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誰從遠古走來
文章來源: 艾麗思筆記2006-10-19 15:25:38
令人驚奇的是,科學家對銀河係有多少顆星星,似乎要比對地球上有多少個物種有更清楚的了解。

對全球物種的估計在200萬至1億,其中隻有140萬左右被定名,新的物種仍在不斷第被發現(甚至新的鳥和哺乳動物)。地球上究竟共有多少物種?迄今依然是個謎。

地球的年紀約為46億年,而已知地球上最古老的沉積岩是格陵蘭西南部,伊蘇瓦(Isuwa)地區的年齡為38億年的沉積岩,其中發現了一些有機物的微結構,已經證明是在水麵放電時產生的。這個發現說明,至少35億年前,地球上已經有了生命的存在。

生物在地球曆史的進化進程中不斷地發展著自我,目前現存的生物估計在200萬至450萬種,已經滅絕的約為1500萬種,它們的一些遺骸保存在地層中形成化石。

由於對生活環境的適應性變異,依門類不同,動物在各自形態和功能上差異懸殊。

動物界中種類最多的時節肢動物門,其中的昆蟲綱就有近百萬種。種類最少的是帚形動物門,共10種左右。

就個體大小而言,原生動物係由單細胞構成,是動物中最低等,最原始的類群,而脊索動物中的藍鯨,卻是體長可達30米的龐然大物。

在我們所熟知的史前動物中,恐龍(dinosaurs)是最為引人注目的已滅絕爬行動物。在晚三疊紀(三疊紀約於2,5億年前--2,08億年前),由假鱷類進化而來,直到晚白堊紀(白堊紀約於1,35億年前--0,65億年前)滅絕,在地球上生活了1,6億年,尤其在中生代最為繁盛,成為地球上獨一無二的主宰,中生代由此被稱為“恐龍時代”。

現知鳥類中最早的一種是始祖鳥(Archaeopteryx),化石產自德國巴伐利亞州的石灰岩中,時代為晚侏羅紀(侏羅紀約於2,08億年前--1,35億年前)。

先後發現的6件始祖鳥標本都同屬一種,學名原意為“印石古翼鳥”。大小似烏鴉,骨骼構造許多方麵還是爬行動物式,有尖利的牙齒,掌骨彼此分離尚未愈合。三指骨末端各還具爪,有一條由多節尾椎組成的長尾巴,但同時,它又有了鳥類所特有的羽毛。

在史前時代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大型動物是猛獁象(Mammuthus),也名“毛象”,是長鼻目真象科。更新世(距今248萬年)廣泛分布於北半球寒帶地區,身軀高大,體披長毛,一對長而粗壯的大象牙。猛獁象是石器時代人類的狩獵對象,一直存活到幾千年前才滅絕。

滄海桑田,鬥轉星移,物種的滅絕與發現本應是大自然的正常規律之一。目前平均每年大約能發現3個鳥類新種。1980年,科學家在巴拿馬熱帶森林裏19棵樹的研究中,發現全部1200種甲殼蟲中80%是未定名者。1990年,又發現了一個猴子新種。科學家們相信,在深海底部,可能約有100萬個未被描述的物種。

不斷的新發現,已經成為司空見慣的現象,促使去逐一打開動物界的奧秘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