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和蘇北人
文章來源: 徐福男兒2015-07-21 17:25:54

 

近日來村裏佳作迭出,翻老的《上海》,對上海人看不起蘇北人的習俗有傳神而深刻的描述;好醫生的《富不過三代的醫學解釋》,給大家一次遺傳學的科普教育。讀他們兩篇大文的感受綴在一處,便有了我這篇小文。

上海人看不起蘇北人的陋習,大約起於民初,因生活之艱難,蘇北人輾轉來上海謀生,與山東人闖關東,廣東人下南洋無異。上海剃頭店理發的,混堂裏仟腳的,馬路上拉黃包車的,多數是蘇北人,因為工作辛苦,收入低下,被人看不起,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歧視蘇北人的習俗。

所謂蘇北,指的的是江蘇省長江以北的地區,包括淮安、南通、揚州、鹽城、泰州等城市。其實江浙兩省近代以來是人文薈萃之地,蘇北之於江南,在文化上毫無愧色。杜牧的《寄揚州韓綽判官》有“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之句,是何等的風致!以鹹鴨蛋著名的高郵,出了更為有名的清代經學大師王念孫、王引之父子,是何等的學問!清末狀元、近代史上出名的實業家張謇,出身蘇北南通,是何等的才幹!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來自蘇北泰州,是石刮鐵硬的蘇北人,他那比女人還女人的歌舞藝術,又是何等的綺麗!揚(州)高中、鹽(城)高中等省級高中,人才輩出,即使與上海相比,師大二附中、上海中學等恐怕也不能專美於前。所以看不起蘇北人,實在是上海市井小民狹隘的陋習。我親身經曆過兩件事,足以證明這種陋習之有害,與打破這等陋習之得益。

好醫生告訴我們,“人類智力水平的高低50%-60%來自遺傳。就遺傳而言,母親越聰明,生下的孩子越聰明,如果下一代是男孩子,就會更聰明”。這就告訴我們,孩子是否聰明優秀,多數是由母親的遺傳決定的。

我有一位赤腳兄弟,同在農村裏跌打滾爬。那年他談了一個女朋友,性格又好,品行又好,容貌又好,大家都說他豔福不淺。不久,聽說兩人分手了,消息傳來,說主要是赤腳兄弟的母親堅決反對這段姻緣,理由隻有一條:他家是上海本地人,而女孩子是蘇北人。後來大家都回城了,但還是常常來往,有了女朋友也都帶來參加聚會。有一天,這位兄弟帶著他已經“敲定”的女朋友來亮相,咋一見麵,我們幾個差一點昏過去!說難聽點,活了二十幾歲,從來沒有見過長得這麽尷尬的無鹽女子。而且其他條件,諸如門第、學曆、風度,統統欠奉。我們那位兄弟可是近180的個兒,相貌堂堂的俊男,怎麽會找這麽一個對象?當著嫂子的麵不敢造次,背後偷偷打聽,才知道還是高堂老母一手做的主,因為女孩子是正宗的上海本地人!

他們婚後生了一個兒子。轉眼十幾年過去了,孩子小學即將畢業,要考初中了。赤腳兄弟們成家的時間差不多,生的孩子們也年齡仿佛,每逢周末,爸爸媽媽領著孩子都聚到我家,由我免費家教作文。男男女女的小孩子坐了一屋子,獨獨那位兄弟的公子長得獐頭鼠目,而且坐立不安,完全不想念書,我說破嘴皮,他還是一副頑冥不靈的樣子。這個腔調當然是讀不上去的,據說最後也就是上了一家專科。好在老爸有權有勢,在本單位給安排一個位置,至今還啃著老。我們其他幾個兄弟聊起來,總是為他可惜。婚姻大事,“上海本地人”的身份就這麽重要嗎?重要到一切其他條件都得讓位的地步嗎?老太太看不起蘇北人的陳腐觀念,就這樣葬送了兒孫兩代人的傳承。啃老啃老,啃到老的死了,怎麽辦?孔子說:“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以貌取人尚且不可,更何況以地域取人。任何一個地方的人群中,都有喬木上品,也都有榆櫟下材。以地域為擇偶標準已經過於狹隘,放到第一標準,那簡直就是愚不可及!這個例子,從反麵證明了好醫生的論斷是正確的。

另一個例子,是從正麵支持好醫生的觀點。我家領導,便是正宗的蘇北人。上海人談起蘇北人,還有所謂“全鋼(江)”、“半鋼(江)”之分,領導可算是全鋼(江),她在上海一個親戚都沒有,從蘇北小鎮上直接考取上海的研究生。畢業留校,我們相識的時候她已經是講師了。我祖籍浙江,生在上海,那時候也已經研究生畢業留校,算是個副教授了。我們那個年代的男大學生或者研究生談戀愛,也未能免俗,碰到蘇北人是會遲疑的。另外還有一個我很不以為然的標準,即不喜歡找比自己學曆高或者學曆相等的女孩子。比方大學畢業的,就去找個技校的;研究生畢業的,甚至有找工人的,隻要長得漂亮,學曆的考量放在非常其次的位置上。我雖然愚鈍,而且長相平庸,還戴著眼鏡,走在街上,女孩子的回頭率絕對是零,但找對象的標準卻與眾不同。學曆高隻有好啊,有女博士肯下嫁為什麽不要?蘇北人有什麽關係?隻要談得攏,地域完全不在考慮之列。與我家領導相識相戀,就是因為談得攏,她是研究生會主席,來得個喜歡同男孩子們侃政治大事,由此共同話題又多一個。再說領導家祖上是大地主,我祖上是資本家。大地主家的小姐配資本家的少爺,盡管出身都墨墨黑,還算門當戶對。

我認為同那些蘇北或者其他省份小城鎮考進上海來的學生相比,我們這種土生土長在上海的學生其實占有更多的資源優勢。也就是說,我們與他們並不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而結果是同時到達終點,所以決不可小覷那些小城鎮來的學生,他(她)們必有過人之處。如果大家同時起跑,我們很可能被甩在後麵。領導後來去日本,在東京大學得了一個醫學博士,便是明證。她有一個好朋友,當年是上海一家全國重點大學的研究生會主席,也是從蘇北很偏僻的農村考上來的。後來到美國留學,讀到博士,手裏幾個專利,做到美國一家公司的VP,拿著三十萬的年薪;還不夠刺激,又海歸創業,做到上市公司總裁,產品占市場份額全世界第二。這次回國與他敘舊,言談中依然帶著濃濃的蘇北鄉音。手下高管個個是海歸博士,對他畢恭畢敬的,有誰敢看不起這個蘇北人!

扯遠了,回過來吧。婚後我們有了兒子,從長相,到脾氣性格,到讀書的悟性,到讀書的風格,完全像媽媽。他的表姐,也即我的外甥女,美國的名牌醫學院畢業,已經修了一個Fellow,還想再去修一個Fellow。兒子聞之大為不解,說:“哪能介喜歡讀書啦?格種事體嘛,買本書自家悟一悟麽好唻!”小鬼頭讀書,就喜歡自家悟一悟。高中畢業時修了十三門AP課程,其中兩門他那家高中開不出來,他就買了教科書自家悟一悟,College Board考下來,居然也得了一個5分,一個4分。

進了斯坦福之後,教授每天布置三、四百頁書的閱讀,同學們每每用功到淩晨三四點鍾,他卻早早上床睡覺。究問原因,答曰,這種書嘛,看一個開頭,看一個結尾,就知道在講什麽,中間都是廢話,用不著一個字一個字讀。老爸聞之大不以為然,駁曰:“你不從頭到尾看過,怎麽知道哪些是廢話?”老媽卻大為激賞,讚曰:“不必看就知道是廢話。”原來老媽年輕時讀書也是這般“邪門”。

兒子大學畢業後找到一份工作,需要考幾張執照。這天晚飯後,要他洗碗,回說:“我要去讀書了,明天要考執照的。”當然老爸馬上接手廚房的清潔工作。洗完碗,也不過十來分鍾的時間,走去兒子房間,想看看他書讀得怎樣了。誰知他正津津有味地在電腦上看足球比賽!“怎麽不讀書?”老爸來氣了。“書讀完啦!”回答得振振有詞,還跟一句“要不要看曼聯VS切爾西?”這鬼精靈,知道老爸也是足球迷!第二天下班前,不放心,電話過去詢問,執照考得如何。“考過啦,一定過的嘛。”說得輕描淡寫。好醫生認為,兒子從母親身上遺傳得更多,誠非虛語。

 (本文首發在倍可親網站的貝殼村,轉貼於此,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