嗎?你的親友中有中國人嗎?”我連連發問。實在不願承認自己語言能力的低下,還是希望從他身上找找原因。

麵對他一連串否定的回答,我汗顏啦!想不自愧弗如都難。

從他那裏得知,他的中文是在他們摩門教會組織的中文班學習的, 中文老師來自北京。他們在高中畢業後,自願為教會工作一年。他學習中文,不是自己選的,是教會指派的。

我曆來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隻不過對各種教會知之甚少。對於摩門教,更是僅知一二。記得一次幾家好友聚會,偶爾聊起宗教,有人說到摩門教可以“一夫多妻”。 一男生玩笑說,倘若如此,他要加入摩門教。另一男生調侃他:你晚上回家,摸著門叫:“老婆,開門”,而老婆不理, 於是你不斷地“摸門叫”。眾大笑。玩笑歸玩笑,事實上,“一夫多妻”製早在1890年就經美國議會禁止而在摩門教中廢止了。至今,在美國各界中,還湧現了很多表現傑出的、受人信賴和尊敬的摩門教徒。

說話間,他拿出一張摩門教會在鹽湖城的主教堂的相片,問我:“您去過嗎”?當時我還真的沒去過,於是實話實說。他更起勁了,給我講摩門教堂的宏偉,講鹽湖城的天然景致。

“是啊!”我說,“以後有機會一定去看看”。幾年後,我們家還真到鹽湖城旅遊了一次, 也參觀了摩門大教堂,算是沒有食言。當然,這是後話。

一路上,我們麵向前方坐著,輕鬆愉快地用中文交談著。其間,他那正宗的中國音、標準的普通話、準確的用詞、恰當的斷句,使我幾乎忘記了他不是個中國人,直到我問及他的名字 –

“Alexander”,他答道,純粹的美式發音。我禁不住側頭看他,方驚醒他是個土生土長的美國人。

地鐵抵達了終點站。下車後,Alexander加入了他的那幾位剛才坐在後排的小夥伴們,笑盈盈地揮手與我道別, “再見!”他用中文說。

“再見!”我微笑著向他揮揮手。盡管今後與Alexander再見的機率應該是零,但是我記住了這位中文天才小帥哥,見識了他的好學精神,也領略了摩門教的一個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