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的‘神信’及他所信之神
文章來源: 甫田2018-12-13 16:14:09

愛因斯坦在他逝世的前一年曾寫給德國的猶太哲學家 Eric Gutkind 一封闡明自己宗教觀點的“神信(the God letter)”。前幾天,這封‘神信’ 再次被拍賣。在聽到新聞後,把與愛因斯坦信仰相關的信息搜尋瀏覽了一下。認為,-出於興趣-,將愛因斯坦在他的信仰方麵所表達過的各種觀點聯係起來看,讓這位科學家對神的信仰這一話題變得頗值得在此探討一番。

在此還要先插一句,據我所知,愛因斯坦“信仰”與否一直是信與不信宗教或人格化上帝派別爭奪的對象,(直到上月,我還在網上偶見將愛因斯坦列為信神的世界著名科學家之首傳教文),-大家都希望借他的聲望為自己提升人氣吧?如此才讓這封 God letter 和1950年寫給一位美國作家的信中所表達的他有關觀點有被關注的意義。

在God letter中,愛因斯坦向 Gutkind 所表述的他的宗教的觀點:“上帝一詞對我來說僅隻是人類軟弱的產物和表達,《聖經》就是一部古老原始幼稚的童話傳說集錦”。並說,“對我來說,像其他宗教一樣,猶太宗教同樣是幼稚迷信的化身”。

同時,在信中愛因斯坦說,他為自己身為猶太人而驕傲,但那是因為他出生於斯,而不是因為他們是上帝的選民。

在上麵談到的1950年的愛因斯坦的那封談到自己信仰的短信中,他明確的說:就上帝的信仰而言,我持不可知論者的立場(My position concerning God is that of an agnostic)。

以上的愛因斯坦的信中所言,貌似已經足夠表明他於神與宗教觀點了?事實上並非如此。

愛因斯坦在其它場合曾經說過,他不是一個無神論者(atheist),而我在多年前讀過的一本愛因斯坦文信集中,記得看到過這樣的話(大意),浩瀚宇宙之有序讓人不能不相信有上帝的存在。並且,在我讀的材料裏還有這樣的介紹:當愛因斯坦被問起他是否相信上帝時,他常說,他信仰斯賓諾莎的上帝。

-以上愛因斯坦自己的不同回答,大概就是對愛因斯坦信仰為何有爭執的由來吧。

以下,我試著對上麵的材料做一梳理。

我想我們應該問的是,愛因斯坦對於God 到底是信還是不信?如果信,他所言的God是指什麽?

從“God letter”和50年的那封信可斷定,愛因斯坦不是超自然的人格化上帝的信徒(如猶太或基督教那樣的)。

愛因斯坦曾說過他不是無神論者。我們知道,“不是無神論”並非就等於是有神論,-無神論與不可知論並不矛盾。但是顯然,由以上也並不能直接判斷愛因斯坦就是徹頭徹尾的不可知論者,因為他還說過他相信“斯賓諾莎的上帝”,並且認為難以懷疑 “宇宙的秩序”無關乎上帝。

“斯賓諾莎的上帝”簡單說來就是:上帝和宇宙是一回事,大自然本身就是神。宇宙間的萬物包括人的精神都是上帝的一部分。-是被稱作“泛神論”的哲學觀點。

這個結論是斯賓諾莎通過推理和計算得到的。比如:把圓比作最高的實體,神。在圓內可作任意多至無限的直角。但若無圓形存在則不可能有角度和直角。而在直角做出之前其可能性(觀念)已隱含在圓中了。由此,萬物的觀念最初就隱含在最高實體,神,之中了。

總之,斯賓諾莎不主張無神論和不可知論,而是泛神論,歸為“有神論”的觀點。

愛因斯坦與斯賓諾莎在否定超乎於自然界的人格化上帝、否定宇宙的神學目的性;宇宙是大整體等方麵的觀點是一致的。由此可理解他稱“相信斯賓諾莎的上帝”。但他與斯賓諾莎對宇宙整體式上帝的理解的性質不同。

愛因斯坦談論上帝時,是從對宇宙“秩序”的‘感覺’角度,而作為科學家,從科學的角度:實驗觀察未能提供堅實證據的任何有關宇宙終極的、貌似合理的推導也隻能算是推測,-這應是其本能的更深的信念。事實上,在認識理智上,愛因斯坦所見的是宇宙的“難以理解”,-這或許能幫助我們明白他1950年信中自稱的‘不可知論者的立場’。

而另一方麵,從工作中的體會出發愛因斯坦所感到的神,如他自己曾說過的:“我在大自然所看到的是一個宏偉的計劃,……這會讓一個有思想的人充滿謙遜敬畏的感覺,…”,這種在工作中由內在體驗到的如麵對‘神’一般的敬畏,則不是推測,真實可信。此‘神’不是具體可以描述的什麽,它呼出人道德上超越自我的有限之心。即愛因斯坦是如他所說的,“認真從事科學工作的人會有的那種‘宗教’感”。(在你我他,我們也會經由我們手頭所從事的或其他的經驗獲得這樣的內在體驗)。這就是愛因斯坦所‘仰’之神吧。至此,那個‘推測’而得的外在‘上帝’的重要性已經退在了次要的位置。

**

題外話。這事讓我想起中國古代哲人孔子拒談人死後的具體歸宿,也不語具體的鬼神之事,所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但是他卻認為人對天(道)不能不敬畏。並且人生需要悟道。以此對比斯賓諾莎的泛神論宇宙觀,斯會同意人生是要悟道的,但如果我們接下去問:人為什麽要悟道呢?孔子選擇了“不語”的擱置態度,斯賓諾莎則用巨著把緣由推導了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