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的馬甲
文章來源: 亙古未見的筆名2017-05-26 20:45:20

資深網友通常會有一兩個馬甲,有時用來與網友鬥鬥嘴,有時用來為自己或朋友叫叫好,其運用之妙因人而異,時人已司空見慣。近來讀紅樓,竟然發現一個特別有趣的現象,二百多年前大文豪曹雪芹居然可能也有馬甲!這話可不是老亙我憑空捏造,可是紅學界的多年研究成果哎!

脂硯齋是《紅樓夢》抄本係統《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的主要評點者。脂硯齋的批語在紅學界稱為“脂評”或“脂批”,有脂硯齋批語的抄本被稱為“脂本”。脂評本是最貼合曹雪芹思想的《紅樓夢》版本。

但脂硯齋其人究竟是誰?與曹雪芹究竟是什麽關係?紅學界主要有四種不同的觀點:一是曹雪芹本人說 二是他的妻子說 三是他的叔父說 四是他的堂兄弟說。另外少數研究者認為脂批隻是商家的炒作行為。

第一種說法,說《紅樓夢》的主要點評者脂硯齋是作者本人,這豈不是等於說脂硯齋是曹雪芹的馬甲,曹翁在玩左右手互搏之術。這一說法是胡適提出來的,已遭大多數人的否定,但卻不能說可以絕對的否定。否定曹翁左右手互搏有兩大理由:一是甲戌本第一回一條脂批中並列出現一芹一脂,可見其為兩個人。其二從曹翁的為人清高孤傲、狂放不羈來看,自吹自擂豈不自相矛盾,庸俗可笑!

然而脂硯有批:“真真假假,恣意遊戲於筆墨之中,可謂狡猾之至。作人要老誠,作文要狡猾。”如果作者就是脂硯齋,他認為作文要狡猾,與人品無關,一芹一脂為其故設的局,上述兩大論據則不能完全否定作者即為脂硯齋。

第二種說法,說脂硯齋是曹雪芹的妻子或紅顏知己,周汝昌更確切地指出是史湘雲在現實中的原型。如果此說成立的話,脂硯齋是作者之外的一個人,從嚴格意義上講不能算是曹雲芹的馬甲,但由於她和曹雪芹最親密的關係(有人推算出她後來嫁給了曹雪芹),至少可以算是曹的半個馬甲了。

至於第三種和第四種說法則肯定不屬於曹翁的馬甲了,最多算是親朋好友為作者撐場子拚命地吆喝而已!第五種說法隻有極少數研究者認可,就存而不論了。

那麽前麵四種觀點那一種最有說服力呢?答案是沒有!有較直接的證據是清朝人裕瑞寫的《棗窗閑筆》提到脂硯齋為作者曹雪芹的叔父,這是清朝唯一的提到脂硯齋確切身份的記載,其證明力應高於其他的幾種說法,因為其他的幾種說法僅靠推論去證明。但問題是裕瑞生於1771年即乾隆三十六年,卒於1838年,其主要生活於嘉慶朝,他與曹雪芹及脂硯齋生活於不同時期,他的記載竟又是“聽聞”,因此也不能絕對地證明脂硯齋就是曹雪芹的叔父,因為裕瑞連曹雪芹的詳情都不太清楚,何況其叔父!再說還有人質疑《棗窗閑筆》的真偽呢!

假定脂硯齋就是曹雪芹本人或他的妻子,那麽就會出現一種非常有趣的景象,這和我們論壇上的馬甲現象何其相似!

有些寫手在論壇上貼文,見無人搭理便想到馬甲的妙用來,用馬甲A吆喝道:“好文,怎麽就貼一章?”“此文這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高,實在是高!”“你學得什麽專業?怎麽看都象是專業的!”

若是仍沒什麽反響,便用馬甲B上場,當然這次自然要改變策略,最能引人圍觀的定是吵架鬥嘴了!馬甲B一磚磚的拍向作者,作者一塊塊地接下,一轉手再扔回去,一群不明真相的群眾踴躍參與打群架,幾個很明真相的朋友再搖旗呐喊助陣,一篇水平一般文章竟能被炒得熱起來。

有時文章寫得人設崩潰或出了其它大漏洞,作者會站出來說:“這是真實的事,我是有原型的!”有時他的媳婦會力挺道:“我證明我老公絕對不會說謊的,我們和男主女主是朋友,不管你們信不信,此事千真萬確!”

那麽曹翁或曹翁之妻為何如此狡猾的作文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的原因:

首先是規避政治風險。

清朝是中國封建專製統治的最後一個朝代,文字獄的盛行,導致文人動輒因文獲罪,康熙朝的《明史》案,作者莊廷龍已死還被開棺戮屍,莊氏全族和為此書寫序、校對、買書賣書的、刻字印刷的等共七十餘人被殺,還有幾百人充軍邊疆。雍正八年,翰林院庶吉士徐駿詩稿中因有“清風不識字,何得亂翻書”等詩句竟被處斬!清朝文字獄幾百起,以乾隆朝最多,達一百四十起,而脂評卻剛好在乾隆年間,作者本人或他的妻子用脂硯齋這個筆名來點評《紅樓夢》其良苦用心就不難理解了。

在甲戌本凡例中寫道:“此書不敢幹涉朝廷,凡有不得不用朝政者隻略用一筆帶出,蓋實不敢以寫兒女之筆墨唐突朝廷之上也,又不得謂其不備。”曹家雖然幾次被抄,已經失去元氣,但族人尚眾,曹翁為了不禍及家小及族人,不得不非常狡猾的用化名來點評了!

其次,增加小說的可信度。

例如第三回,林黛玉進賈府,“三四人爭著打起簾籠”,甲戌本側批“真有是事,真有是事”。第二十八回,寫賈寶玉溜到鳳姐院子裏,因為鳳姐不識字,讓寶玉幫忙,庚辰本側批“有是語,有是事”。第二十三回寫“賈政忽想起賈珠來”,脂硯齋卻“批至此,幾乎失聲哭出”。庚辰本在五次南巡接駕時側批曰:“真有是事,經過見過”。類似的評語在脂批中還可舉出很多例子,如果讀者較信服脂批,原著的可信度自然會大大地提高。

再次,對作者的創作意圖和隱喻作詳細的解釋和說明,便於讀者更好地理解原著。

作者為了盡量減少政治風險,除了盡量不涉及朝政外,還大量的使用隱喻和曲筆,。時代背景便很模糊,有人說是寫明末的故事,有人說是清初的故事。地點寫得也很模糊,有人考證寫的是南方城市,有人說是北方城市,大多數人物的名子均有特定的隱喻,作者甚至將人物的年齡都搞得很模糊不清。

這些煙雲模糊之法自然給讀者的閱讀理解帶來一定的難度,作品的藝術感染力肯定也要大打折扣,為了便於讀者更好地理解原著,對作者的創作意圖和隱喻作詳細的解釋和說明便非常必要了!但這個作解釋說明的人必須是作者或作者最親近且文學素養很高的人 ,能夠二十年堅持不懈地點評《紅樓夢》,除了作者的妻子外,很難能找出具備這樣的條件和恒心的第二個人來,當然不排除前十年為作者自評,1763年曹雪芹去世後,其妻繼續完成曹的未竟事業,也點評約十年。