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議 - 關於漢字 魯迅曾這樣說……
文章來源: 甫田2019-02-22 17:29:44

   很多年前,一位學漢學的本地朋友對我說,在學校裏聽說過將來有一天漢字或許會拚音化的,到那時中文就會好學多了。我的回答是,這應該是幻想,我想恐怕永遠不會有這樣的可能。

當時說這話憑的僅是‘直覺’。而這個‘直覺’的由來當然是有原因的。

我們一踏入小學便開始學習漢語拚音,隻需一兩個月就會全部學完,在短期內就能熟練準確運用了。但學會了拚音不過是學會了使用中文字的有效手段,遠不等於學會了文字語言。(且,從沒有聽說過世界上有任何即便是字母拚音文字語言的學習能在一兩個月內就完成的)。換言之,小學童很快就能掌握的拚音字母作為書寫文字,其所能表達的肯定會是相當有限。 

之所以想起這件事,是因為一次偶然在媒體的曆史節目中從本地的漢學家的談論知道,中國在上世紀曾有過認真的文字母化的企圖甚至嚐試。談話所提到的當年中國主張漢字字母化的積極倡導人物及其言論令我十分震驚。比如:毛澤東。毛在與斯諾談話時說過‘漢字拚音化是中國進步所必需的’。魯迅。魯迅甚至曾說過,‘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還有其他著名人物,如陳獨秀、蔡元培、……等等都持這樣的主張。

暫時拋開政治立場不談,我真的不敢相信這些按說屬大腦高強的人會對中文的意義這樣缺乏了解。於是,帶著的極大好奇就此題目到各個網站搜索了一番。收獲巨大 ;)。不僅平添了曆史知識還由此啟發出自己的一些思考。

簡述一下那段曆史就是:鴉片戰爭後就有人認為國家的貧弱是由於國民中文盲的比率過高,而所以如此又是因為漢字過於難學。漢字字母化的聲音如是在19世紀後期就開始有了苗頭,到20世紀初幾近形成一股潮流。主張漢字字母化的不僅是當時的左翼文人和共產黨中的‘大人物’,還有像蔡元培,林語堂,趙元任,孫科……,等一大串文人或名人。事實上它構成了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一部分。並且為當時的國家政府組織人力認真的嚐試過,但是沒有成功。以下摘錄若幹我認為有意義並有意思的字母化實驗的例子。

事例1,1928年以代替漢字為目標的羅馬注音符號由民國教育部發布,簡稱國羅。於是它的發明人之一趙元任就開始用新文字寫日記。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他自己讀日記時竟弄不明白自己當時要說什麽。-此例實際上已經證明了漢字字母化的不可行。(現在才有點明白當年漢學院的學生為什麽既要學國羅又要學國語注音,是為萬一漢字拚音化做準備吧?)

 

例子2,在當年紅軍到達陝北後曾將瞿秋白吳玉章蕭三和一位蘇聯漢學家發明的新拉丁文字” 付諸過實踐。轄區所有文件報紙宣傳都是半欄新拉丁文字對照半欄方塊字。據說還曾創造出來500天內大量掃盲的成果。希望向全國推廣。但是那些被掃了盲的人後來還得回頭去一個個認字,-否則仍與文盲無異。此實驗在1943年停止。

 

49年以後,毛澤東認為漢字字母化仍要繼續下去,他支持字母化的幹將吳玉章。(並為此曾向斯大林因可否采用拉丁字母問詢意見)。在字母化未實現之前毛主張要簡化漢字以應過渡時期之需。(所以當時的字改是字母化與簡化字雙軌同行)。後來開發出的漢語拚音實際上是漢字字母化路上的一步。

 

字母化的研究在五十年代中後期的某日由周恩來宣布漢語拚音隻作為漢字注音符號‘ 的文件而告終。各路字母化委員會中的吃飯人員也就此解散。

 

而簡化漢字腳步卻未停下。簡化漢字亦遭當時不少文人的質疑反對,這些人後來以“懷疑黨的政策即反黨”的罪名被打成右派。

 

不過後來簡化字後來也停止了(不再有新的簡化字了)。漢字拚音化就這樣由於漢字本身的特性終於被承認而以失敗告終成為曆史。

 

 

漢字以拚音字母代替,-活在今天的我們能直接洞見其技術上的不可能,更有這種主張背後的文化視界的狹小。-原來即便是文傑大家,也是受環境和曆史局限的。我們的‘洞見’是由於我們今天已經知道拚音的表達程度的界限,也由於在語言和文化深層方麵有了更廣泛接觸世界的條件,作為‘事後人’我們多了一些視角。

 

今天我們知道中國當年文盲率高的緣故並非是因為漢字難學,而是因為別的。並且掌握基本應用程度的漢字並不比其它語種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這從今天中國人文盲率之低就可得知。而一旦漢字被滅掉,識字的人隻認識拚音字母,姑且假設這是可能的,無疑會造成文字語言表達的大倒退:為避免語焉不詳我們隻能將用詞量保持在小學一年級水平。當然更關鍵的是它將造成的文化斷裂。

 

隻需想象一下我們今天日常所用的成千上萬從兩千多千年文史哲典籍及古詩詞中承傳下的成語,一旦化作拚音也會變得費解而逐漸消失,我們的語言能力最終將會連機器人都不如。

 

漢字不僅僅是語言記述的符號,也是藝術,很多漢字的構成還包含著哲學。學習漢字的過程也是開拓人腦此二者能力的過程。所以學習漢字並非簡單的學習認字。

 

 

前幾天在文學城的新聞欄看到一篇談論中文或取代英語成為‘世界性’語言。-對這個標題的現實性我並不關心-,瀏覽到一段有人說漢字太難妨礙它被推向世界。比如中國的小學生要同時學兩套語言,拚音字母和漢字。還說如果漢字拚音化外國人學起來容易了才會有這樣的可能。(大意如此)。

 

以上無疑是不了解中文者從自己母語的立場對學習中文的誤解。殊不知,中國小孩學習字母拚音與非華文母語的學生學習漢字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學習,並未在同時學習兩種語言。同理,假設漢字都變成了拚音字母,也許外國學生學起來要容易,但是這種容易就學到的仍然隻是口語並非真的文字語言,從它你無法了解語言背後的深層文化。

 

我認為,人在掌握好母語的情況下至少懂一門外語,尤其是與母語差別很大的外語,對腦運動、對視野,以至於對豐富整個人生趣味都有大助益。這與隻會,哪怕是到處都能交流的世界性語言母語,對生活的感覺終究是不一樣的。

 

(配圖拍於不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