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Sarlat ---法國南部的多爾多涅之行4
文章來源: 甫田2021-11-07 16:38:35

Sarlat 是座小有名氣的曆史古城,也是多爾多涅省的重要旅遊城市。距離我們租住度假房的Vezac 村約11公裏。是我們住在那兒的兩周裏經常會繞路特意經過的地方,—-因為城邊上有為我們提供製作日常入腹物的一家蛋奶肉菜果蘑麵包等等一應俱全的全天然食材店,非常好。隻是營業時間短。與其隔條馬路再前行3-4百米有家大型綜合超市,營業到晚間很晚(給我的印象它總是開門~~的)。不過這方麵將放在有關多爾多涅之行博文的最後一篇詳解。

Sarlat 是現在小城的簡稱,(因1965sarlat 與其身旁的另一小城 la Caneda 合並),她現在的全名是Sarlat-la-Canéda。是這一帶的行政中心(但願翻譯正確~)。

如我前麵的相關博文,在法國的大部分小城村鎮旅遊,令人心怡的活動之一便是穿胡同,而在Sarlat 則尤為如此。這個不大的城鎮裏竟有77座受保護的古建。據介紹是世界上古文物建築最稠密的地方。而事實上,在城中心一帶根本見不到新式房子,進了城就是步入了中世紀、文藝複興及後來的古舊建築群。在這裏的古殘狀的楞瓦攀錯、老舊的垣壁相接的一條條小巷中流連,會感覺到幾分較之這一帶別的小城鎮的稍微不同凡響的氛圍,這個中原因大概隱在城中的幾座貴族府邸斑駁、且黯且明的大窗之後。

據資料,此城在13-14世紀商業十分繁榮,但顯然並非那以後她就蕭條破落了:那裏的貴族府邸,今日的博物館,一直住著顯赫的人家。所以由此我判斷,這城是(至少)曆史上的貴區。這便是那種不凡氣質的由來。

本博文示出的兩座矗立於城中心位置的府邸是最為著名的。兩座建築相距不遠,一座是可追溯到13世紀的Gisson莊園。一座是建於16世紀的La Boétie府。   還有就是標誌著小城之源的本篤會(Benedictine)老教堂。。。小城是從8世紀起圍著這座當時的加洛林修道院而逐漸形成的。

再說小城的商業繁榮,如今此地的商業性恐怕是主要由諸多餐館和咖啡座支撐的。大中型商家應該都在城外邊的新建築中。小城中的個體戶小店鋪倒是還算不少,但我少有在城中遇到精品屋。不排除是俺不識貨的緣故哈。隻入足了一家幹花草工藝廊。店主還不讓拍照。

還有一次在小城邊上見有一家畫具店。特地找了停車的地方,然後一個人冒著瀝瀝小雨去探究竟。結果到跟前吃了閉門羹:—-小店暫停營業。

 

Sarlat的城中心廣場,每周有兩次農貿集市,不過我們一次也沒趕上過。第一、二次是故意避開,為了看市容。後來則因要造訪的地方太多,日程安排密集,索性把這事給忘了~~。旅途中逛農貿市場,是我實在沒處逛了時才會想到的消閑方式。後來在網上看到集市上所賣的地方特產(食物),多少有些遺憾。

 

1,上圖眼前的空地就是老城的中心廣場。它的背後是那座曆史性的教堂。到此地之前特地看了'本篤會’的宗教主張和曆史而長了知識。簡單說來,它認為上帝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去找尋。主張平衡而柔性的精神。---覺得這與禪宗有相近之處。不過,在禪宗,日常生活中處處是禪不是尋找上帝,而是專注時的內在之修。。。

2,上圖是Manoir de Gisson (Gisson莊園)的前麵。當時好像是非營業時間。反正我們沒進去。Gisson家是17世紀時的顯赫家族。家中出了負責政府各方麵事物的幾位大官。

3,這向同一處張望的三隻鵝立在廣場邊的古建築旁很顯眼。關於Sarlat的旅遊介紹若少了它們仨是不公平地~~。

4,上圖是Gisson莊園的側麵。仔細看,三角塔樓兩側的建築是不同的。是塔樓把兩座建築連了起來。

5,上圖,有文藝複興風格的門樓的建築,(門樓往左),是建於16世紀(1520-1525)的La Boétie府。 ---La Boétie 當年是地方法官。(並且,他的出生在這座宅邸的兒子Etienne de La Boetie,律師和哲學家,是法國16世紀哲學家蒙田的好友)。

這所房子在1910年修複,窗框是更新過的。

6,接下來就可以穿胡同了~~。碎石路,斑駁陽光中的老窗子。。。

7,因為總在胡同中,所以隻好豎拍,但這樣照片就會很占地方,隻好兩圖並一圖。上兩圖是同一條胡同的遠近景。“美麗的小巷”真是名不虛傳。          

8,轉到修道院跟前了。 補充一點,這座修道院是曆史上維京人侵略時在這一帶當時的六座修道院中唯一幸存的。

9,讓這些老牆間保有著永在的生機,恐怕也要歸因於現代人的經營理念~~。

  

 

10,

11,右圖,已在老城的邊上。房型已經有變化了。

 12,還是回到老城中心。

13,我們進城不止一次,每次都是遊客絡繹不絕。跟我們一樣,大家都在興致勃勃串胡同。;))

14,又看見La Boetie 府邸了。這條胡同兩側房裏住的是當年他家的緊鄰~~。現在呢?也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了?相信如此,隻看看街上的餐館露天座便知。

15,據我的經驗,一般上圖這樣的門洞,是當年某家府邸的入口。

16,又轉回修道院附近了。那麽就再提一下曆史。從中世紀的12世紀起,這座修道院受到羅馬教廷的直接保護,而它又是獨立的。並且,從那時起開始的對它的建築改造直到17世紀末才完成。

17,還是市中心剛才那一帶。

18,回到了老廣場。

19,曆史上,Sarlat小城繁榮過,在戰爭中被血染過,後來也沉寂過。。。而今天它的存在則如同一本活著的圖書,讓遊客望著那些新漆過的老方格窗和參差的黑屋頂,心態安詳的感慨滄桑。

*

上圖最下麵,是一小規模的停車場。但是如果是自駕來這裏最好不要開車進城。因為車位太沒保障,最後還得轉出去。Sarlat進城前有不止一處有保證車位的停車地。將車泊在城外然後步行進城,幾乎是逛所有老小城的最好選擇。

**

不用說,Sarlat也曾是若幹部電影的拍攝場地。

 

中世紀小城 Domme —法國南部的多爾多涅之行3

Vitrac村的老城堡 —法國南部的多爾多涅之行2

法國 盧瓦爾河畔的鄉間客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