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天琪的離婚和花生的“病倒”
文章來源: 影視音畫2016-04-29 11:49:43

意外地,我看到了一檔采訪歌手杭天琪的節目錄像。杭天琪是有著與那英風格接近的歌手,唱紅了高亢的《黃土高坡》、《亞洲雄風》等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歌曲。在節目裏,杭天琪說在她最紅的八十年代,持續幾年,她的生活不是舞台就是錄音棚;她連續9年上春晚,享受著全家等候吃年夜飯的恩寵,完全把自己當明星當女王,卻不知道身邊人的感受。所以,她的丈夫出軌了,她的婚姻破了。她甚至淚撒現場,覺得除了愧對前夫,特別愧對自己的女兒,完全沒有陪伴她的成長。

顯然,任何成功需要投入,需要時間,需要精力,需要代價。

由此,我想到了我們可愛的花生妹妹。花生妹妹在文學城的“病倒”,不是與此很有些相同嗎?

花生妹妹活躍在城裏的時候,就像穿上了安徒生的紅舞鞋,無法停下腳步。

每天每天,她用心為我們寫博回複,為很多人留言說笑;她甚至每天長篇佳作;後來她為我們上載照片,一天一張;再後來,她為我們展現書法作品、繪畫作品;甚至還上載了她的跳舞視頻。

我們這群看著她盡興盡情玩樂的讀者,無不歡欣鼓舞,母性大發。很多人由衷地說著對她的愛和欣賞。特別是當她一天一篇地把自己陷入一段虛無縹緲的愛情中去時,我從對她的佩服轉為揪心了――這般投入的愛,沒有一點回報(反應),她該何等受傷啊。誰知道那個挑起她愛欲的男人私下對她進行了怎麽樣的挑逗,我隻大概記得一句“你說你喜歡看我寫你的文字,所以我就不停地寫”。可憐的花生妹妹,就因此不顧病體不顧真假地投入嗎?親愛的妹妹,你是個沒有媽媽陪在身邊的女孩,如果有,媽媽一定不會讓你愛得如此瘋狂和艱苦。

花生怎能不在城裏心力交瘁呢?我們的愛我們的誇,鼓動了花生妹妹的越來越多的投入;而對另一個虛擬世界的對象的愛,又使得她如癡如醉孤苦無比。想一想,一個失婚的帶著2個幼兒的年輕女孩,怎麽可能招架得了網友如此的厚愛和男人如此冷血的反應。她終於倒下了――身體病了,行為病了。

我在花生妹妹博文下沒有留過一次言,但,她關博後,我心中對她的愛和不舍久久無法散去。這是真愛真疼惜。

前天,我寫了“別在網上交友”,大多理智的人都讚同,個別在網上廣交朋友的人當然不同意。我相信,他/她有閑,有精力,更重要的是,他/她不會如花生那般把網友當親人。

如果你的生活每一天內容如下表,那麽,你怎麽可能四處溜達,四處留言呢?

人的行為

一般所需時間(小時)

睡眠

8

個人衛生

1

上班(包括路上)

10

看新聞(報紙電視網絡)

1

做家務(包括做飯)

2

與家人用心相處

0.5

寫博

1.25

看6篇博文

0.25

共計

24

另外,大多數女性每天出門前化妝打扮起碼半小時(阮玲玉畫條眉毛要2小時),護膚要1小時。有的人,還有自己的獨到愛好,比如攝影、烹飪、彈琴、看書、絨織、打球等等,更不可能天天上網天天寫博天天四處寫讚詞。

每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離不開長輩的提醒和引導。如果長輩夠智慧,那麽不僅孩子教育得好,而且孩子還可以少走彎路。觀眾/讀者是不負責任的。我們曾經給杭天琪雷動的掌聲,給花生妹妹滿溢的讚美,但最後,她們的生活還是靠她們自己撐下去。

對於已經成長的我們,生活中依然難免困惑,而我們的父母卻成了老小孩。於是我常常低頭暗歎:“真想當子路。”隻怕孔子不收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