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比我大20歲的人們
文章來源: 影視音畫2016-10-12 00:10:09

出國經年,那些比我大20歲的人們,居然變得非常乏味。

我剛踏入社會時,我20多歲,他們40多歲。很多不懂的事情,他們教我;很多為難的事情,他們幫我;很多出錯的事情,他們護我---在我眼裏,他們是恩人。

出差旅行的時候,最舒服的位子是我的;聚餐的時候,最好的食物是我的;唱歌的時候,最好的麥克風是我的;跳舞的時候,最好的舞伴是我的---在我眼裏,他們是兄長。

我曾誇下海口,在國內,我沒有辦不了的事情,因為我有這些熱心友愛的朋友。

然而,現如今,那些曾經比我大20歲的人們大多都走下了崗位,稀了頭發,大了肚子。有的還開始受病魔折磨,更有的變得落魄和無助。於是,顯得垂頭喪氣,說話沒有了底氣。曾經的自信也消失了。

他們變得悶悶不樂,變得謹小慎微,變得謙和客套。

退休了的他們,失去了曾經的魅力。陳祖芬說得對,工作著是美麗的。似乎,與他們保持聯係,是困難的。

不是我不懂得感恩,而是我本能地沒有耐性麵對乏味。當然我不會流露,也不會敷衍。每次回國,也會送上問候。

於是,我知道,未來,我也是年輕人眼裏難以忍受的乏味的人;也會受到虛假的熱情的問候。

年老了,人最需要的就是陪伴。可是,你會放棄你的生活你的節奏你的興趣,去陪伴一個話不投機的垂垂老者嗎?

其實,人生晚年最好的陪伴就是我們的伴侶或自己的手足,彼此的生活有很多同步有很多交叉,交流才會有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