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那些建築分不清很頭疼
文章來源: 玉淵潭八一湖2016-08-21 16:53:30

歐洲那些建築我老是分不清

到歐洲旅行時看到一座座各種各樣的教堂古堡,常常讓人眼花繚亂,但讚歎之後往往說不出都它們的建築風格是屬於哪個曆史時期的建築形式。

其實梳理一下之後,那些古老的歐洲建築到底是什麽建築形式也就不難識別了。

上麵這個簡單的圖示告訴我們,整個歐洲建築風格都是在古希臘、古羅馬文明的基礎發展演變過來的。

希臘式建築的顯著特征是三角門楣放在圓柱上

三角門楣

希臘式建築用的圓柱主要有三種,下圖從左到右為: 柯林斯式, 愛奧尼式, 和多克式。

雅典衛城是希臘式建築的代表

羅馬式建築

羅馬人對建築工程的重大貢獻,是發明了一種被稱為“黏漿”(Caementum)的萬用材料,這是一種用火山灰岩、石灰和水拌成的石漿,再加上碎石或碎 磚,用之於建築業,非常堅固,又增添色彩。這就是世界上第一種足以支撐大跨度建築的混凝土。羅馬人發明了混凝土,從此大拱門、大圓頂、大拱頂就都能結結實實地自己立起來, 而無需像古希臘建築那樣靠許多柱子來支撐了,從而有了拱形頂這個建築史上劃時代的創舉。

古羅馬詩人霍雷斯說過,我們羅馬人征服了希臘,可是文化上卻被希臘所征服。所以羅馬人的建築也就是在希臘建築的基礎上加個拱。

看看如果在希臘建築後麵加個包子(拱)是個什麽樣子

國立台灣博物館就是希臘建築形式上加了個拱形頂。 這種形式的建築稱為羅曼式。

拱不單指拱頂還有拱門, 巴黎的凱旋門是個代表

羅曼式建築

羅曼式建築為歐洲中世紀一種以半圓拱為特征的建築風格,並從12世紀開始逐漸過渡到以尖拱為特征的哥特式建築。雖然對於這一風格的起源時間有從6世紀到10世紀等不同的提議,尚未達成共識,但其建築實例遍及歐洲大陸,使其成為自古羅馬建築之後第一種風靡歐洲的建築形式。

奧地利的施安格瑞伯恩教堂展示了半圓形的聖壇、淺的扶壁以及在屋頂之下的拱廊,塔樓是巴洛克時期的

目前世界上現存最大的羅曼式建築是德國的教堂施派爾主教堂

什麽是哥特式呢? 看看這個德國科隆的科隆大教堂就知道了

意大利米蘭大教堂也是個代表

拜占庭式建築

拜占庭的風格很好辨認, 有人把拜占庭風格的園頂比作“蔥頭”

這個是俄國人當年在中國哈爾濱的建的教堂

文藝複興式建築

文藝複興時期的建築是在希臘(三角加圓柱),羅馬(拱形結構)的基礎上的多樣化, 而且追求一種對稱美

巴洛克建築

梵諦岡的羅馬大教堂是巴洛克建築的典型代表

這上麵的整理並不是很細, 最多也就提供個大略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