幺妹和市場街
文章來源: 思念青荷2023-10-23 06:42:35

*美國南方出版社讓中文出版走向世界舞台*

內容簡介:長篇小說《幺妹和市場街》講述一個小女孩眼中的文化大革命。 

20世紀六十年代中期,主人公幺妹正在發育成長的生命和瘋狂不羈的文革交織在一起,就像家中那盆蓬勃盛開的太陽花,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在那個動亂的歲月,她目睹了人與人之間史無前例的階級鬥爭(其中包括滅絕人性的武鬥)和光怪陸離的人生百態,又看到了夾縫裏生長的良善的人性;在文革中她失去了親密的小夥伴,留下終身無法愈合的心靈傷痕。 

此書通過一個小女孩的心靈之窗,以一條街的故事為主要線索,圍繞批鬥、辯論、派係武鬥、抓小反革命等細節和場景,讓人們管中窺豹了解半個世紀以前中國社會那場"文化大革命"的反人類的、滅絕人性的、破壞曆史文明成果的野蠻醜惡的本質。

引子:

風和日麗,奼紫嫣紅。 20世紀80年代末的一個星期日,重慶市勞動人民文化宮三三兩兩的遊客悠閒地遊弋於鳥語花香之間。

「 媽媽!這是啥子花喲?」一個胖乎乎的小男孩,笑嘻嘻地指著一大片耀眼奪目的小花兒高聲地問道,圓臉蛋上的兩隻大酒窩盛滿了興奮與好奇。

「太陽花。」麵容清秀的年輕母親低聲答道,好像很不情願似的。她的眼目陡然讓花兒刺得很痛很酸。太陽花於她是那麼親近那麼熟悉,又是那麼遙遠和陌生,抑或還帶點恐懼,讓她既愛它又怕它。

「 媽媽,它為啥子叫太陽花呢?」小男孩索性蹲了下來,仔細地觀察那一片璀璨的星星。

「因為太陽出來它就會開花,太陽回家後它就睡覺了。」

「哦,我懂了。媽媽就是太陽,我就是太陽花!」茅塞頓開的兒子,站起來用藕節般的小手臂抱住媽媽的腿。

年輕母親微微上翹的嘴角擠出淡然的笑紋,但她並沒有像平常那樣立馬獎勵聰明的小腦袋幾個熱烈的吻,倒是無來由地掰開兒子肥嘟嘟的小手,腦裏鬱鬱地冒出一個念頭來:要是在十幾年前,肯定會一巴掌給兒子扇過去。因為那時太陽這個稱謂是屬於毛主席一個人的,像這樣說話是要被砍腦殼的。

第一章(節選)

1

「為毛主席而戰!完蛋就完蛋!完蛋廣播站現在開始第一次播音。革命群眾們,紅衛兵戰友們……」

公元1967年初春的一個清晨,9歲的路幺妹和以往每一個清晨一樣,被重慶市中心解放碑交電大樓上的「完蛋廣播站」亢奮的男高音震醒了。她一骨碌翻身坐起,揉了揉惺忪睡眼。身邊的媽媽劉小珍不見蹤影,她竪起耳朵聽了好一陣,整棟小樓沒有一絲動靜。很顯然,兩個姐姐又跳進革命的浪潮裏去了。幺妹滿肚子委屈,心想,難道年齡小就應該被革命拋棄嗎?這種歧視像潑灑的陳醋,讓她嘗到了酸溜溜的嗞味。

幺妹家在嘉陵江和長江匯合處,房子後麵臨江,前麵是一個菜市場,故稱市場街。她的父母在解放初期用1000元人民幣買下了這棟磚木結構的樓房。這條街有很多戶海員家庭,興許是離朝天門碼頭很近的緣故吧。

 小樓一底三層,每層有兩間房,樓梯在兩個房間之間。底層進門是一個過堂,後麵那間與其叫客房還不如說是避難所,它曾經接待過好幾個避難的黑五類(地主、富農、反革命、壞分子、右派)及其家屬。在幺妹的記憶中,它很少像現在這樣冷寂,也許是由於落難者不願意再連累路家,也許由於幺妹的大姐——所有的人包括幺妹都叫她大妹——陰沈的臉色和尖酸刻薄的語言趕走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